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五一”小长假全国超过20个知名景区门票将涨价,涨幅从20%到100%不等。(4月27日《人民日报》)
景区涨价理由似乎有许多:有的说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高,有的说运营成本上升,还有的说旅游产品单一,需要依靠门票收入来解决资金问题,等等。按照国家发改委规定,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频次不得低于3年,而今年恰逢“调整窗口”,一些急于涨价的景区似乎是“憋坏了”。
涨价是否合理,先得弄清楚景区门票价格高不高?通过对比中外“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价格,可以发现,我国景区门票价格普遍高于国外同类景点;此外,国内景区门票价多数超过百姓的经济承受能力。据统计,全国130家5A级景区中,有半数门票超过百元,一成超过200元。由此可见,景区门票涨价缺乏充足的理由。
景区门票一涨再涨,会对经济带来哪些影响呢?最主要的恐怕在于,在物价走高不确定性增大的情况下,景区门票涨价将可能助推通胀走高。目前,成品油价格已经上涨,食用油价格紧随其后,水电气价格也即将迈入涨价行列,物价形势不容乐观。而在旅游旺季即将到来之际,景区门票涨价对通胀简直是火上浇油。
问题还在于,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这个时候景区门票涨价,无疑是在给经济增长添堵。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之所以实行“五一”、“十一”、春节长假期制度,原因之一就是希望调动民众旅游,刺激消费,提振经济。当时,“黄金周”确实发挥了刺激消费的作用,经济很快被拉动起来。而在这几年,旅游业对经济拉动作用越来越小,这与门票价格过高有很大的关系。
门票价格过高不仅打压旅游业,抑制百姓消费,还会进而影响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眼下,我国经济已经连续5个季度下滑,各类工业企业经营出现下滑状况,迫切需要提振内需,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五一”假期是传统的旅游旺季,也是刺激新一轮旅游消费难得的机会。然而,各类景区门票纷纷涨价,必然会使相当大一部分家庭改变计划,甚至放弃五一出游。
此前,国家交通部表示,正研究重大节假日收费公路免费通行问题,这对于刺激节假日家庭自驾出游是有益的。如果景区门票价格也能有所下降,则这一轮“优惠”带动的消费力量,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将令人乐观。
一些景区囿于自身的利益考量,当然不会顾及整体经济环境的损益。但有关管理部门岂能坐视景区任意涨价?希望有关部门迅速约谈涨价景区,要求其停止跟风涨价,真正做到让利于民、服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