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整理


  如此丰富的内容,已经使每部“正史”不仅只是一般意义上的记史,而是使之具有了百科全书的性质。加之“国家开局”的严肃性,以及“近古易悉,情伪可求”的可靠性,成为后代研究各种专门学科、各类专史的取之不尽的源泉。因此“正史”的教化功能,也为历代政治家们认可。对“正史”的校注整理也就成了历朝与纂史同等重要的传统选题。如今可见就有自从雕版印刷技术成熟的宋代以来,国子监主持校勘、翻刻的宋监本(17史)、明监本(21史)直至清乾隆帝“宸断”,《二十四史》由此定篇。当今世界上公认的领袖人物毛泽东,曾有二十四年时间间断研读《二十四史》,并批注颇多。早在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始的50年代,他就指示中华书局在全国范围内调集人才,对二十四史进行整理校点。从1958年到1978年历时二十年,终于出齐点校本《二十四史》。《二十四史》不仅对于政治家是如此重要,它同样在民间也至深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