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一个家庭中不同年龄段的俩姊妹赴澳留学的经历,深入观察澳大利亚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了解新一代华人从申请海外留学、毕业、移民、打拼直至成功融入当地社会的过程。
(续前)
2012-02-02星期四 ——布里斯班的一个私营儿童游泳学校
今天值得记录一笔的是Chris家附近的Aquatic Achiever Swim School
(“水上成功者”游泳学校)。这个游泳学校只有一个室内25米标准池,有7条泳道。Joel是从1岁半开始送到这里学游泳,每周一次,一次半小时,一次费用大约20澳元,至今学习5年半了。我原以为学习5年半的时间应当很有基础了,实际一看,Joel还停留在浮起来扑腾几下的水平,最简单的动作也出不来,毫无“水感”而言。


“水感”是专业游泳的一个术语,指的是人体在水中游动时,皮肤与水的摩擦会使人体产生一种对速度的快感,称为“水感”。“水感”好的人会根据这一感觉判断出自己的动作对速度发生的影响,因而很自然的体会到哪种泳姿既省力速度又快,哪种动作费力又没速度,会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泳姿,加上专业教练的指导,会很快提高游泳的水平。反之,“水感”不强的人就很难提高游泳水平。根据专业经验,“水感”好的人中,60%是天生俱来的,40%是后天锻炼和经人指导获得的。优秀游泳运动员大部分出自天生俱来就有“水感”的那一部分孩子。在中国正式培养运动员的游泳体校,孩子在3~8岁阶段,70%的工作是培养孩子的水感,30%的工作是教泳姿的基本动作;9~11岁阶段,100%的工作是泳姿和低强度训练;11~13岁阶段经过泳姿细节纠正和中强度训练,就会出成绩了。许多孩子在这个阶段达到国家三级、二级甚至一级运动员的标准,个别突出的会达到运动健将的标准。在世界级游泳大赛中,不少15、6岁的少年运动员取得惊人的成绩,像中国杭州小将叶诗文,在2011年第14届游泳世锦赛上取得200米混合泳冠军时只有15岁。
看了Joel的情况,我感到困惑。困惑的原因是在澳大利亚这个世界公认游泳运动水平名列前茅的国家,Joel练了5年半还停留在国内儿童游泳班里3岁初学的水平,很不理解。带着这个问题仔细观察了他们的教练情况,感觉与国内有很大的不同:
1、国内游泳池基本都属于国家或是大的国营、事业单位所有,这个游泳池和游泳学校是澳大利亚私人开办的;
2、国内属于体委系统管理的游泳池担负着培养、选拔、输送优秀运动员的任务,教练基本都是老运动员转业到专职、长期的教练工作,而这里的私人游泳学校没有这样的任务,教练都是临时打工的;
3、国内游泳班一个教练往往要带20~30个孩子,在1~1.5小时为一课时的时间里,孩子们大部分时间是在水里游动,教练都在池子上边大声呼喊或呵斥甚至手里拿着一个小木棒指指点点敲敲屁股的;这里教练一定是在水里,上身都要穿T恤衫,一个教练只带4、5个孩子,在半小时为一课时的大部分时间教练是在水里跟他们讲话,孩子们游动机会少,只要一游动,教练的口头语就是:“Great!”、“Excellent!”(“太棒了!”、“太好了!”)。按华人家长的话说就是:“这里教练就是哄孩子们玩,把孩子哄高兴了,家长就满意、就掏钱,要想提高非要找私人专业教练不可。”在这里,呵斥、打骂孩子是绝对不容许的,教练与孩子身体上的亲密接触也是不允许的,有严格的法律规定。我对此是否属实没有考证,只是听这里的家长们的介绍而已。

我还注意了游泳池里其他的孩子,大部分孩子都是在教练的带领下以玩为主。即使是那些明显有“水感”的孩子,也是跟着一起玩,并没有得到教练悉心的呵护和培养。像国内的教练手里拿着一块秒表随时测验孩子成绩的情况,在这里没有看到。从一个中国家长或是消费者的眼光来看,这里有些太浪费家长的钱财了。
起初,心里觉得好笑,后来仔细想想,澳大利亚与中国的国情大不一样。他们的教育环境宽松,造就了孩子们身体素质普遍优秀,虽然人口稀少,但稍加专业训练和指导,出现像索普这样的国际顶尖级运动员概率很大。在当今中国的环境里,孩子们身体素质普遍下降,虽然人口超级庞大,出世界顶尖级员动员的概率相对小得多,没有中国式的严酷教练和超常严格的训练难保体育强国的地位。如果中国教育环境融入一些澳大利亚的教育元素,让孩子们的体质普遍增强一个等级,中国保持稳定的世界超级体育强国的地位应不在话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