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空间的差异为我们绘制出了一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地图”,那么,时间的流逝也为湖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出了一张“文化年表”。
湖南非物质文化的形成、发展、传播、衰微、消亡,与湖南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着密切的关联。
那么,湖南民族民间文化的格局,到底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呢?今日尚存的那些遗产,对了解湖南的历史文化,又有何意义呢?
众所周知,湖南古为三苗之地。那时候,在这里居住的主要为古越人、蛮人、濮人和巴人,他们分别是今侗族、苗族、瑶族和土家族人的先民。他们曾经是这一大片山河的主人,湖南的远古史,在他们的史诗、古歌,如《古老话》、《梯玛神歌》、《盘王大歌》和《侗款》中,留下了一些蛛丝马迹。后来,历史发生了一些变化,影响到了这一方土地上文化的格局。我们可以把这些造成变化的历史事件汇集成为一条简明的历史线索,它们是:
炎帝南迁→舜征三苗→商人南下→楚人征湘→宋开梅山→明代移民。
三苗之地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