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会图书馆评出的塑造读者的25本书:第十五本《小妇人》
《小妇人》(Little Women)是美国作家露意莎·梅·奥尔柯特的作品,也是她最著名与最成功的作品,描述南北战争期间一个家庭的生活与4位女儿的爱情故事,第一次在1868年出版,曾经被改编成卡通、电影及电视剧。奥尔柯特后来还写了几部续集,包括《好妻子》(Good Wives)与《小绅士》(Little Men)还有《乔的男孩们》(Jo's Boys)等。
内容简介
这部小说以家庭生活为描写对象,以家庭成员的感情纠葛为线索,描写了马奇一家的天伦之爱。马奇家的四姐妹中,无论是为了爱情甘于贫困的梅格,还是通过自己奋斗成为作家的乔,以及坦然面对死亡的贝思和以扶弱为己任的艾美,虽然她们的理想和命运都不尽相同,但是她们都具有自强自立的共同特点。描写了她们对家庭的眷恋;对爱的忠诚以及对亲情的渴望。
所有时代的少女成长过程中所要面对与经历的,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初恋的甜蜜和烦恼,感情与理智的差异,理想和现实的距离,贫穷与富有的矛盾。 《小妇人》故事情节简单真实,却感人至深,问世一百多年以来,多次被搬上银幕,并被译成各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名作。书中描写的种种情感体验和生活经历,都曾经、正在并将要发生在每一个少女走向成熟的过程之中;书中提倡善良、忠诚、无私、慷慨、尊严、宽容、坚韧、勇敢、亦是人类永远尊崇和追求的美德和信仰。所有这些,赋予这本书超越时代和国度的生命力,这也正是她成为不朽的经典的魅力和原因所在。
作者介绍:
路易莎·梅. 奥尔科特(Louisa May Alcott,1832-1888),美国作家。1832年11月29日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杰曼镇(Germantown)。她的父亲布郎逊·奥尔科特是马萨诸塞州康科德一位自学成才的哲学家、学校改革家和乌托邦主义者。他一生沉迷于对理想的追求,以至无力担负家庭生活。维持生计的担子先是落到他的妻子身上,而后又落到他那富有进取精神的二女儿路易莎·奥尔科特身上,路易莎到学校教过书,当过女裁缝、护士,做过洗熨活,15岁时还出去做过佣人。 路易莎10岁时便已热心于业余戏剧演出,15岁时写出第一部情节剧,21岁开始发表诗歌及小品。 1868年,一位出版商建议她写一部关于“女孩子的书”,她便根据孩提的记忆写成《小妇人》。书中把自己描写成乔·马奇,她的姐妹安娜、亚碧、伊丽莎白便分别成为梅格、艾美、贝丝。书中的许多故事取材于现实生活,不过现实生活中的奥尔科特一家经济状况远不如她笔下的马奇一家。出于作者意料的是《小妇人》打动了无数美国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的心弦。之后,路易莎又续写了《小男人》和《乔的男孩子们》,1873年又以小说形式出版了自传著作《经验的故事》。 小妇人
路易莎成名后,继续撰写小说和故事,并投身于妇女选举运动和禁酒运动。美国内战期间她在华盛顿做过军队救护人员,后来,她还担任过一家儿童刊物(Robert Merry's Museum )的编辑。她于1888年3月6日在波士顿去世。 1860年,路易莎的小说和诗歌首次发表在“大西洋月刊”上,美国内战时,路易莎成了一名护士,她写信给家里讲述自己在医院的经历。这些信件经过修订后于1863年作为《医院见闻录》发表,从而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在她做一家少年杂志社的编辑时,她写了自传体书《小妇人》上、下册,分别于1868年和1869年公开出版发行。这部书迅速获得了成功,成了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一部少年读物。这样路易莎有了足够的钱继续从事写作。除了《小妇人》外,她的其它著作包括《小男人》也很受欢迎,它们给奥尔特一家带来了稳定的收入。 美国人路易莎·奥尔科特的代表作《小妇人》是一部美国文学的经典著作,一本道德家世小说。马奇家四姐妹对自立的权力的追求以及她们对家庭的忠诚眷顾构成了一贯全书的矛盾,使故事熠熠生辉,情节生动感人。《小妇人》出版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公认的美国名著,100多年以来,一直受到热烈的欢迎。美国图书协会、美国教育协会两会代表选入100种乡村小学的必备书,其中精选25种,《小妇人》列居25种的榜首,世界上已有数十种不同语言的译本,30年代此书也风靡了中国大陆,先后有四、五种不同的译文问世。
书摘:乔和麦格坐在一起做针线时,发现姐姐有了很大的进步。 她能得体地谈话,知道许多有关良家妇女的冲动、想法以及感情。她从丈夫和孩子们身上得到了很大的幸福,他们都为对方尽着力。 “婚姻毕竟是一件极好的事情。要是我试试,不知结局会不会有你一半好?”乔说。她在弄得乱七八糟的育儿室里为德米制作一个风筝。 “你所需要的正是露出你性格中女子温柔的那一半,乔。 你就像一个带壳的栗子,外面多刺,内里却光滑柔软。要是有人能接近,还有个甜果仁。将来有一天,爱情会使你表露心迹的,那时你的壳便脱落了。”“夫人,严霜会冻开栗壳,使劲摇会摇下栗子。男孩子们好采栗子。可是,我不喜欢让他们用口袋装着,”乔答道。她在继续粘着风筝。这个风筝无论刮什么风都上不了天,因为黛西把自己当作风筝尾巴系在了上面。 麦格笑了。她高兴地看到了一点乔的老脾气。但是她觉得,用她所能想到的全部论据来坚持她的观点,这是她的责任。姐妹俩的谈话没有白费,特别是因为麦格两个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是孩子们,乔温柔地爱着他们。乔几乎做好准备被装进口袋了:还需要照些阳光,使栗子成熟。然后,不是被男孩焦躁地摇落,而是一个男人的手伸上去,轻轻地剥开壳,就会发现果仁成熟甜美。假使她曾怀疑到这一点,她会紧紧封闭起来的,会比以前更刺人,所幸的是她没有想到自己。所以时间一到,她这个栗子便掉落下来了。 要说乔是道德故事书中的女主人公的话,那么,在她生活的这一时起,她应该变得十分圣洁,应该退隐,应该口袋里装着宗教传单,戴着清心寡欲的帽子,四处去做善事。可是,要知道,乔不是一个女主人公。像成百上千的其他姑娘一样她只是个挣扎着的凡人。所以,她依着性子行事。她悲哀、焦躁、不安,或者精神饱满,随心境而定。我们要做好人,这样说非常有道德,可是我们不可能立马就做得到。需要有人长期的引导、有力的引导,还要大家同心协力去帮助,我们中有些人甚至才能正确起步。到目前为止,乔起步不错。 她学着尽自己的责任,尽不到责便会感到不快乐。可是心甘情愿地去做--哦,这是另一码事了!她常说要做些出色的事,不管那有多难。现在她实现了愿望。因为,一生奉献给爸爸妈妈,努力使他们感到家庭幸福,就像他们让她感到的那样,有什么比这件事更美好的呢?这样一个焦躁不安、雄心勃勃的姑娘,放弃了自己的希望、计划和意愿,无怨无悔地为别人活着。假如需要用困难来增加努力的美妙之处的话,还有什么比这更难做到的呢? 上帝相信了她的话;使命就在这里,并不是她所期待的,但是更好,因为她自己和它没有关系。那么,她能完成任务吗?她决定一试。在最初的尝试中,她找到了我提出的那些帮助。还有别的帮助给她,她也接受了,不是作为奖赏,而是作为安慰,就像基督徒跋涉困难之山,在小树下歇息时,小树使他提神一样。 “你为什么不写点东西呢?以前那总会使你快乐的,”一次,妈妈见乔又来了阵消沉情绪,脸色阴沉,便这样说道。 “我没有心思写。即使写了,也没人喜欢读。”“我们喜欢。为我们写点东西吧。千万别在乎别的人。亲爱的,试试吧。我肯定那会对你有好处,而且使我们非常高兴。” “我不相信我能写了。”然而,乔搬出了她的桌子,开始翻查她写了一半的一些手稿。 一小时以后,妈妈朝屋里瞥了一眼,乔就坐在那里。她围着黑围裙,全神贯注,不停地涂写着。马奇太太为她的建议奏效感到高兴,她笑着悄悄走开了。乔一点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发生的。某种东西夹进了故事,打动了读者。当她的家人读着故事又哭又笑时,爸爸将它寄给了一家通俗杂志,这是完全违反她的意愿的。使她大吃一惊的是,杂志社不仅付了她稿酬,而且还要求她再写些故事。这个小故事登出来后,她收到了一些人的来信,这些人的赞扬是种荣誉。报纸也转载了这个故事。朋友们及陌生的人们都赞赏它。对这样的一个小东西来说,这是巨大的成功。以前乔的小说同时遭人褒贬,现在她比那时更为感到惊讶。 “我不懂,像那么一个小姑娘,能有什么让人们这样夸赞的?”她十分困惑地说。 “故事里有真实的东西,乔,这就是秘密。幽默与悲哀使故事生动。你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风格。你没有想着名誉和金钱,而是在用心写作,我的女儿。你尝过了痛苦,现在有了甜蜜。你要尽力去做,像我们一样,为你的成功快乐起来吧。“假如我写的东西里当真有什么好的、真实的东西,那不是我的功劳。这一切都得归于您和妈妈,还有贝丝,”乔说。 爸爸的话比外界的任何赞扬都更使她感动。 乔就这样受到了爱与痛苦的教育。她写着小故事,把它们寄出去,让它们为自己、也为她去结识朋友。她发现对那些卑微的漫游者来说,这是个仁爱的世界。那些故事受到了亲切的欢迎,它们就像突然交了好运的孝顺孩子,为它们的母亲带回家一些愉快的纪念物。 艾美和劳里写来信,告知他们已订婚。马奇太太担心乔会难以为此高兴,可是不久她便放了心。虽然乔一开始神色严肃,她还是默默地接受了这件事。她为“两个孩子"心中充满了希望与计划,然后把信又读了一遍。这是一种书信二重奏,信中两个人都以情人的语调赞美着对方。读着让人感动,想起来令人欣慰,因为家里面谁也没有反对意见。 “你喜欢吗,妈?”乔问。她们放下写得密密麻麻的信,相互望着。 “喜欢,自打艾米写信来说她拒绝了弗雷德,我就期望事情会是这样的。那时我确信,她产生了某种念头,这种念头与你所讲的‘唯利是图’不是一回事。她的来信字里行间的暗示使我猜测,她的爱情将使她和劳里连结在一起。”“妈咪,你多么敏锐,又多么保守!你从来没和我们说起一个字。”“当母亲们有女儿要照管时,她们需要敏锐的眼睛和谨慎的舌头。我不太敢让你知道这个想法,生怕你会在事情定下来之前就写信祝贺他们。”“我不像以前那样轻率浮躁了。你可以相信我。现在我比较清醒、明智,足以当任何人的知心朋友。”“是这样的,亲爱的。我本来应该让你当我的知心朋友。 只是我想,要是知道你的特迪爱上了别人,你会痛苦的。”“哎呀,妈,你真的以为我会这么愚蠢,这么自私?他的爱即使不适合我,我仍以为那是纯洁的。我自己拒绝了他的爱,会在乎他娶艾米吗?”“我知道你那时是真心拒绝他的,乔。可是近来我想到,假如他回来再向你求爱,也许你会做出不同的回答。原谅我,亲爱的,我不由自主地发现你很孤独,有时你的眼里露出一种渴望的神色,直钻进我的心里。所以我想,假如你那男孩再试试,他会填补你内心的空缺。”“不,妈妈,现在这样更好。我很高兴艾美学会了爱他。 有一件事你说对了:我是感到了孤独。假如泰迪再求婚的话,也许我会回答愿意,不是因为我比以前更爱他,而是因为我比他离开时更在乎被人爱。”“那样我很高兴,乔。它证明你在进步。有许多人爱着你。 你会从和爸爸、妈妈、姐妹兄弟、朋友们和孩子们在一起中获得亲情的满足,直到最合适的爱人来给你补偿。”“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爱人。可是我不在乎对妈咪轻轻说我想起味各种爱。很奇怪,我越是想满足于各种自然的感情,就越有缺失感。我不知道内心能容纳那么多东西。我的心总那么翕张着,感到从未装满过,而我过去非常满足于家庭的。 “我真不懂。” “我懂。”马奇太太露出了洞察理解的微笑。乔翻过信纸读着艾美谈及劳里的内容。 “像劳里爱我那样被人爱着是多么美妙。他不是感情用事,没说很多话,但是从他的一言一行我看出来了,也感受到了。他使我感到这么幸福,这么卑微,我似乎不再是以前那同一个女孩了。现在我才知道,他是多么善良、慷慨、温柔。他让我看他的内心世界,我发现那里充满了高尚的冲力、希望和目标。我知道那颗心属于我,我多么自豪。他说他感到好像'现在有我在船上当大副,有许多爱当压舱物,他便能驾船顺利航行了’。我祈愿他能这样。我要让自己趋于完善,一如他所期待、信赖于我的那样,因为,我以整个生命爱着我勇敢的船长。只要上帝让我们在一起,我决不会丢其他。哦,妈妈,我以前真不知道,当两个人互相爱着,只为对方活着时,这个世界多么像天堂!”“那是我们冷静、保守、世俗的艾美?真的,爱情产生了奇迹。他们肯定非常、非常地幸福!”乔小心翼翼地把沙沙作响的信纸放到了一起,就像合上了本可爱的浪漫故事,这个故事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直到结局。这时,读者发现自己孤零零地又回到了尘世。 过了一会儿,乔漫步回到了楼上房间,因为在下雨,无法散步。一种不安的心绪攫住了她。那种老感受又回来了,不是像以前那样的抱怨,而是无怨的感叹和纳闷。为什么妹妹能得到她要的一切,而她什么也得不到?这并不真实,她知道并试图丢开不去想它,可是对爱的自然渴求又是那么强烈,艾美的幸福使她的渴望之情觉醒了,她渴望有个人让她"全心全意去爱,去依恋,只要上帝让他们在一起"。(第42章) 附:之后作者还写了小妇人的三部续集《好妻子》、《小男人》和《乔的男孩们》,同样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读后感:读完《小妇人》这本书,我最喜欢书中的马奇家的四姐妹。大女儿叫梅格,俏丽温柔,美丽善良,忠于爱情,选择了贫穷但品格高尚的家庭教师。二女儿叫乔,富于男子气,很有活力,心中充满了热情,想象力丰富,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写出惊人的作品。三女儿叫贝思,她很害羞,但很温柔,充满爱心,热爱音乐。小女儿叫艾米,有艺术细胞,多才多艺,向往优雅而高贵的生活,梦想成为大艺术家。
《小妇人》这本书描绘美国战争时期的平凡的一家,四姐妹的父亲马奇先生在参军时生病了,而且有性命之忧。女儿们和她们的母亲感到悲痛万分,母亲要去照顾父亲,把四个女儿留在家里。女儿们在家里都很着急,而且很难过。她们比以前勤奋多了。勤奋的贝思每天都去赫梅尔家,那里偶一个小婴儿。有一天婴儿生病了,赫梅尔太太出门上班了,她们家的大女儿罗姗照顾婴儿比,病情加重了。贝思想请姐姐们替她去看看,但姐姐们后来都把这件事忘了。于是贝思亲自去了,而赫梅尔家的那个婴儿死在了贝思的怀里了。贝思受了刺激,医生说贝思也会得上这种病,是猩红热。结果,贝思真的得了猩红热,而且病情相当严重,一直在发高烧。有一次烧得厉害,她居然认不出周围的亲人,拉住乔叫“妈妈”。这时华盛顿来信说马奇先生的病又恶化了,真是雪上加霜!
到了夜晚,贝思还在昏迷着,原来玫瑰色的小脸现在没有一丝血色。最后,贝思退烧了,身上也出汗了,真为她捏一把汗。最后她们一家终于又团聚了。
这四个姐妹里,我最喜欢贝思,因为她热爱音乐,很喜欢弹钢琴。她很害羞,有一次去邻居家做客,老先生向她打了一声招呼她就害羞得跑回了家。她充满爱心,离她们家不远处有一户人家,她们家很穷,充满爱心的贝思每天都拿着一点儿零碎的礼物送给孩子们。
梅格也不例外,她美丽漂亮,善良大方,是一位家庭教师。她忠于爱情,选择了贫穷的布鲁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