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车展上的“山寨车”大为减少,除了几款SUV有山寨的影子,只有几款“合资自主”车有“山寨”同门之嫌。以前在这方面颇有建树的比亚迪开始“秀技术”,除了电动技术还大谈“Ti+DCT”。自主品牌似乎脱去了稚气,不再走调皮搞怪路线,比亚迪也不再用靠S8这样的“平民跑车”来吸引眼球。S8去年车展上还被比亚迪视作明星,用以提升人气,现在改走“技术”路线,可以算是“回到原点”,而从2006年以来的一股自主品牌“跑车热”似乎也画上了句号。
2006年底的北京车展上,中华M3(后来的酷宝),比亚迪F8(后更名为S8),吉利的中国龙,海马的S1集中亮相,“自主小跑” 一时之盛为媒体津津乐道。2007年的上海车展上,名爵TF之类也加入进来,再掀“自主小跑”小高潮。此后又有青年莲花竞速等上市,各自主品牌旗下的跑车蔚为可观。
从2003年吉利推出“中华第一跑”美人豹以后,发布一款跑车似乎成了自主品牌车厂共同的心愿。就销量而言,跑车这一细分市场无论在世界哪个地区都算不上主流,但如果没有一款跑车,就好比一个唱歌的没在金色大厅登过台,或者一个小姐没在天上人间坐过台,说明功底还没上升到一定的层次。要论起性能来,以跑车为最优秀代表,就造车技术而言,跑车要更复杂先进,所以,要是能发布一款买家叫好的跑车,实在是让汽车厂商提气的一件事。
然而,本轮自主品牌的跑车热貌似已经失利,销路惨淡,几乎都沦为“定单生产”,是为厂商产品线上鸡肋中的鸡肋。
这不由让人想起日本汽车厂商40年前开始的那股跑车热。虽然1930年代丰田、三菱之类的厂商就涉足汽车制造,日本汽车真正起步是在二战后,而且当时制造的汽车也很山寨,要么仿制欧美车型,要么造出质量差到自己都羞愧不已的车型,好些的车是都跟外国厂商合作生产的。但日本汽车厂商很争气,1950年代,他们还在为西方打工,到了1960年代,就成长为欧美厂商强悍的对手,并悄无声息地侵占了他们的市场。
日本汽车厂商的跑车也是出现在1960年代,1967年,丰田推出了“2000 GT”,向跑车市场发起了冲击,1968年,日产的Skyline(天际线)推出2000 GTR。日本跑车的起步也并不顺利,2000 GT定位比较高档,当时日本国内的市场消化不了多少这种高档货,而日本车尚未实现大量出口,所以2000 GT也陷入困境。不过,丰田很快针对美国市场提供了合适的品种并大获成功。
丰田2000 GT
日本跑车最初的一点坎坷与中国自主品牌现在遭遇的困境有所不同,他们遇到的不是汽车品质问题,也不是性能问题。
当时,虽然起步的时间并不算长,日本汽车的品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丰田1966年推出的花冠就是一辆“典型的丰田车”,它技术上并没有什么神奇之处,但却秉承了丰田汽车创始人丰田喜一郎的价值理念:实用至上力求完美,配置齐全、操作便利、做工考究、价格低廉。花冠的诞生显示了丰田优秀的造车功底,所以当他们做出高性能的2000 GT并不意外。而日产当时的蓝鸟车也已经发展到第二代,并在美国等海外市场上有不错表现。
从性能上看,日产的天际线2000 GTR装备2.0双顶置凸轮轴引擎,160匹马力的最大功率已经达到同时期保时捷911的水平。丰田的2000 GT无论是外形上还是驾驶性能上都表现非凡,甚至出现在当时的007系列影片《雷霆谷》中,这是007影片中第一次出现非英国产的汽车。
一直到1980年代,日本的跑车都处在高速发展期。那是一个名车辈出的年代,不仅有丰田赛利卡、马自达MX这种“平民跑车”,也有日产Z系列这样的中档跑车,本田的NSX、日产的GT-R、马自达的RX7都在高档跑车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到了1990年代,日本汽车厂商的自我感觉过度良好,跑车的性能越来越强悍,装备也越来越豪华,但价格也越来越高。在与欧洲历史悠久的知名品牌跑车的正面交锋中,日本跑车渐渐失利,日产GT-R、马自达RX7之类的逐步退出市场,直到近几年才又复出。
回过头来再看中国自主品牌跑车的时候,会发现其中投机取巧的成份更多一些。首先,在普通轿车的制造上,这些厂家并没有过硬的产品支撑,以评价车的基本标准“安全性、可靠性、耐用性”,尚缺乏像丰田花冠那样成熟度高、得到广泛认可的车型。没有良好的轿车基础,想造出一部好的跑车,不但产品性能和品质难以达到相应高度,对买家的说服力显然也是不够的。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走路还不稳当,就想着跑,难免会跌跌撞撞。而且,自主品牌这些年推出的跑车只是徒有其表,动力和操控上都乏善可陈,从性能上根本算不上是什么跑车,顶多是个样子货。中国的买家虽然不如西方国家的买家们懂车,但还不至于没有基本的鉴赏能力。
这次广州车展上,比亚迪这样的汽车厂商不再以貌取车,拿个跑车的壳子招摇,而是想跟大家多谈谈技术,这就是一种进步。跑车固然可以提高汽车厂商的形象,但要是光造山寨跑车,只会添一些笑料,倒不如踏踏实实造出一款横扫市场的普通轿车更能增光添彩。什么时候能拿出一款性能好、品质好、销量好、口碑好的普通轿车时,再考虑跑车的事会更顺理成章。
君不见,以日本汽车厂商的造车实力,尚且在1990年代在跑车上栽了跟头,可见,跑车虽好,还要轿车先跑起来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