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市,一没有公务员,二没行政机构,让群众过上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
河南正在探索走一条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这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尝试,也是河南这样一个中部省份坚持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村级市”就是个道路。
村级市实际就是新型农村社区,就是让农村享受城里一样的生活条件,这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好办法。
“村级市”到底是一种改革还是胡闹,这条路子是对还是错?是否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对以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的路子,对新型农村社区等问题有所启发。
4月14日要建全国首个“村级市”的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通过大河网大河论坛正面回应了于建嵘对“村级市”的质疑。
4月12日12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的一个微博,引爆了网友关于河南濮阳西辛庄要建全国首个“村级市”讨论的热潮。
于建嵘在微博中说,西辛庄建村级市,又一个扯蛋的改革,媒体来电想让他谈谈这一改革的重要意义。他对媒体说,这不叫改革,这是瞎胡闹。于建嵘还调侃说,干脆让全国六十多万个村长都成为巿长,或者干脆叫某某国,村长全叫囯王不是更威风?!
该微博发出一天多时间,网友转发5756,评论2000多条。网上瞬间质疑之声一片。网友将于建嵘的说法贴在了大河论坛,很多网友跟帖表达看法。
网友“奋斗2009”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于建嵘应该知道这个浅显的道理。希望于专家亲自去西辛庄村去看一看,调查了解一下再来发言。不调查,就乱发言,我认为就是“瞎胡闹”。
网友“昆仑神”说,“网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希望于老师到该村多走一走、看一看,此后,再给一个靠谱的结论。在所谓的“西辛庄村市”没有正式挂牌之前,是什么样的行政建制,没有人能够知晓,而此时,就随口扣一顶“违宪”的帽子,难免多少有些武断!
网友“跟我回中原”说,从世界的范围来看,很多国家的城市,几万人口的很多。不是人口多少决定城市,而是你是否具有城市的特征。我想,李连成能做到的,是相当了不起的,那就是,城市来自于市场,而不是来自于体制。
李连成回应质疑:一没公务员 二没行政机构 我还是个村支书
4月14日,大河网记者驱车前往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XXX镇西辛庄村,请李连成就他设想中的村级市、为什么要建村级市等相关问题和网友进行了交流。
春日的西辛庄,杨柳依依,百花盛开,广场之上,村民们怡然自得地游玩和锻炼身体,周边的楼房、图书室、医院等在蓝天下显得更加醒目,俨然城市的景象。
而西辛庄村带头人李连成却正忙得团团转,他一为村民们的事整天东奔西走,二是为西辛庄“村级市”在5月8日挂牌一事作筹备。
听说农村发展研究专家于建嵘说“村级市”是“瞎胡闹”后,李连成并不在意,他说,“概念和内容是两回事,俺这个‘村级市’一没公务员,二不设行政机关,三我还是一个支部书记,我们建市的目的就是想让老百姓过得更好一些。”
随后,李连成通过大河网大河论坛向网友讲述了自己对西辛庄“村级市”的认识和见解。
李连成说,我们这个“市”,并不是行政级别上的“市”,是村级“市”。成立后的西辛庄市是正村级,我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支部书记,说到底这个“村级市”就是一个大型新社区。
城市里有啥俺也有啥,最大差别是“村级市”里不堵车
“我们建市的目的就是想让群众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李连成说,就是希望城里有啥咱有啥,说到城市有啥俺有啥,其实就是缩小农村和城市的差距,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城市有啥,西辛庄村级市也有啥,城市里有宽马路,有绿化,有工厂,有宾馆,有超市,有饭店,有好学校,有好医院,有休闲的地方,有天然气,有水、电、暖,现在这些功能,西辛庄村级市也都有。”
李连成说,“让咱农村真正实现农村城市化、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到时候大城市里有啥咱这个村级市里也有啥,让村民就地就能享受到市民的生活。”
“‘村级市’和城市最大的区别是咱这个‘村级市’不堵车,市民还不受汽车尾气污染,空气好,这一点大城市比不了。”
“村级市”让农村人不去大城市“凑热闹”
“‘村级市’如果建设好了,条件也好了,我相信更多的农村人上不会再去大城市“凑热闹了”。李连成说,自己村里就是“市”,哪还有农村人去城里打工、生活,这样将极大地减轻大城市压力。
李连成说,如果全国的农村都实现建市的梦想,我认为这是减少政府和城市压力的一个好办法。例如,小城镇建设需要行政机关,村级市就没有这些麻烦。现在农民在大城市看病难,还有农民孩子在城市上学难。有的为上学还租了一间房子,这个投资恐怕太大了。我们建村级市就是解决农民在城市里遇到的困难,也是解决现在城市的困难。农村享受到城市的生活,全国人民才是过上城市生活了。
希望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各县各乡镇发展到一定程度行政村也应该考虑一下建立“村级市”的问题,有的村庄比西辛庄村条件好,也有比西辛庄差,但都应该去争取实现成立“村级市”梦想。网友热议: 少挖苦多支持,欢迎于建嵘实地考察
针对农村发展研究专家于建嵘说这是“瞎胡闹”说法,大河网网友说,少些挖苦讽刺,多些支持理解,更希望于建嵘专家去实地调查一下西辛庄村,这样才更有“发言权”。
有网友对于建嵘说,李连成的本意无非是把西辛庄建得好一些,让农民也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一样而已。于老对一个想让乡亲过上好日子的农民极尽讽刺挖苦,不幽默,也不大度啊。况且人家李连成也说了,村级市,归根结底还是一个村嘛。
网友“眼泪钻石”说,未来住在楼内的村民,享受的是城市的生活,工作就在社区附近的工厂或者农业企业里。 这样的事情对老百姓可是好事啊。
网友“跟我回中原”说,在中国很多地名中,带“市”的很多,而这些地方,或者是乡村,或者是小镇。换句话说,新乡总不能是乡吧。所以,西辛庄怎么叫,并不成为问题。西辛庄市,仅仅代表的是一个怀有梦想的人,在实现村庄走向城市的梦想。我们应该支持这样的梦想,至于叫什么?我们可以出主意,而不是挖苦。
看看发达国家就知道了,“村级市”是发展方向
大河网友“天下响惊雷”说,“村级市”是个方向。发达国家的都是一些什么人住在乡村?到过发达国家旅游的中国人就会告诉你:都是一些有钱人,生活上有讲究的人住在乡村。中国人富裕起来后,会选择哪?住在乡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村级市”更是一个很好地选择。因为,它“是一种新模式”,是一个方向。
李连成,1951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1991年任河南省濮阳县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200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于建嵘,1962年9月生于湖南衡阳,本科和研究生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在湖南师范大学任教至2003年底;2001年7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曾在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进行过学术交流。
附录:大城市的苦恼
北京苦逼新城:通州不通 顺义不顺 大兴不兴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陈文雅http://city.ifeng.com/csjs/20120604/265557.shtml
通州不通
“我发现,北京叫‘通’的地方都很讽刺。天通苑和通州就是两个极品案例。我住在通州,这里拥有帝都著名的京通快速路和八通线,这两条路都带个‘通’字。每天战斗在八通线的日子,真是伤不起呀!”
堵车,挤地铁,这是很多在北京城区上班的通州居民每天的生活写照。在东三环工作的唐先生,家住通州北苑附近。每天骑自行车1个多小时去上班。“开车需要2小时。打车,堵车还动辄上百。坐地铁,光等着上地铁的时间都得花半小时,眼睁睁看着车来了,又走了,就是上不去,不等个五六班车过去是很难上车的。坐公交,倒车倒得头疼,进市区后每天等候堵车的时间也在半小时以上。走路,从家里走到地铁站公交站,下来到单位,也得花半小时。”
静雯是一个准妈妈,住在北京通州新城,工作地点在三里屯附近,月薪3500元。最近,随着肚子里的宝宝一天天长大,她开始担心起上下班路上的交通问题。以前,她一般是坐地铁+公交到单位上班,但通州和主城区之间目前唯一开通的一条地铁线八通线,在工作日的上下班高峰期每天都是人山人海,她就尽量避开早晚高峰出行,早上六点出门,晚上八点以后下班。但这意味着她每天要在单位呆十多个小时,还要在路上耗费将近四小时,回到家已经晚上十点多。尽管父母来照顾她的饮食起居,因此回家后不用再做家务、收拾屋子,但即便如此,每天的睡眠也不足8小时。在坚持了数个月之后,她感到很疲倦。
“有几天下班时实在累得不行,我想就打车吧,结果有些司机不待见孕妇,等了很久好不容易打到车,一路堵过去,那个汽油味,熏得我一天吃的东西全部吐出来了。”静雯说,“遭这罪还得花上百块钱,还不如租房省事。”
“我很想在单位附近租个房子,但是如果在步行距离内的,一套一居室的租金动不动就是三千多块钱一个月,那我的工作就全白干了,搞不好还得倒贴钱。况且这样的话我爸妈和我们住在一起也很拥挤。”静雯说,还有一种选择就是辞职不干算了,但是自己毕竟在这家单位干了几年,如果接着干下去可能会有晋升和涨薪的机会,如果辞职的话一切又得从头再来;何况辞职的话一个孕妇一时也找不到什么工作,不工作就没有带薪产假了。生孩子之后将陡然增大的开销,对于她的家庭收入来说的确不是一件易事。
如今,静雯正在有一搭没一搭地找人拼车。这是通州的小区里比较流行的出行方式,她也在小区里找到了在距离她单位不太远的地方上班的邻居。不过,一听说她是孕妇,邻居开始没有答应,怕麻烦。后来静雯好说歹说,邻居同意让她搭车,静雯帮他分摊路费。上下班路上照旧拥堵不堪,汽油味依旧熏得她要呕吐,还眼睁睁看着著名的京通“慢”速路上新开辟的公交专用车道上公交车飞驰而去,私家车却不得不一寸寸往前移,收费站还要打着“快速路”的旗号收“买路钱”。而且,由于邻居的上下班时间并不总是准点,有时要加班或应酬,这时,静雯就搭不了车或要到很晚才能回家了。
不过,这样比每天打车还是能省不少钱,同时也不用在地铁里挤来挤去,她已经感到“知足”了,“至少比起以前的日子,好很多吧。”
顺义不顺
“如果不是能撑得住坐公交挤死,慢死,坐地铁挤死,憋死,开车花油钱心疼死,你就别住马坡。”网友小胡告诫想在顺义马坡附近买房的北京上班族。马坡,位于顺义老城区北部,是新城规划中的“核心区”。
“开车,你算过油钱不?马坡在京承高速10号出口往东,往返开车超过70公里,还要交高速费。”小胡说,“如果你坐地铁,虽然现在已经开通了顺义线,但从你在马坡的房子到地铁站,还得将近10公里,从出门到挤上地铁得半小时以上。然后顺义线现在只能在望京倒13号线进市区,且换乘很不方便,还得上下天桥。总之,就是你跑步前进吧,怎么也得花一个半小时以上。”
至于包括“核心区”马坡和“重点发展区域”牛栏山在内的顺义新城的居民们从2007年起开始盼望的机场快轨北延工程,则至今还停留在规划阶段。五年前,北京多家媒体都以醒目版面报道了 “机场快轨(L1线)将向北延至顺义新城”这则新闻。去年底,同样内容的标题又一次登上各大媒体重点版面,不同的是,许多顺义新城的居民再也不肯轻易相信这个消息的可靠性了。
小胡说,自己在顺义新国展区域已经住了很多年,四年前在西单工作,后来觉得上下班累死了,于是辞职换工作,但是现在这个公司也要搬家。“住在顺义就是经不起折腾,以前仗着年轻,觉得什么都能扛,现在发现公司搬个家你就得麻烦死。要是这么跑通勤,你会发现自己的业余时间越来越少,每天疲于奔命的感觉,坚持不了几年,就会惦记再往城里搬了。尤其是女的啊,以后家里大小事情都要你操劳,你说你要把每天4小时花在路上,还有力气上班吗?”
顺义的另一个主要困扰是飞机噪音,“有一回我还专门数了数,3分钟一架飞机的频次。如果比较大的飞机飞过,你正在打电话,都听不清电话那头在说什么。有的离得近的小区噪音得有80分贝。你要是整天关窗拉窗帘吧,又不通风,而且晚上你在睡觉,飞机下来时一道强光隔着窗帘都能感觉到,六小时的禁飞时间,也不够你睡个整觉的。”小胡说,“哪怕住着后沙峪上千万一套的别墅豪宅,照样得忍受频繁的起降期间在低空盘旋的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当然,马坡和牛栏山距离机场比后沙峪相对远些,要好一点,但声音还是挺大的。”
大兴不兴
最早住在海淀的小房子,后因到大兴工作而卖掉城里房子,转而在大兴买了一套大房子的葛女士,如今则悲喜参半。喜的是,住在大兴四五年来,见证了大兴房价的大涨,基础设施的改善,地铁的开通;悲的是,她买了房子把户口从海淀迁到大兴,如今女儿要上学,才发现即便是这里宣称学区房的社区,所划片的学校也远远不如自己原先在海淀住的小区所属的,在海淀属于二流的学校。最终,她决定交赞助费把女儿送回城里学校上学。
大兴的医院配套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葛女士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两位老人开始还觉得住在大兴挺安静,房子宽敞,楼房密度低,但公公近两年有点轻微中风,去了几次附近社区医院,对那里的医疗水平感到很不放心,而如果跑到城里的医院就诊,路上又太折腾耗不起。“我们好些怀孕的邻居,都是干脆大老远跑到北新妇等好医院,说是大兴有的医院里好多项指标都不能查。”
此外,葛女士对大兴部分地区的治安也很是担心,尤其是晚上的大兴地铁线,有段时间传言有人专门找单身女孩子下迷药,葛女士很为女儿将来的生活发愁。
葛女士说,大兴一直说要修第二机场,可这么多年了也没下文。对于大兴修机场的事,她心情复杂,“说起来,修机场是能推动经济发展,但飞机在天上飞也带来噪音啊。顺义和通州的很多楼住着都有飞机噪音,我觉得挺影响生活品质的。”
事实上,和其他几座新城比,大兴的地铁很方便,既不像顺义,冲着老城区去的,也不像房山,没有和市区地铁网实现换乘就如同地铁孤岛,更不像通州,想上上不去想下下不来。但生活在大兴仍有些莫名的困扰,尤其是对于那些信点儿“迷信”,带点儿神秘主义色彩的人。
老北京有句俗话,“东富西贵,南贫北贱”。近些年来,随着亚运会和奥运会落户城北,北边早已脱离“北贱”的帽子,摇身而变为中产阶级居住区了。然而南城的帽子难摘得多。尽管“城南计划”已经实施三年,城南的城市面貌也得到了日新月异的改变,可对于一些北京本地居民而言,“住在南城”仍然是个迈不过去的槛,宁可在北边花高价买套小面积房子屈就,也不愿意花同样的钱去城南买套宽敞大房子住着。
“北城和南城最大的区别是,北城是上风上水。”在大兴住了半年之后刘洪选择了搬离,“那个区域住着总有种莫名其妙的不舒服感,受不了,就搬了。有的问题是有迹象的,比如这里的自来水吧,烧开后水碱特别多,味道也难喝。后来装了饮水机,又听说饮水机的水也有用自来水灌的,而且那个水多次烧开,对身体不好。再后来干脆买矿泉水喝。当然了,就算是自来水水质的问题,有关部门也不会主动告诉你哪儿的水质出现了问题,事实证明他们从来没这么做过,居民和媒体闹大了才会干预,所以最明智的还是在出问题前自己挪屁股吧,走为上策。”
房山如山
“房山的奥特莱斯,号称华北最大,听起来好气派。本来说是去年10月开业,后来又说是年底;到年底了还是没有开业,说要拖到5月;现在5月都要过去了,还没动静。据说又要推迟到今年底。等它开业等的花儿也谢了。”5月30日,房山长阳半岛的业主,27岁的上班族孙女士向记者倒苦水,“现在长阳半岛、芭蕾雨悦都、原香小镇都已经有部分交房,配套基本还是零,周边配套设施开发得极其缓慢,正经超市、饭店、市场、医院,啥也没有。吃个饭,买点东西,还得坐两三站公交或地铁。要不就是像农村里那种简易小摊小卖店,跟过农场生活没啥区别。对我这种喜欢逛街购物,朋友聚会,爱凑热闹的人,住在这里和被流放差不多。”
“想想当初买房时把我们忽悠得多轰轰烈烈啊,城南计划2900亿、CSD、华北最大奥特莱斯、地铁零距离!房价就是靠这些漫天飞的‘概念’涨起来的,我们这个项目的房价就一下子从1.2万元/平方米蹿到了1.8万元/平方米。”孙女士说,“奥特莱斯2009年宣布要在房山开店时,最初计划首期2010年底投入运营。去年4月终于封顶,当时满大街都是开发商散布的2011年10月即将开业的消息。”
因为这一“利好消息”传达的“投资潜力”,去年3月,房山的新房交易量从1月的99套迅速飙升到500多套,而同属首创开发的紧邻奥特莱斯的芭蕾雨悦都更是凭借单周20套的销量飙升至成交量首位。
“当时我们还都对这里抱有热烈的幻想,没想一年功夫就又累又失望。”孙女士说,“头几次去长阳,都是有朋友开车带过去,当时往来房山和市区的车并不像现在这么多,也不是上下班高峰,一般半小时就到,对那里的交通状况没啥深刻印象。买房后自己坐车去,第一次居然就花了3个小时。本来想倒一班事先查好线路的公交去大葆台,到那儿没找着,坐另一路公交到杜家坎环岛,就已经中午了,找不到地方吃饭,继续坐了几站地找到饭馆吃饭,完了又到京良路坐车到军留庄再往回走。”
本来,孙女士对房山线也是抱有很大的期望,“哪知道,先修了一段房山一日游路线,从房山到房山的。车厢也和5号线、1号线、八通线这些线路形成特鲜明的对比,空荡荡的没什么人。那时候还没交房呢,9号线也还没开通,要坐地铁去市区,只能从房山线大葆庄站下来坐一个公交临1摆渡到最近的地铁站4号线新宫站,十几分钟才来一辆,一路颠过去,先往北上南四环,走一段再往南拐回四环外,摆渡距离得有十多公里。”
地铁这么不方便,要不要私家车出行呢?孙女士蹭过几次邻居的车,听说著名的“堵车坎”杜家坎收费站的堵时是从早6点多开始,一般要堵半小时以上才能过收费站,立刻打消了拼车的意图。她的邻居一般早上出门带点鸡蛋馒头,堵车时有一口没一口吃点儿,解决早饭问题,“虽然这样吧是不太安全,但堵在车里确实容易上火发脾气,往胃里装点东西还能缓解下。”
去年底,9号线南段地铁终于开通,和房山线实现了换乘,这意味着从房山坐地铁可通往北京西站,但最令人失望的是偏偏差了从北京西站到军博的一站地,使9号线只能换乘房山线,并未和市区轨道交通整体网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接。坐地铁到北京西站后,仍要出站坐一站公交才能到军博换乘1号线。不过,总算有所进步,现在上班花费1个半小时,比以前快多了。
孙女士说,一些邻居还就医疗和教育配套的问题找开发商的维权。“引进北京四中是开发商主要卖点,但有传闻说居然只签了六年。万科答复说没这回事,也官方承诺了业主每套房可享有一次就读北京四中房山校区初中部的机会,但后面却补充了一句,‘相关入学要求需以届时相关部门制度为准’。另外,北京小学也说要延期到2014年招生。而且销售一开始都说有三甲医院,至于医院是哪家,说法不一,后来传说改为骨科专科医院了,现在也不提了,只说规划没确定。”孙女士表示,“有人说是业主对降价不满找事,这我说不清,可你管他是不是呢?就事论事,开发商要是没得挑剔,业主为什么找你鸡蛋里挑骨头?”
如今孙女士又有另一重担忧:“听说房山还有个核能研究所,里面还建了核试验基地,虽然专家都说没什么问题,不管怎么听着总有点心慌。”
“买房就是个撞大运,因为有许多东西,开发商是不会也不可能写进购房合同里的,像地铁啊,奥特莱斯啊,学区啊,一般都只是销售口头承诺。除了寄望于开发商信守这些承诺,还得指望老天有眼,靠山过硬。”这是孙女士经过这段买房经历后总结的经验之谈。
房山,北京新"睡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