企业要发展,就要向社会募集资本,也就是我们平时讲的融资。但是在当前,中国的企业却存在着融资难的问题,这个问题进而影响了中国企业的发展和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的融资难题,主要就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
一、企业融资方式有哪些
企业融资主要有两大类型: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债务融资通俗来讲就是借钱,承诺定期支付利息并偿还本金,常见的债务融资方式有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股权融资是指出让企业的股权,获取股本性的投资,最常见的股权融资方式就是上市。
企业的融资是通过金融活动实现的。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邓小平同志在1991年视察上海时就曾经说过:“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因为金融对经济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认为,具有良好功能的金融中介通过辨别并提供资金给那些最有可能成功实施创新产品和生产过程的企业家从而加速了技术创新。
中国企业的融资难题,意味着我们的金融体系还远远没达到熊彼得所说的程度。
二、企业融资难的体现
1、贷款难
从银行体系来讲,我们现在主要是四大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占据主导地位,而这些大银行因为成本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往往不愿意对中小企业贷款。事实上,从成本角度来看,对这些大银行而言,十亿的贷款和100万的贷款,成本是一样的。因此,他们更愿意给大企业贷款。
从信息不对称来看,中小企业贷款不仅要注重调查企业财务报表等“硬信息”,更要注重掌握企业负责人的从业经验、道德品德以及企业的用工、用电、纳税等“软信息”,而大银行的贷款审批人很难获得这些中小企业的“软信息”。
而那些城商行、农商行,本应该成为大银行的补充,扎根于当地,利用自身的成本优势和信息优势,更好地为当地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的贷款难问题。但是我们的城商行、农商行却天天想着怎么往外扩张、往大城市扩张,放弃自己的优势市场与大银行开展全面竞争。一方面,对自身发展不利,另一方面,也并没有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
2、上市更难
上市融资是企业股权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股票市场在经济金融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但是,在中国上市是一件非常难的事。中国的股票发行上市实行核准制,证监会及其发行审核委员会决定企业能否上市。
近几年,每年企业上市的数量平均只有350家左右,这显然远远不能满足企业上市融资的需求,也与中国经济的发展程度不相匹配。
中央和国务院很早就提出、并且多次重申要建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各个发展阶段、各种类型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资本市场融资渠道,但我们在这方面的努力显然远远不够。
从表面上看,我们有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最近又在策划推出新三板,似乎多层次资本市场已经建立起来,但其实是徒有其表。事实上,我国的中小板、创业板并没有为中小企业和创业企业的融资提供有效渠道,因为法律规定的上市条件很低,但实际审批中的上市条件却很高。
另外,由于创业板的市盈率高于中小板、中小板的市盈率又高于主板,很多企业纷纷首选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导致真正的中小企业和创业企业被挤掉、难以上市,这进一步加剧了矛盾冲突。
3、发债难上加难
中国的债券市场是“三国分裂”,证监会、发改委和人民银行(通过“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各管一块。
证监会监管的债券一般叫做公司债券,只能由上市公司才能发行,因此,企业没上市肯定发行不了,上市了,还得满足其他条件才能发行。显然,发行公司债券,比上市难度更大。
发改委监管的债券叫做企业债券,从现实来看,企业债券的发行主体,基本上都是国有企业。以2010年为例,企业债券发行主体共计157家,其中152家发债主体均为国有企业。
人民银行监管的债券叫做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其发行的要求高于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
由上可知,发债相比银行贷款和上市,真的可谓是难上加难的一种方式。
三、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为什么中国企业会存在上述的融资难题呢?主要有长期、中期和短期三大原因。
1、长期原因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不发达
据统计,中小企业创造了70%的GDP,提供了80%的就业,但是占据的融资比例却不到30%。因此,从本质上来说,我国的正规金融体系实质上是支持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的金融体系,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得不到很好的支持。这样的金融体系,显然是落后的乃至不健康的。
2、中期原因是我国目前处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阶段
一方面,很多没有能力进行转型升级的企业有钱,但另一方面,那些新兴行业、有发展前景的企业缺钱。但是,现有的金融体系并不能有效起到资金融通的作用,造成了有钱的投不出去、缺钱的融不到钱这样一种尴尬困境。
3、短期原因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频繁转向
由于受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环境的影响,加上宏观调控水平的限制,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经常频繁转向。
例如,2008年底、2009年初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采取了扩张性政策,导致很多企业加大投资,而2011年却突然转入紧缩政策,特别是银行贷款大量回收,导致很多企业资金紧张甚至资金链断裂。
金融的本质是资金融通,但是在我们国家的产业转型、企业发展过程当中,因为金融体系的落后,金融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造成了“有钱的投不出去、缺钱的融不到钱”的尴尬困境,而宏观经济政策的频繁调整,又进一步加剧了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