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的《小说月报》虽然读得晚了些,但丝毫也没减弱我对这本杂志的喜欢和渴望。读《小说月报》已经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这期的《小说月报》,最吸引人的小说无疑应该是钟求是的《两个人的电影》。这篇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以看电影为主线,讲述了“昆生”和“若梅”两个人凄美的爱情故事。小说的节奏是徐缓的,但在徐缓中却有一种令人透不过气的感觉。昆生老了,若梅死了,电影却没有散场,它留给我们的是永远的思考,无论是爱情的,还是生活的。很佩服作家讲故事的能力,期待读他后面的小说。
《漫水》作为头条,自然会有它的分量。开始读的时候,似乎很难进入,这么多的交代,这么淡的故事情节,而且那么多的方言,强耐着心读下去,才知道好作品似乎都是这样的,极力的淡化故事,极力全方位的呈现一个地方的生存环境,极力的地描写几个人的聚散离合生老病死,《边城》是这样的,《大淖记事》好像也是这样的。在阅读中,我始终想知道“强坨”是不是“余公公”的私生子,在读到“老龙头杠”被盗的时候,我的心里豁然开朗。“余公公”为什么不报案呢?其实“余公公”早就知道是“强坨”偷走了老龙头杠,他在保护儿子。所以才有最后余公公所言:你这个傻儿啊,我白疼你几十年,哪个要你还钱?小说为我们描写了一副跨时代的生活画卷,作家把更多的笔墨用在了“扬善“的挖掘上了,无论余公公,还是慧婆婆,他们共同的一点便是善良,即便那个爱搬弄是非的“秋玉婆”(这种人生活中太多),作家也没有给与过多的谴责。小说很厚,很朴。读罢,无端的就喜欢起里面的人物来。
《狡猾的父亲》没有过多的宣泄亲情,而是给我们呈现了父子之间的冷漠。可是在这种冷漠之中,我觉得还是有浓浓的亲情存在,那就是父爱。在小说中,我始终认为父亲是可怜的,他所有的行为都得不到儿子们的支持,反而让儿子们厌恶,甚至连生活费都不想出。而父亲呢?看似在向大儿子告状,其实他是想儿子,才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在小说的最后,父亲患癌,却把房子让给了二儿子。这种埋藏在背后的父爱方式让人唏嘘。
《离婚》让人想起身不由己。一个人活在世上,究竟为谁而活?而想按自己的方式活在这个世界上,真的很困难啊。( 2012年4月25日)(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