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为区域销售明星的杭州金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近日“被申请”破产。无论是何种原因导致其破产,对业内人士而言,谁都不愿意看到房企出现这样的结局。
今年春节之后,尽管各地成交量在逐步走向回暖,尤其是3月份,各地楼市成交量已经呈现出快速回升的态势。但后市成交量整体持续低迷的状况依旧难以改变。
以上海和北京为例,同策咨询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上海一季度商品住宅市场成交量 为141.58万平方米,供应量为108.77万平方米。同比去年同期,一季度上海商品住宅市场成交量仍然显得有些惨淡。同样,一季度,北京所有的商品住房成交量为181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减少19.6%,成为2007年以来最低值。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大多数城市一季度商品住宅市场亦是如此。此外,截至4月8日,75家房企存货消化周期达54个月,同比增9个月。房企存货消化周期拉长,进一步强化了房企资金层面的压力。
眼下,尽管市场持续低迷,但不同类型的房企,市场处境不一。高速周转类型企业通过摊薄单个项目利润率,追求整体市场利润的方式,在过去一段时间“跑量”,基本上跑赢了当前低迷楼市的大势,销售业绩处于市场领先地位,但利润率逐渐在走低,产出效率低已成为这些企业发展的瓶颈;精品化房企,一般而言,精品化房企产品线定位较为单一,其短期内想办法通过调整产品线、调整市场布局区域来实现公司业绩的增长,这些企业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市场困境;还有一些转型过程中的房企,如住宅类型房企转投商业地产,地产企业转投医药、铁矿石等行业,由于转投业务短期内没有产生效益,地产板块也面临生存危机,也同样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市场困境。
眼下,一些经营状况不好的房企正在这段“最严厉”的调控期里忍受着煎熬。照此下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有可能还会出现更多的房企申请破产。对个别房企来说,这可能不是什么好事;但对整个行业来讲,假如接连不断出现房企申请破产这事,甚至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兴许不一定全都是坏事。其中之一就是,假如出现上述情况,政府有可能会因为房企破产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在政策层面做一些“微调”,实施“外紧内松”的调控政策。
房企破产不全是坏事
评论
1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