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大足区


  考察大足区



  2012年4月20日下午,与郭总驱车前往重庆市大足市区考察。大足区位于重庆市西部,由原大足县和原双桥区撤并而成。幅员面积1436平方千米,总人口100.7万人。城区面积将规划扩大20平方公里,如高速公路通车,40多分钟将抵达重庆主城。大足区地势平坦,龙水湖水域面积5300亩,总库容1640万立方米,系濑溪河、小安溪河的发源地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足石刻,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中的优秀代表。蔡律摄

  大足区位于重庆市西部,由原大足县和原双桥区撤并而成。2011年12月25日,重庆市大足区正式挂牌成立,原大足县和双桥区撤销。新成立的大足区将有望建成成渝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成为渝西川东地区交通枢纽和区域性物流、商贸、金融中心。大足区幅员面积1436平方千米,辖3个街道办事处和24个镇,总人口100.7万人,是驰名中外的“石刻之乡”、“五金之乡”、“鱼米之乡”和山水园林城区。

  大足县始建于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取“大丰大足”之意而得名;又因“有海棠而独香”的传说,故有“海棠香国”的美名。唐末至宋末,为昌州府和潼川府治地。明洪武十年改属重庆府。唐末昌州刺史、静南军大使韦君靖在龙岗山开建永昌寨,开创北山石刻。一说因县之宝顶山有巨人足迹而得名。元至元十七年(1290)并入合州,明洪武四年(1371)复置。清康熙元年(1662)并入荣昌县,雍正六年(1728)复置大足县。

  值得一提的是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足石刻:大足石刻是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最为著名,是中国著名的古代石刻艺术。北山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城北1.5公里的北山。北山摩崖造像长约三百多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造像最初开凿于晚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至南宋1162年完成,历时250多年。现存雕刻造像四千六百多尊,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中的优秀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