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涌日记:我这三十年的日子(244)


(注:上篇说到1989年7月上旬,我在宁波大学任教时,暑假里回西安家里度假的日子)
1989年7月11日 星期二
    回来这几天,爸爸不时地说:宁波这地方真好!人又少,东西又便宜。他对宁波充满了好感,也非常想到宁波去定居。母亲也很想离开西北的黄土高坡到江南水乡去。而父母的南飞愿望,又都归结为一件事:就是我要尽快地结婚,结了婚,宁波大学就会分给我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父母也就可以过来一起住了;否则,就是借了附近村民的住房,没有单独户口,粮、煤都成问题。
    父母也想过住定海老家,房子倒是有,可浙江不用全国粮票,粮煤也是问题:粮还可以从上海买大米,煤就不好办了。叔叔家的西大街祖屋是街面房,他们想在老房子里开饭店,也想让父母一起参与,这样一来,父母吃住的问题都解决了。回来几天,我和父母老是在商量这个问题。
1989年7月12日 星期三
    上午我去宣捷家玩了,一进门,两口子都怪我去了连封信也没有;张娟萍有意说给我听,说宣捷天天往大门口跑、去看信。宣捷送我上火车时,我曾说过,让他5月10日左右看看,我会来信的。真没想到他们对此会那么认真,好在我送给他们一条绒童毯,这对孩子即将呱呱坠地的小两口来说是件好礼物,所以,俩人也就没多说什么了。
    我和宣捷说了近两个小时,除了开始几句我讲了讲新单位的事情之外,其余时间,我们一直都在讲这次学潮的见闻,和各自的看法。西安这次也是热点之一,宣捷还专门到市中心的新城广场去看了几次,也参加了游行;他说北京学生绝食第四天时,西安学生也开始绝食了,看到那场面,他感动极了!那时,市民们自发地搞了许多免费的茶水站,给游行的人喝,许多人都给学生们捐款了;学生们到六厂门口阻止工人上班时,钱老师还给学生们送去了一大桶稀饭。
    看到这次的爱国民主运动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地支持和拥护、理解和同情,我欢欣鼓舞:我们这个被洗脑多年的社会确实进步了!虽然这次学运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历史将给予高度地评价,它的意义决不会亚于五四运动!历史将证明:它是中国民主进程中一块永远的丰碑!
1989年7月13日 星期四
    今晚,陕西电视台播完了大连电视台摄制的十二集电视连续剧《篱笆、女人和狗》,片中的主题曲很好听也很有生活的哲理。金、银、铜、铁,四个儿子四把锁,四儿和四媳共同演绎了一出锅、碗、瓢、盆的家庭交响曲。人多事杂,大户人家本身就是一台戏:茂源老汉极力想靠家长权威使整个大家庭的戏顺顺溜溜地唱下去;怎奈家里的儿和媳个个都想唱主角,一人一台戏,就是合不了拍;闹离婚、搞分家、婚外恋、招女婿、单相思,全都搅在了一起;整部戏悲喜交加的,最后还添上一段夕阳情。得,这戏没法同台演了,还是各唱各的吧!
    大家庭的崩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大锅饭到底没有小锅菜吃起来那么有滋有味,可守着大锅却比分开了的小锅多了几分温情和人情;所以,至今有人趴在大锅边上舍不得离开,可曾令多少人眷恋不已的东方式的人情味,却面临着现代生活方式和时尚生活观念的挑战。
    我喜欢吃饺子,回来后,今天家里已经是第三次包饺子了:第一次用青菜、肉,第二次用笋瓜、肉,今天用韭黄、肉。只要我喜欢吃,爸爸就不怕忙,我用香菜、酱油、醋、油泼辣子和味精做饺子汤,真好吃极了!
1989年7月14日 星期五
    今晚,陕西二台播完了台湾三十集电视连续剧《几度夕阳红》。琼瑶小说故事性强,让人看了一集就放不下来:曲折的感情经历,加上潇洒的男子和纯情的姑娘,有一种吸引人的浪漫魔力,让人不知不觉地化进戏中、流连忘返!于是:经典之极的琼瑶戏模式就诞生了!
    上午,我去胡妈妈家给斌斌辅导功课,斌斌妈给我讲了许多婆家的故事:说胡伯伯和老邻居马惠英借去山西买棉花为名,在山西的小旅店里姘居,被治安联防队抓获了,让六厂去领人,丢尽了面子;还说胡妈妈打麻将已经被厂里的治安科抓了三次,也罚了几百元钱了。
    晚上我看完电视却不想睡觉,白天睡得太多了,以至于晚上11点了还没有睡意。我和父母坐着闲聊:母亲已经多次提到六厂有许多人想看她的笑话了,希望她在生活作风上出点问题,授人以笑柄;妈妈还多次说,原来有人说过,她为什么会嫁给我父亲?我听郭梅阿姨姨曾多次说过:她做姑娘的时候,是不愿嫁给现在的丈夫的,为此她眼睛都哭肿了,无奈是家里包办的婚姻。我想:妻子们的抱怨,是不是她们的感情在得不到丈夫满足后的表现呢?
1989年7月15日 星期六
    今天天气热,晚上,我和母亲去厂舞台看投影电视:琼瑶编剧的《燃烧吧,火鸟》,主演是林青霞、秦祥林和刘文正。电视连续剧看得多了,我觉得一个半小时的电影太简单了。小时候,我们全家老是来看露天电影,我也没觉得有什么不自在的;可现在我坐在水泥凳上,耳闻旁边孩子们唧唧喳喳地说个没完,其中还夹杂着小孩子的哭声,真觉难受!到底不能和在家里看电视比,如果不是酷暑时节在家里难受,不是因为对琼瑶作品的偏爱,谁去受这个罪呢?
    我看我前面坐着王永祥老师和邱老师。我高中时的语文老师王老师,勾起我对高中时代的许多美好回忆,真快,我高中毕业已经十年了!邱老师是六厂子弟中学的英语老师,四十多岁了,一直没有结婚;我经常看到他一个人看电影,或是在商场里的餐厅吃饭,也一直住在厂里的单身集体宿舍里,中国的独身者可真可怜!!!
    我环顾周围,都是小学生,看不到几张我熟悉的面孔:上小学和初中时,我经常来这里看露天电影,那时左右一张望,全是同班同年纪的熟面孔;而现在,一代新人已经成长起来了。
1989年7月16日 星期日
    政府现在又在叫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了,大力清理文化市场,再加上西方七国这次强烈谴责政府武力镇压学运的做法,使得中国的国际关系很紧张;港台从舆论上声援学生,从财力上支持学生,也使政府很不满。所以,屏幕上港台片、西方片都有精神污染之嫌,各台战战兢兢地不敢轻易播放,都怕碰在了刀尖上。
    这次学潮,难道是因为学生忘了革命史了?忘了那些英雄人物和事迹?靠重新打出革命传统教育的旗帜就能使人们的思想回到解放初期了?
    影院在上映《巍巍昆仑》,是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为了上座率,就让各厂包场,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政治任务。有人去看了,片长三个小时,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再次表现出来了:国营企业敢不买票?如果全是私人企业,那一场一千多座位的票,真要一筹莫展了!耗费巨资拍摄的影片却无人观看,还不如用这钱为老百姓办几件实事呢,比如改善一下乡村学校的教学环境等。
    中央电视台现在每星期天晚上都要播一部美国福克斯公司的影片,这是第二批引进的福克斯影片,今晚播出的,是科幻片《魂游1871》。
    陕西电视台今天一天都在转播中央电视台的节目,这样保险系数最大;陕西电视二台播放了苏联早期故事片《保尔·柯察金》,陕西电视一台播出的是《四渡赤水》。
    下午,我看电视,四集锡剧电视连续剧《双剑奇缘》。
1989年7月17日 星期一
    今天,中央电视二台重播了电视连续节目《话说长江》:在上午9点40分综合经济信息节目结束后播出,到上午10点钟开始播上午新闻时结束。
    我在中学时没上几节地理历史课,我一直感到这是我知识板块的一大欠缺,以至于我虽然学历不低,但我的地理历史知识却知之甚少;我一直在有意识地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话说长江》以它丰富形象的地理历史知识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以前曾看过,但我还是特别喜欢看。我也很喜欢《世界各地》栏目的节目。
    今晚,陕西电视二台重播吉林电视台摄制的十集电视连续剧《林海雪原》,正好以前我没完整地看过。
1989年7月18日 星期二
    上午,我又去给小斌斌辅导功课了。斌斌妈病了,斌斌爸中午下班回来后,就赶忙陪她去看病了。我给胡妈妈说:“哥哥陪姐姐去看病了,中午你帮两个孩子做做饭,好吗?”胡妈妈沉着脸,顿了一下才说:“我有病谁陪我去看病呢?我就是死在床上也没人管我。”胡妈妈正在看电视,电视里正巧播出的是一部表现不孝子的动画片,她不免触景生气。
    爸爸这几天天天熬一锅绿豆汤,然后放上白糖,在冰箱里放着,这要比那什么汁、什么汤的好喝多了!还有家里自己做的冰镇牛奶咖啡:调好奶粉,熬好咖啡,各自冰冻,要吃时一混,也是营养、口感俱佳的夏季饮料。去年夏天我们老是调酸梅粉、桔子粉;合阳送来的西瓜太多,我们吃不完还卖掉不少。今年爸爸不在合阳干了,他们说西瓜还会送来的,可至今也没见着西瓜的影子。
1989年7月19日 星期三
    中央电视台在今天早、中、晚的电视新闻里,都有一条新闻:《河殇》要告诉我们什么?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后,又播专题片:《河殇》在宣扬什么?介绍《人民日报》刊登的署名易家言的文章,批判《河殇》及其作者苏晓康。
    6集电视系列片《河殇》曾两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陕西电视台和西安电视台也都播过,它在知识界刮起强烈旋风,展开了广泛讨论,我连看两遍还是看不够。
    《河殇》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对中国的落后,进行历史的剖析和反思,其语言之精辟、深刻,令人惊叹!真是句句哲言,犹如声声警钟,震撼着我们这个病态而麻木的专制国家。报纸还专门登出了它的全部解说词,也出版了解说词的小册子;那时在西电,有几个老师发了这本小册子,让我羡慕不已。我曾想过:要调到宁大时,问王淑荣要这本书的。
    《河殇》是中国知识界对传统文化和政治体制深刻反思的硕果,它是在世界性的追求民主、自由和科学的浪潮中诞生的,它是中国最先醒来的青年知识分子苦苦寻求的治疗丑陋的中国人的药方,不承认《河殇》就像讳疾忌医,连割疮的勇气都没有,怎么谈得上治愈呢?
    难道我们的政府竟是这般的脆弱?不是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吗?为什么要扬这位“易家言”(一家言)而贬苏晓康的一家言呢?有人敢于说出使官方刺耳的话,这真说明了我们国家的开明与民主,就像是那句老话说的。“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难道朝野上下,众口一径,一片赞美声才是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吗?持不同观点者噤若寒蝉,才能显出国家的安定与太平吗?
    这次学潮之后,政府的许多做法,真是太让人失望了!
    陕西电视二台,三天就播完了电视连续剧《林海雪原》:由于风格样式把握上的失误和演员选择的失误,一部原本是惊险传奇体裁、人物性格鲜明的戏,变得平平淡淡的。就像另一部也是由著名的红色小说改编而成的电视连续剧《铁道游击队》一样,令人失望!名嗓一时的《林海雪原》还不如新戏《乌龙山剿匪记》耐看呢。
1989年7月20日 星期四
    陕西电视一台从本周的星期二起,在二、四、六、日晚10点左右,播出58集联邦德国警匪系列片《大干探》,每次播一集。
    晚上,陕西电视二台播出苏联故事片《红莓》。
    今天气温高达38度。这几天都是又闷又热,每晚看完电视,11点左右,我就下去乘凉。母亲对在播的电视剧都不感兴趣,吃了晚饭就下去乘凉了;父亲不喜欢看外国片,也早早地下去乘凉了。不过,今晚他倒是看了《红莓》才下去 的。母亲11点回家里睡觉,我和父亲坐到半夜2点钟才回屋休息。前几天都是我们三个人一起乘凉到半夜1点多钟才回屋的。房前屋后乘凉的人很多,我们总是坐到最后;天气热的到了后半夜才有点风,吹到身上还是热乎乎的;有人拿着折叠的钢丝床睡到了外面,我则睡在了家里的水泥地板上,铺张席子,睡上去也是温温的、粘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