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新政28条”主动让利难能可贵


   来上海某生的安徽人张某,几年前在沪上找了个沿街小店面开了个小吃摊点。前不久,他拿出打拼几年的全部积蓄欲与几个同乡合伙出资开一家面馆。按照上海惯常的做法,张某先得上工商部门注销自已的个体工商户身份,然后重新逐项申请办理一整套复杂的审批手续。

 
  由于个体工商户身份必须注销在前,他此前开小吃摊点的环保、卫生、餐饮、健康、消防、治安等一整套证件(明)也都同步“报废”。于是,张某为了注册面馆,先得到政府各相关部门重新办妥一整套环保等从业资格征件(明)。然而,当一切如愿----原先的小吃摊点终于扩张为一家面馆时,其经营法人和经营范围并未出现变化。
 
  这样的市场准入监管肯定存有问题,明显带有捉弄和折腾的意味,但僵硬的企业注册制度就是这么规定的,而且多年雷打不动。
 
  如此僵化的陈规劣习终于要打破了——据新民网报道,上海工商局日前出台工商新政“28条”,承诺新设企业平均审批时间缩短至6天,支持个体工商户转为企业,允许企业以股权、债券、商标权、专利权甚至域名权等质押融资,以支持融资担保等新兴现代金融服务业态和沪上中小企业及小微企业的共同发展。
 
  在“28条”新政中,支持个体工商户转为企业乃上海工商部门在国内的一大创新,按新政进行操作,本文开篇所及的张某开面馆,就无须再经历重新体检,重新消防这样的反复折腾。不过,这些还不是“28条”最出彩之处。
 
  识者所知,现代服务业系由传统二产与三产互相交叉、渗透、融合、孕育、升华、派生所形成的新兴服务产业。学界有个流行的非正式说法,把现代服务业比喻成了“第四产业”。新世纪以来,上海经由传统二产与三产“杂交”或“混交”所形成的新兴行业和新兴业态已达数百种之多。但这些新兴行业和业态在传统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表中缺乏可对应门类,于是,这类企业的“合法出身”就长期受阻,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大无形桎梏。“28条”新政的最大亮点在于,上海工商部门与统计部门联手,经科学分类梳理,为其中的94个新行业和新业态建立起分类标准。如此一来,诸如村镇银行、金融数据处理、邮轮供应服务、海事法律咨询、著作权价值评估、股权作价等一系列上海亟待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之新行当,均有了合法的“准身证”。
 
  “28条”中有一条多少让笔者有点儿“动容”,至少感受到了何为难能可贵。这就是主动降低企业开办和运营成本。说到成本肯定有网友想到了收费。没错,过去工商部门也不时推出一些减免收费的事项,但都是市里统一布置、催促或国家工商总局直接下令全国一起减免。这类减免都属被动而为,且很不痛快,往往拖泥带水。这一次,国家工商总局并没有发号施令,市政府也未要求市工商局必须减免,而上海工商则在“28条”中主动告知,中小微企业全市40万家中小和小微企业的注册资本手续费再减免3%,新设企业的工商登记开办费、原有企业的年检费,以及企业变更过程所涉及的所有收费均全部取消。如此“自断财路”好歹有点壮士断腕的勇气。
 
  在上海办企业,商务成本太高是社会共识,也是舆论对上海“营商”环境的最大抱怨。但通常舆论又把“太高”的主要痛斥对象归究为房价、通讯、交通等显性的“太高”,却往往忽视了行政性收费“太高”及品种繁杂。就工商部门一家而言,行政收费好歹还能承受,但企业怕的是积少成多,几十个职能部门,又分市、区、街镇三个层级,大伙全向企业伸手,没有一家企业吃得消呀!所以,上海工商“自断财路”,虽说离社会期待仍有距离,但笔者依然要予以积极评价,期待更多职能部门能够自觉跟进。
 
  行文至此,就谁是工商“28条”的最大受益者已可讨论判断:通常而论,企业肯定是受益者,企业承载着民生期待,企业能受益,民生当然也或直接或间接受益;城市也受益,转型升级越快,发展后劲越足;企业、员工、民众、政府皆从中受益各得其所。但是,在当下,最大的受益者还不是企业,而是本市各级工商部门的整体形象将因应“28条”新政的颁行而有所改观。容笔者实话直说,眼下就管理经济和社会,几乎所有的职能部门都面临着改变形象的严峻挑战,都得颁布各自的“新政”做给企业和社会看,现在,工商部门已先行了一小步,其他部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