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恕


  这一章除了说孔子独传心法给曾参的以外,还有一种说法是,这一章其实只是代表曾参对孔夫子的理解。并不是代表孔子的。也就是说“忠恕”不是孔子说的,孔子说的是一以贯之。而曾参搞出的是两个,于是又开始非议曾参不懂,曾参是胡说,云云。呵呵,孔子的学生不懂,难道后人就会懂得更多吗?希望说这话的人,不是在梦里独得孔子他老人家的真传。前面我说过《论语》是论语的编辑者们公认的能代表孔子思想的,是认可曾参所说的“忠恕”就是孔子说的“一以贯之”的那个东西的,那样无端的猜测是没有道理的。

  在没有其它证据的情况下,我们只能接受孔子也是认可曾参所说的“忠恕”就是他老人家一以贯之的那个主线,也可以说“忠恕”就是孔子的核心之所在。在事实上这个“忠恕”也就是我们一直在找的孔子的核心思想中那个“仁”,也就是在“礼”之后的那个“礼之本”。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如果我们看完全部的《论语》之后,就会发现整部的《论语》也就真的只有两个字,那就是“忠恕”,如果将这两个字合起来,也就是我们众里寻他千百度的那个“仁”,曾参说的是对的,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前面将“仁”说的这么好,那么好,出来的结论难道就是这两个字?是的,真的也就是这两个字。也许许多人看到这里都会感到失望的,原来孔子孜孜以求的东西竟然是这个,原来孔子心目中判断是非的标准竟然就是这个,原来孔子所谓的“仁”又是那些烂东西,唉失望啊,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