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人民群众利益”必须杜绝被动应付


“确保人民群众利益”必须杜绝被动应付

  

  铬超标药用胶囊事件发生后,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做出重要批示,要求严肃依法查处,确保人民群众利益。连日来,有关部门正在全力以赴查控铬超标药用胶囊问题产品,有关检查检验、查处工作以及打击犯罪的情况,将实事求是地及时向社会公布,回应社会关切。(2012年4月24日《人民日报》)

  食药品安全问题,涉及千家万户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全面加强食药品安全监管,是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但是,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乃至全国范围内屡屡爆出“毒牛奶”、“毒胶囊”等食品药品方面的安全事件,给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以及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也曾经一度引发社会的恐慌和不稳定。中央领导同志做出的“确保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指示,一方面,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中央领导同志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对民生问题高度重视的情怀,另一方面,也敲响了食品药品等领域安全监管的警钟,告诫有关部门必须主动作战而绝不能被动作战。

  工作必须落脚于民生,以人为本,不能停留于“制度秀”。安全无小事,责任大于天。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必须抓紧抓好抓细抓实,这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同时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所要求的。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必须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落实好、执行好“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理念,按章办事,依法行事,绝不能停留于“制度秀”,满足于将工作做在表面上,将制度落实在墙上,将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抛在一边,也就难以杜绝各种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和蔓延了。

  监管必须立足于平时,主动出击,不能慢跑于“媒体曝”。管理出效益,管理出生产力。包括食品药品安全方面在内的各行各业,都必须强化监督、硬化监管,否则,一旦放松、懈怠,便会给一些无良之人、无德之徒提供违法乱纪的机会,更会给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造成巨大的伤害。而监管必须立于于平时,主动出击,全面铺开,绝不能以搞这样那样的突击行动来代替平时的监管。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地方,监管部门、职能部门却疏于监管、弱化监督,甚至以“罚款收费”代替监督管理,与一些不法商家串通一气、蛇鼠一窝。正是因为食品药品安全事关重大,我们才设立了那么多的监督机构,但这些职能部门,却不能切实有效地保障民众的权益,保障我们吃得安心、放心,竟然屡屡陷入“媒体曝”的怪圈。翻检那些记忆犹新的一连串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都惊人地发现,本该肩负监管天职的相关职能部门,总是跟在媒体的后面忙着发出紧急通知、紧急查封相关企业。殊不知,如此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怎么能够监督好管理好食品药品市场,又怎么能真正“确保人民群众利益”。

  问责必须着眼于严厉,依纪依法,不能依赖于“领导批”。常言道,在其位,谋其政,担其责。职能部门、责任人员,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其政,必须受到问责。而问责必须严厉,才能真正起到敲山镇虎的威慑作用,否则,不痛不痒,隔靴搔痒,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会让那些渎职、失责者不以为然,在某种程度上还会助长其嚣张气焰和不法行为。铬超标的空心胶囊,又一次暴露了空心监管的罪孽。在这空心监管的背后,必然隐藏着不可告人的肮脏交易。因此,司法机关要依法从严惩处收受贿赂,包庇、纵容危害药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的腐败分子,以及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和查处危害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渎职人员。而这些都必须在严格依纪依法的前提下,而不是等有了领导的“批示”、“责令”后才去做。并且要实事求是地及时向社会公布,回应社会关切。

  落后就要挨打,被动必成应付。“确保人民群众利益”,是党中央的最高指示,同时也是各级各级各部门的神圣职责。而尽责履职必须主动担当,任何被动行为,都会使问题积累、矛盾激化,乃至给人民群众利益造成巨大伤害。

  (倪洋军)

相关新闻:

  有关部门全力查控铬超标胶囊 相关情况将及时向社会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