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虽获赞,但产品线短、知名度低,借微客资源推轿车能否成功仍未知
南方农村报讯(记者 樊文泽 )4月12日,北京车展前夕,上汽通用五菱便迫不及待在京城推出今年上半年的拳头产品——宝骏630 1.5L自动挡。虽然已有部分客户下订,但各地经销商店里仍只有零星的样车,就连宣传资料都还没有到位。
仓促上市的背后,似乎隐藏着上汽通用五菱公司高管期盼扭转乾坤的用意。在行业3月份销量同比、环比增长的背景下,宝骏630继续呈现销量下滑态势,当月仅卖出5000余辆,比2月份的8000辆少了近30%。
在销售渠道仍依赖微客网络、品牌知名度低、产品线单一、强硬复制微客经营模式的状态下,上汽通用五菱能否凭宝骏,在竞争白热化的小型车市场杀出一条血路,依然是个未知数。
产品定位成夹心层
“宝骏车不错,但不容易卖啊!”4月21日,面对着冷清的展销大厅,珠三角地区宝骏经销商陈东(化名)苦笑着对记者说。这个月他只卖了10台宝骏。
和陈东一样,对于宝骏的做工、外形,很多商家都赞不绝口。2.6米超长轴距,通用平台P-TEC发动机,自动挡车型上还增加了DVVT技术与6速变速箱。不过,当谈及其是否能在市场上获得成功时,不少商家却不愿意发表观点。
而进一步对比产品线、售后服务和配件价格等,在陈东看来,新手宝骏就更没有优势了。
以起亚K2为例,目前其外形、做工都要优于宝骏630,只是配置稍低,价格大约高出1万元,但加上经销商的优惠和品牌效应,这两台车就被放到同一考虑范围内。
珠三角某五菱的商家告诉记者,目前宝骏这个价位有点尴尬。主流配置在6、7万元之间的车型,上有起亚、现代、广本理念、东风日产的启晨可以选择,下有长城、比亚迪、奇瑞、吉利值得考虑,宝骏在轿车领域的品牌知名度都比不过上述品牌,被夹在中间。
广州某微客商家表示,很多消费者在二次购车时,都会升级:一是功能的升级,二是品牌的升级。比如第一台车买微客,第二台车就会换轿车、SUV,转换高档一点的合资品牌,很少消费者两次购车都停留在同一款车型,同一品牌上。该商家认为,希望通过经营五菱微客的老客户来促进宝骏轿车销售的做法不明智。
统计显示,2011年国内1.6升及以下乘用车市场总量为983.9万辆,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总量为611.22万辆,在售车型超过200款,去年月销量过万的车型超过15款,品牌间竞争的激烈程度远远超过微客。
营销仍走微客老路
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总经理杨杰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宝骏的经销商近60%来自五菱微客。然而,由于长期浸淫在微车市场,经销商的营销理念固化,要自觉转换经营思路,完全适应轿车品牌的营销推广有难度。
“宝骏品牌有潜力,但目前厂家的操作还不够成熟,与经销商沟通不顺畅,感觉还是用卖面包车的思路来操作轿车。”谈到宝骏品牌的经营,广东粤西地区某地市宝骏商家王明(化名)如是说。相比起其他品牌对商家的大力支持,宝骏显得过于小气。
王明还表示,很多人对宝骏品牌并不了解。为了把品牌推出去,商家在当地又是办车展,又是搞展销。但工厂对商家的活动支持力度很小,资源不足。比如户外活动,考核非常严格,赞助非常难申请,即便申请到了,资金也很难一下子到位。如此一来,商家根本无法放开手脚做推广。
“工厂不仅支持少,为了销量冲上去,还拼命压货。”陈东说,以前经营五菱微客,由于多年来在当地形成了一定的口碑,工厂压货,拼命推销,还能完成任务。但对于宝骏的压货,陈东一点办法都没有。“工厂以为630还是微客,只要有货,就肯定能卖出去,就拼命压呗!”
杨杰曾对媒体表示,上海通用五菱的经销商从来都不是靠厂家补贴发展壮大的,“我们的优势在于(与经销商)长期合作关系。”杨表示,五菱汽车现在的市场保有量超过600万辆,怎样利用好这些客户资源,透过他们把宝骏汽车的知名度扩得更开一些,让更多人更快熟悉产品,是公司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显然,上汽通用五菱想把在微客产品线上的成功向轿车产品延伸。
对此,宝骏商家并不同意。在600万五菱客户中,五菱是致富的忠诚伙伴,五菱品牌是微客的代名词。但同时,五菱品牌在微客领域中的强势,也导致品牌在轿车领域难以突破,产品SPARK的不温不火印证了这一点。“借五菱原本的影响力来推广宝骏,不是一条捷径。”陈东说。
在“定位之父”艾·里斯先生的营销理论中,品牌和品类是锁在一起的。一个品牌只有和一个品类联系在一起时,才是有力的品牌。这个品牌在其核心品类中越强大,它在其他品类中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小。
有五菱微客商家告诉记者,为了增加宝骏的出镜率,将原微车客户培育成宝骏630的客户,工厂还发文要求,所有4S店必须购买两台宝骏630作为接待用车,一台手动的,一台自动波最高配,4S店员工购买宝骏有优惠。
开店要求高影响建网进度
据了解,宝骏自去年8月上市至今,全国已有150家4S店开业,60%以上经销商来自五菱微客。然而,跟随五菱卖微客发家致富的经销商,对于宝骏,却有点不“配合”。佛山禅通即将成为广东第9家在册登记的宝骏经销商,但之前的准备过程却并不顺利。
禅通汽贸负责宝骏销售的梁经理告诉记者,从与工厂谈判到今年3月确定经营,花了大概半年时间。一开始,工厂要求商家必须在市中心有3000平方店面,而且要求销售经理必须有轿车销售经验,但目前市中心的地很难拿到。最后,双方均做出让步,目前宝骏的店面大约有1000多平方。“先建起来,再慢慢升级。”梁经理说。
广东珠三角地区某五菱商告诉记者,宝骏品牌定位为入门级轿车,但初期的建店要求却高出其他国产品牌一大截,这是宝骏网络迟迟不能铺开的主因。“很多五菱的老商家都担心,推宝骏,将会把前几年卖五菱面包车赚的钱都砸进去,最终可能有去无回。”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宝骏全国有150家店,如果月销要上万辆,每家店每月要卖60多辆。而目前在广东,除了汕头、广州外,很多地方的宝骏店,一个月就卖10多辆车。同为轿车领域的竞争对手,目前长城在广东的经销商有26家。而比亚迪在广东的经销商更是超过了40家。
尽管过了开店关,但在只有几款车可卖且乐观预计也须数年才能收回投资成本的情况下,很多经销商还是望而却步。
南方农村报记者就上述问题给上汽通用五菱公司发出采访函,截止发稿前,仍未得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