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从WIP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传来一个让人振奋的消息:在全球企业专利申请数量(PCT)中,我国的中兴通讯以2826项专利申请数量超越日本松下,夺得冠军。
这个消息本来让人欢欣鼓舞,可喜可贺。但这种辉煌数字的背后,却也暗藏隐忧。
产经观察家彭雄江指出:专利是企业知识产权的重要标志,对于知识产权而言,质量永远是关键,而数量的积累只是初级阶段。
作为专利合作条约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的简称,PCT是专利领域的一项国际合作条约,主要涉及专利申请的提交,检索、审查,包括技术信息传播的合作性和合理性。不难看出,PCT不对“国际专利授权”。换句话说,要把专利申请变成自己的“国际专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然而,近些年某些企业盲目追求PCT数量,极容易陷入“为专利而专利”的误区,有违企业科研创新的初衷。为此,彭雄江说:中国企业要把科研创新落实到能为企业拉动销售,创造效益和利润的有价值的专利上来。
一般来说,专利越多,技术和产品越易差异化,市场越易拓展,企业利润率越高。现在有些企业专利申请多了,利润率反而大幅下滑了。尽管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让专利承担全部责任。但如果专利质量不错,就能为企业开拓市场,创造效益立下汗马功劳。
所以,专利技术的开发,在精不在多。衡量专利技术的优劣,要看专利能否产生效益,给企业创造价值。目前全球热卖的iphone,这个产品虽然属于苹果的专利数量有限,但这些专利含金量都很高,给苹果创造了巨大价值,让其一举登上全球市值第一的宝座;也是苹果拥有为数不多的专利,迫使竞争对手谷歌不得不收购摩托罗拉来强化专利战争的话语权。无疑,苹果iphone拥有的专利,正是iphone核心竞争力,也是苹果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专利质量的高低,还体现在专利是否能得到同行的认可,使其拿出有用专利技术来交换共享,即成为企业与同行进行专利交叉许可的筹码,通过这种为企业节省专利费用来创造价值。一家企业再强大,都无法拥有行业的全部专利。专利发展的趋势,是同行之间越来越寻求专利技术的开放和共享。专利技术能否得到同行认可,间接创造效益,也成为专利技术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专利交叉许可在世界一流企业中频繁进行:微软与日本Funai、苹果与诺基亚、IBM与三星、爱立信与三星。这些企业通过专利交叉许可,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专利技术的合法使用权,整合了资源,强化了竞争力。
让专利产生效益,是企业投入专利研发的初衷。背离了这个初衷,就是无用的专利,废弃的专利,不仅不能给企业创造效益,反而成为企业的负担。曾经被称为TD专利大户的夏新,之所以手机业务难以为继,就在于其庞大的专利技术没有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没有为企业及时创造效益。
彭雄江认为,中国企业应该理智对待知识产权,既要及时申报专利,重视数量,更要注意知识产权质量,追求核心专利,以此为契机,帮助企业从粗放式向精细化和高效益模式转变。
我国企业夺PCT全球冠军背后的隐忧
评论
编辑推荐
1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