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本文为本人参与本省人民建议征集活动时所写建议,数据是2010年前数据。本文加入日志,仅为存档。原文题目为:关于加快教育服务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建议。
当前,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我省正在大力建设“八大经济区”,实施“十大工程”,全面振兴经济,这为服务业发展,尤其是教育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就如何加快我省教育服务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服务我省发展战略,笔者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并提出粗浅的建议。
一、必要性和紧迫性
教育服务是WTO划分的12大类服务贸易中一类,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规定,除由各成员政府彻底资助的教育活动以外,凡收取学费、带有商业性的教育活动,均属教育服务贸易范畴。教育服务业涉及所有组织和个人,作为“朝阳产业”,知识经济时代,其市场规模巨大且持续增长,有其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必要性
1、教育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支柱性产业,是建设小康社会重要组成部分和内在要求。发展教育服务业,对优化产业结构、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和民生、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实现教育公平、提升国民素质、改善人民生活、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和软实力以及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作用。
2、发展现代教育服务业,是经济发展目标和必要手段。《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卫生、新闻出版、邮政、电信、广播影视等服务事业。《教育部商务部关于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力争在5年内培养和培训120万服务外包人才,新增10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实现2013年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300亿美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近也出台类似意见,提出类似目标。
3、教育服务业市场潜力巨大,是新的经济增长点。首先,从市场规模看,美国美林证券公司1999年研究就指出全球的教育市场规模达2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市场达7400亿美元。另据资料,全球新兴网络教育市场规模在2010年将突破1000亿美元。赛迪顾问《2008年中国教育与培训业研究咨询报告》称,未来5-10年,中国教育培训整个市场将达到3000亿人民币。另有专家预计,未来五六年中,我国婴幼儿教育市场消费额将达上千亿规模。第二,从发展潜力看,美国教育产值在所有产业排名第3位,而我国居民收入大约10%投资于教育,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及国民教育消费需求增长,教育市场规模将不断增长,市场潜力巨大。第三,从经济增长点看,教育市场热点不断,仅就教育培训而言,英语、IT、管理、考研、公务员考试、幼教等培训热点就层出不穷,而跨国留学生教育、远程教育和服务外包也不断形成新的增长点,如截至2008年底,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合同执行金额46.9亿美元,经济拉动作用明显。
(二)紧迫性
从政策要求看,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及教育部、商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意见》的安排和任务要求,发展时间紧迫,必须加快发展。
从市场需求看,经济社会以及教育市场的不断发展,要求教育服务业要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既要自身发展又要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从竞争趋势看,随着中国教育对外交流合作增加,教育服务业竞争已国际化,越来越多跨国公司正努力向中国教育市场渗透,国内教育服务业竞争也日渐激烈,形势所迫,不进则退。
从发展要求看,人力资本投资对GDP贡献率超过普通实物及资本投资并能增强综合实力,经济要实现更快更好发展,就必须首先实现教育服务业的优先发展,才能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综合以上,从我省当前发展形势看,发展教育服务业尤其紧迫。
二、优势与挑战
(一)突出优势
1、资源优势。据省教育厅资料,我省“十五”期间,普通高等学校地市级覆盖率达到100%,有3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44个省级重点学科,共获得国家和省级科技成果奖1034项,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我省高校中有4所“211工程”院校,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还是“985工程”院校,并且是最新的高校“九校联盟”成员之一和“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之一。另有哈尔滨师范大学等一批师范院校和4所教育部“示范性建设职业学院”。这些高校具有很强的科研力量和优质教育资源是发展我省教育服务业的重要资源,能够起到引领带动作用并为教育服务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空间优势。我省地域广阔居全国前列,有3800万人口,城市教育服务业有很大提升空间,而农村也有巨大发展空间。据省教育厅资料,“十五”期间,我省在全国率先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招收学员3000多名;实施“乡村医生”、“乡村教师”培养计划,选派20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到乡村工作;年均培训农村劳动力100万人次以上,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5万人次;年均培养农村科技示范户8万多户,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和致富项目60余项。综合而言,对比国内其它教育服务业发达地区发展程度,我省有更大发展空间。
3、区位优势。我省接近俄、日、韩、朝、蒙等国,教育服务业合作有很大区位优势和发展空间。我省是对俄贸易前沿,有25个对外开放一类口岸,十分有利于对俄教育交流合作和服务外包。我省俄语培训在全国优势突出,建设哈牡绥东经济带需大量俄语人才,为开发俄语培训市场带来契机。同时,汉语是日韩等国大学开设的主要第二外语,我省区位优势更有利于普通话优势在对外合作中的发挥。留学生方面,教育部曾多次在俄、韩举办留学中国说明会,韩国是中国最大外国留学生来源国。我省的区位优势更有利于吸引相关国家留学生资源。据省教育厅数字,“十五”期间,我省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达17个,有36所学校与15个国家67所大学开展了98个联合培养学生项目,有20多所高等学校招收了来自4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对外教育交流合作不断扩大。
(二)主要制约
1、政府主导功能未能充分发挥。我省还缺少针对教育服务业发展的统一规划,在有些方面尚缺乏共识和足够重视。政府在民间资本投入、运作模式、市场方向等方面引导不足,缺少特别的政策支持,政府自身的投入也不足。
2、发展环境和氛围有待改善。对比教育服务业发达省市,我省还没有完全形成教育服务业发展的良好发展环境、市场体系和整体氛围,教育服务业发展还主要处于民间自由发展阶段。行政环境、行政效率、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服务理念、从业人员素质、技术手段、社会氛围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制约着我省现代教育服务业的健康发展,都有待不断改善和提高以适应现代教育服务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3、主导品牌缺乏,整体实力不强。我省目前还缺乏类似新东方和北大青鸟等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教育服务业主导品牌,即使在一些细分领域也缺乏龙头品牌,无法有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教育服务业的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的程度低,组织规模小、分散,缺乏规模效益,整体实力不强。
三、对策与建议
目前,我省教育服务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党的十七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以及“现代国民教育体系要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的教育发展目标,这为教育服务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我省建设“八大经济区”和实施“十大工程”,需要大量经济管理、外贸、物流、外语、旅游、高新技术等各类不同层次专业人才以及配套服务,带来很多发展机会。随着新东方教育集团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国内外著名风投公司纷纷加大教育培训业投资,所投资企业也已在美国上市或者获得超常发展。另外,全球财富1000强中95%企业已制定业务外包计划,同样给教育服务业带来更多机遇。有鉴于此,对加快发展教育服务业,服务我省经济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引领教育服务业积极发展
1、统一共识,创设有利于教育服务业发展的氛围。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和民间都要加大宣传,提升理念,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发展现代教育服务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议成立民间组织“教育服务业促进会”,协调民间组织和力量参与教育服务业发展,完善教育服务业市场体系。
2、成立机构,由政府部门协调教育服务发展事务。充分发挥发改委和教育行政部门职能,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组成专门教育服务业发展的管理机构,培养一支由各方面专门人才组成的教育服务业管理队伍,整体负责规划、协调、监督和落实,引导教育服务业有序、规范发展。
3、完善规划,制定教育服务业发展的法规和政策。把加快教育服务业发展作为一个战略任务来抓,制定适应我省教育服务业发展的规划、条例、政策和标准,提供必要财政支持,同时把教育服务业发展作为业绩考核指标,组织引导职能部门和社会相关力量积极参与教育服务业发展。
(二)把握统筹发展原则,阶段推进教育服务业发展
1、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拓展教育服务领域。根据我省实际,在完善教育体系基础上进行合理布局,恰当调整教育服务业在服务业中所占比例,确定教育服务业不同发展阶段重点,实施阶段推进。要在发展各种传统教育服务业同时,重点发展具备明显现代第三产业特征、市场化的专业咨询、培训、教育外包服务、网络远程教育等服务业。例如,我省经济加快发展需要大量的具备专业资格的专业人才,就可以加大诸如教育咨询师、心理咨询师、注册会计师、国际商务师、国际商务谈判师、报关员等各类专业资格证书认证培训业的发展。
2、把握节奏、阶段侧重,分层次推进教育服务业发展。教育服务市场有很多细分行业,合理规划咨询、培训、外包等不同细分行业的开发节奏和力度,确定不同时期优先推进的教育服务业发展次序和阶段重点,实现有序开发,争取获取最佳发展效果。应在夯实基本教育服务基础的同时,分阶段、分层次推进,使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细分行业和相关市场都得到协调发展和有效开发,确保教育服务业能够跟上形势发展,地位和作用不断得到提高。
3、合理立项、重点开发,实施教育服务精品工程。通过政策扶植,鼓励本地民间资本参与,引进国内外龙头教育集团,加强与风投公司资本合作,重点培养扶植本地教育服务业细分龙头企业,打造若干全国知名教育集团,推出一批教育服务“精品工程”和国内外知名教育服务特色品牌。当前应重点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教育咨询、培训、外包等服务项目。国内幼儿教育和管理培训还缺少细分龙头,我省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应争取率先有所突破。
(三)提升城市教育服务业水平,带动农村市场开发
1、加快城市教育服务业发展,实现整体提升重点突破。要紧跟潮流,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努力拓展城市教育服务业发展空间,扩大规模,增强实力,提升水平,在通过挖掘潜力、创新机制促进城市教育服务业全面发展同时,实现优势领域重点突破。要敢于创新,通过改革,开拓新领域,实现新发展。
2、利用城市教育服务业优势,引领和促进城乡教育服务市场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先进教育服务业的引领带动和示范作用,创建“教育服务业精品示范工程”以及政府主导的城乡交流指导机制和“发展基金”,支持和促进城市成熟教育服务业以城市为中心,逐步向农村辐射和转移,实现阶梯式递进发展。
3、大力培育新兴市场,实现农村教育服务业全面均衡发展。我省乡村人口占总人口近半数,市场空间广阔。要在农村设立农村教育服务业发展办公室,制定开发计划,给予政策和财政倾斜,建设“农村教育服务业示范工程”、县乡“综合教育培训站”、“农村远程教育服务中心”,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培养一批农村教育服务业专业人才,扶植一批农村教育服务业重点特色企业,点面结合,带动农村教育服务业全面发展。
(四)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国际教育服务合作发展
1、充分利用地缘区位优势,开展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制定《黑龙江省外国留学生教育发展规划》,规范和发展留学中介机构,引进国外先进教育资源,推进合作办学。加强高校涉外重点院系建设,吸引外国留学生接受学历教育,建立“留学生汉语培训中心”进行语言培训,推进其它技能培训及教育服务,使我省成为周边国家留学首选地。
2、制定教育服务外包发展规划,发展服务贸易。组织高校及科研部门开展教育服务外包课题研究,规划建设标准 “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打造“东北亚教育外包服务基地”,培育具备国际资质大中型教育服务外包企业,“以俄为主,兼顾日韩,开拓朝蒙”,对外输出教育服务,把我省建成国内面向东北亚的教育服务贸易主要基地,促进教育服务国际贸易发展。
3、立足未来发展,建立永久性合作机制。为使对外合作能够保持长期稳定发展,应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从制度上,可以建立对俄日韩的统一对话机制,建立论坛等沟通平台,定期交流,互换信息,相互借鉴,促进发展。从实体上,可以联合俄日韩等国组建跨国的东北亚教育服务集团,在本区域内及区域外开展教育服务业务,实现共赢,共同发展。
(五)积极发展教育会展与论坛经济,提升教育服务业展示平台
1、建设教育服务业综合性专业会展中心。按会展要求设置场馆功能,完善配套设施,根据发展需要赋予会展中心更多功能,为各类教育展会、论坛和人才招聘会等提供场所。
2、规划多功能“教育服务园区”。为扩大影响,实现教育发展集约效应,可以吸引民间资本结合政府投资,建设以教育会展中心为核心的教育服务企业集中发展的多功能“教育服务园区”,辅之以政策支持,使之成为教育服务业吸引外来投资的特区。
3、创办“黑龙江教育服务展”和“龙江教育服务发展论坛”。发挥会展业高效的产业带动作用,促进教育服务业提档升级,发挥合作交流、对外展示、品牌宣传、扩大影响和提升软实力的作用,既实现经济效益又获得社会效益。另可借鉴“上海现代教育服务业发展国际论坛”,在我省现有“中俄高层论坛”的框架下增加“教育服务合作分论坛”并进一步创设多国教育服务合作论坛。
(六)开展终身教育,寻求教育服务业发展永久支点
1、完善基本教育制度和教育体系,推动教育全面发展。
教育服务业的良好发展必须以健康完整的教育体系为基础,既要把握教育公益性,办好义务教育等基本教育,还要加快发展市场化各类民办教育服务业体系建设,使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重点完善和推进公民教育。后学历公民继续教育极具市场规模和潜力,能够为教育服务业提供永久性支撑并培育出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议制定《黑龙江省终身教育条例》,认真规划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重点突出公民后学历教育,从政策、法规、财政等方面支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公民终身教育。
3、采取具体有效举措,扎实推进公民后学历继续教育。成立必要社团组织,实施“公民教育进社区计划”。借鉴上海等地做法,广泛建立统一的终身教育“公民远程教育服务中心”和学习平台,完善设施,开办各类社区“公民学校”、社区咨询室以及社区图书室等场所,开设各类课程,对公民进行培训,在满足他们各方面教育需求同时助推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