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芜湖楼市财政补贴政策暂缓执行、上海对外地户籍居民购房资格重新认定被叫停在市场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对此,个人认为:
第一,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会有放松房地产政策的冲动。经过1年多的楼市调控,全国多数城市土地收入大幅缩水。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信息中心监测显示,2011年全国13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为19052.3亿元,同比减少11%。土地收入的大幅缩水造成地方政府财政收支日趋紧张。更为严重的是,部分地区的债务偿还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较大,违约风险也大幅上升。地方政府领导要在自己的任期内做出政绩,迫切地需要卖地。可以预见,地方政府在自身权限范围内放松房地产政策的趋势只增不减,不排除各地仍会有试探中央政府底线的微调政策出台。
第二,中央对房地产的调控态度不会轻易动摇。芜湖房产新政夭折再次表露了中央对房地产调控的决心。首先,中央已将房价问题视同民生问题,这是对房地产认识的重要转变。本轮调控,主要是为了保障民生,抑制涨速过快的房地产价格。若芜湖房产新政放行,必然会引发各地政府的纷纷效仿,已有的调控成果很可能会功亏一篑,这与当前“保民生”的政治环境不吻合。其次,自2005年以来,中央一直在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期间经历了许多波折,中央出于维护自身公信力的考虑,在本轮调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前,不大可能对房地产政策出现大的放松。最后,今年将召开党的“十八大”,在新旧政府更迭的重要时间窗口,政策很可能以保持稳定为主,大动的可能性不大。
第三,地方政府对房地产政策的放松,纯粹是一种单打独斗行为,刺激效果有限。地方政府使出浑身数解,花样百出地对房地产政策进行“微调”,不但不会得到中央的支持,而且很难说不会遭遇中央的打压。即便中央“明打压、暗默许”,也不可能产生2009年那样的刺激效应。
第四,从长期来看,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调控政策放松不足以改变房地产市场长期走弱趋势。中国房地产建设量已经达到巅峰,房地产边际供给能力已超越边际需求。从房地产存量看,截至2011年底,我国商品房住宅竣工面积7.2亿平米,施工面积38.8亿平米,按过去3年的平均销量,即便以后不盖一平米商品房,即便保障房对商品房销售没有影响,也需要5年才能消化存量。从总产能来看,目前住宅年产能接近15亿平米。也就是说,如果假设平均每套面积100 平米,住宅年供给量达到1500 万套。房地产需求长期回落的趋势是必然的,因为中国新生儿从峰值的每年2500万下降到目前的每年1600万。
地方政府房地产政策放松对楼市只会产生短期的刺激效应。限购政策推出前,购买力已提前释放,部分地区甚至出现“抢房潮”,房地产调控政策放松对限购前有购房需求但购买能力不足的家庭有吸引力,即便这部分“剩余购买力”完全释放,也只能消化庞大库存的“冰山一角”,从这一角度看,政策放松给房地产市场带来的影响将会比较微弱;此外,根据其他国家房地产市场波动经验,居民住房购买力将经历从高到低、逐步消化的过程,如果这一拨“剩余购买力”释放完毕,房地产市场恐怕会迎来一轮真正的“杀跌”。从这一角度看,“剩余购买力”只会引发房地产市场的短暂反弹,政策放松带来的市场影响也将是短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