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楼市凸显“硬着陆”风险


  我不太相信中国楼市会硬着陆,但是不排除个别地方出现崩盘的情况。我相信经过楼市调控,中国房地产业会浴火重生,走向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但是一些,或者说一批房地产企业倒下去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

  楼市崩盘往往伴随经济危机一起而来,这在国际上已经成为定论。但是中国的情况还有点特殊性,有时候经济危机下的房地产还表现的很坚挺。但是,规律性的东西都是不可抗拒的,从这些年中国楼市的发展过程看,中国楼市无论是危机下坚挺,还是房价的失控性飞涨。其实都是人为操控的结果,因此,危机下的坚挺必然招致危机后的衰败,人为操控的后果只能是走到失控的败局。

  楼市崩盘的惨烈一幕不只是日本危机、香港危机、美国危机时才有,海南、北海1992年的楼市大逃亡镜头还历历在目,起那段时间去广东还能看到繁华的市中心立着的黑黢黢的烂尾楼。人们可能只是看到了在他逃亡中成功脱险的一些地产明星,但是多少人被淹死在逃亡路上,谁还能记得?

  最近,有媒体报道鄂尔多斯外来人口大量撤离,众多放贷者血本无归,大批在当地打工的外地人也在"大撤离"。这座曾经吸引众多淘金者的小城一下子变得冷清寂静。数以百计的建筑工地安静地矗立在城市里,难以想象以往热火朝天开工时的光景。

  与北上广深等人满为患的大城市不同,人口对于鄂尔多斯来说格外重要,这座依靠资源暴富的城市,迫切需要外来人口驱动各种各样第三产业,那才能使鄂尔多斯更像个城市。不少当地人说,去年这个时候正是鄂尔多斯最热闹的时节,林林总总的楼盘都在施工,整个城市犹如一锅"即将沸腾的开水",但民间借贷危机使这锅水迅速冷却。民间借贷危机导致鄂尔多斯的工资收入和消费水平急剧下降,目前在鄂尔多斯繁华的东胜区,外来人口基本都已经流失了,从而导致当地几乎所有服务业都深受打击。

  前几年,鄂尔多斯成为中国内地最富有城市的光环一直吸引着众多的淘金者纷至沓来。在民间借贷危机没有爆发以前,鄂尔多斯的房地产疯狂发展,按照鄂尔多斯人口与开工在建以及已经建成的房子本算,鄂尔多斯每户占有的房子量差不多得10套100平的房子。而现在鄂尔多斯很多工地都处于停工的状态,这让人很担心会不会出现大面积的烂尾楼,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

  有专家解释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说没人要房子,那意味着房子的价值要大幅度缩水,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仅是可能会出现大量的烂尾楼,重要的是有很多普通的投资人血本无归,对于拿了高利贷以后去投资房地产的很多普通民众来讲,这个可怕的程度比烂尾楼要更加可怕。

  鄂尔多斯楼市出现转折的代表性事件是某开发商跳楼自杀,房地产公司资金链断裂会直接导致开发商走上绝路,这也是地区楼市崩盘的一个信号,让人感到悲催的是这样的事件正在开始在其他地区蔓延。据统计数据,3月份杭州的平均房价下跌了0.5%。但是,戏剧性的是,这个月杭州市一家房地产开发商提交了破产保护申请,成为政府历时两年控制房地产价格措施的牺牲品,很多人都认为,这预示着中国房地产市场未来将面临更广泛的问题。

  这几天,广东又传出一家顺德的地产公司已经申请破产。人们不禁要问,下一个破产的是谁?鄂尔多斯败局会不会在其他地方再演?中国一季度商品住宅销售额下降近18%,导致经济增速降至近三年来的最低点,凸显中国领导人在保增长、抑房价的过程中所遭遇的挑战。最近,财经评论员叶檀一直在提醒说,楼市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机器有再次入轨的可能,她也希望中央出台适度的刺激政策。她担心房地产发展态势会出现所谓的“硬着陆”。

  但是,我们从温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传出的信息看,政府继续抑制房价的决心没有一点动摇,同时保证有足够的投资可以支撑增长。我本人支持这种观点,楼市调控决不能半途而废,虽然短期内控制房地产泡沫必将影响到相关投资,甚至会影响房地产相关消费,但是从中长期来看,抑制房地产的措施与经济增长目标并不矛盾。因为抑制措施旨在“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