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随意打”会动摇到移动根本


网络上纷纷扬扬的议论,联通南方5省的陆续推出“随意打”业务(网内通话全包,即以地市为单位做成一个集群网),工信部又指手画脚,意图扼杀联通“随意打”、移动“随意送”之类的业务。

看了几篇比较专业的评论,觉得联通的行为不可思议,为啥主动放弃2G收入呢?有违商业逻辑。

只要是涉及运营商,不可避免就提及用户的规模问题。比如即时通信的QQ,基本是互联网领域是无敌的存在,即便QQ客户端不收取费用,通过号称注册用户7亿,活跃用户1.4亿的用户,用户转化率即便只有1%,也有上百万客户消费,这个是腾讯牛叉的原因。而现有三家通信运营商中,移动手机用户,中移动用户规模占据70%,这样用户规模已经短期内很难通过传统的营销措施来扭转改变这个局面。何况,中移动策略就是宁可缺失收入和利润也不愿意放弃现有用户规模,持续大规模的充值送,捆绑用户手机活动,以及庞大的短号集群网。这样的情况,只有釜底抽薪的策略,才能有效打压移动。原因有三:

一、2G用户对于移动是现金牛,而对于联通来说2G也能够带来可观的收入,但是主动放弃2G收入,可以压缩竞争对手收入和利润,压制竞争对手在客户维系端的政策和渠道端的政策。抑制竞争对手肆无忌惮的金砖开路策略(比如校园营销)。

二、为后续3G占优势铺路,竞争对手的强项是2G,主动战略的放弃2G,可以破坏竞争对手2G的策略,掌握主动。在现有2G的游戏规则下,联通2G永远都要弱于移动。因此,不如主动放弃,用比较差的牌逼使对方消化一张王牌。好比打牌,去到一张小王,对手一定会出大王。否则就是失去主动。而对手出了大王之后,双方的牌局优势向联通倾斜。

三、做好与3G差异化竞争,目前联通的3G策略是终端拉动,应用为导向。而比较头痛的是3G资费设计时,市话长途漫游一体化,极具优势。导致2G语音用户也偏爱于3G产品,3G的用户中3G标志的数据业务特征不明显,需要进一步的区隔2G和3G产品和用户差异。因为,相当长一段时间内2G以语音为主的网络是不会消亡的,香港就是最好的例子证明。

总的来说,我认为只要联通的“随意打”业务继续扩大,移动是一定会跟进的。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好事,对于从业人员来说,恐怕不是太好的事情。至于移动推出的“免费流量”业务,基于“无线频谱资源只能承担有限数据”的前提下,移动无法做到数据业务随意用的地步,如果到了那一天,那么通信市场就真的日暮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