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任县级班子“一把手”还需过好“三关”


70后任县级班子“一把手”还需过好“三关”

  

  随着新一轮县级党政班子的调整,浙江省涌现了一批70后县级领导干部,给基层组织增添新活力,但一些年轻干部,因缺少基层实践经验,有人担忧不适应新岗位的要求。(2012年4月8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转自《浙江日报》)

  县级领导班子,作为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同时又是主政一方的父母官,因此其受关注的程度也最高。年轻干部脱颖而出,为基层组织增添新活力,这是保证党和人民的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要事。但是,70后的年轻干部任县级领导班子“一把手”,还要经受新磨炼,迎接新挑战,过好“三关”。

  其一,“真情关”。年轻干部犹豫缺乏基层实践经验,遇到矛盾和问题的时候,常常有种抓耳挠腮、不知所措的感觉。这是年轻干部的通病。但是,作为县级班子“一把手”,又必须具有临机处断、当机立断的能力和魄力。这一能力和魄力哪里来,只有带着一份真心,怀揣一份真情,始终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始终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支持不支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带着感情做老百姓工作,情理说通了,大家都会支持理解。反之,如果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胡乱指挥,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拍屁股走人,这样的干部,不但群众不会欢迎,也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障碍,更会让百姓在背后戳脊梁骨。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只要做到心到、情到、诚到,真心诚意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老百姓想不欢迎都难。

  其二,“实干关”。尽管不少年轻县官履新后,一心扑在工作上,但来自各方的关注和质疑让他们倍感压力。其中主要还是来自于能不能实干、会不会务实、能不能经受住社会大学的磨炼。少数年轻干部,认为自己过五关斩六将,到了某个位置,就很了不起,于是眼高手低、好高骛远,不肯也不善于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甚至有时会显得心浮气躁。而干部,干部,关键是干,重点在干。离开实干,什么工作也不可能干成、干好。这就要求年轻干部必须摒弃一切杂念,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苦干、实干加巧干,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也才能在“干”中成长成才成功。

  其三,“守规关”。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年轻干部有理想、有干劲、有创新精神当然是好的,但是一切都必须以遵纪守法为前提。年轻干部走上县级领导班子“一把手”重要岗位后,掌握着主政一方的生杀予夺大权,有着一定的权力,尤其需要遵法律、守规矩。一些年轻干部走上重要领导岗位后,由于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迅速走上贪污腐败、违法犯罪道路的案例,深刻地警醒我们,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的领导干部绝不能突破道德底线、法律红线,必须始终坚持做到遵纪守法、廉洁从政,从严要求、规范管理,绝不能放松,更不得放纵,干干净净做事、规规矩矩做人、清清白白做官。

  一批“70后”干部走向政坛前台是历史的必然,这是实现党的干部年轻化、知识化的需要。但选拔领导干部不能唯年龄论、不应以年龄选人,应促进形成干部的立体化布局,年长与年轻的领导班子搭配合理,可以使知识构成、个性形成互补,更好地发挥出各自优势。同时,年轻干部的培养,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年轻干部成长,也还有很多“关”要过。

  (倪洋军)

相关新闻:

  浙江:县级班子的7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