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主城“非去不可”的人文景点


  重庆主城“非去不可”的人文景点

  朝天门  ◆ 原为城门,现仅余城基墙垣,辟有宏伟的朝天门广场,附近是朝天门客运码头,可俯看到壮观的“夹马水”风景。    位置:重庆市渝中区。401、102等路公交可达。

  解放碑  ◆是 重庆的标志性建筑物,通过一段旋梯可达27.5米高的碑顶。此处是重庆最繁华的地区。   位置:渝中区民族路。401、103路公交可达。

  人民大礼堂    由大礼堂和东、南、北楼四部分组成,是重庆市独具特色的标志建筑物之一,金碧辉煌。   位置: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路学田湾。 

  枇杷山公园  ◆ 海拔345米,为重庆老城区最高点,登临其最高点红星亭,是观山城夜景的好去处。还有有阜园、紫薇园、盆景园、迎翠廊等游览活动区。 位置:重庆市渝中区中山二路。    401    、109路公交可达。

  重庆市博物馆    原为西南博物院,馆藏文物十万余件,资料5万多件。 位置:重庆市渝中区枇杷山正街72号。   电话:63509711

  重庆自然博物馆    中国综合性自然历史博物馆,前身是中国西部科学院。馆藏标本近7万件,模式标本和其他珍稀标本100余件。    位置:重庆市渝中区枇杷山正街74号。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   是国内唯一的中医药专业性博物馆,设有九大馆,藏有上万件医药文物及数千册古医书籍。    位置:重庆市渝中区枇杷山正街101号。 门票:5元。电话:63503140。 

  中国三峡博物馆  ◆ 展厅面积为2.3万平方米.全馆荟萃了各类文物17万余件,有四个主要展厅及360度环幕电影和特色展厅。  位置:重庆市渝中区人民路230号。乘各路公交车在大礼堂下车即可。 

  鹅岭公园    位于重庆半岛最高处,园中有绳桥、虎台、江山一览台、盆景园、瞰胜楼(两江亭)等景点。瞰胜楼高耸九重,登楼远眺,两江风光绝美。位置:重庆市渝中区长江一路。 

  重庆夜景:   自古雅号“字水宵灯”,极为美丽。枇杷山公园红星亭、鹅岭公园瞰胜楼、南山“一棵树”等处是看夜景的最佳位置。

  珊瑚公园    由新世纪广场、桥亭玉立、花溪流香、卵石寄情、文化广场、透空水帘、巨龙腾飞等景区组成的园林绿化景观。 位置:重庆市渝中区滨江南路380号。 

  桂园    原是张治中的公馆。占地700平方米。是毛泽东进行谈判和签订“双十协定”的地方。陈列重庆谈判期间的照片等资料。 位置: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 

  曾家岩50号  ◆ 1938   年成为**南方局在重庆的一个主要办公地点,又称“周公馆”。    位置: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401、103等路公交可达。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陈列馆    坚持反日独立运动的外国**政府。馆舍占地1700平方米,实物468件,资料150件。AA景点。  位置:重庆市渝中区七星岗莲花池38号。

  《新华日报》旧址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红岩精神”发祥地之一,门前匾额由于佑任题写。   位置:重庆渝中区化龙桥虎头岩。 

  罗汉寺  ◆  全国重点寺庙之一,始建于北宋,因罗汉洞而建。寺内长20多米的古佛岩存有宋代摩崖石刻佛像400余尊。寺内藏经楼收存的大藏经、梵文和藏文经典等,多为唐、明两代瑰宝。  位置:重庆市渝中区民族路。 

  天主教若瑟堂    占地1700平方米,正中经堂可容纳1000余人。堂内有彩塑精美油画像,陈设典雅华丽。若瑟堂每个主日安排三台弥撒。  位置:重庆市渝中区民生路。

  重庆宋庆龄旧居陈列馆    为抗日战争时期宋庆龄的寓所和“保卫中国大同盟”中央委员会旧址。由主楼、后楼、防空洞等构成,共展出实物和历史照片110件,为A**旅游景点。 位置:重庆市渝中区两路口新村5号。

  红岩村革命纪念馆  ◆  原为刘家花园,抗日战争时期为八路军驻渝办事处大楼,重庆谈判时毛泽东在此居住,现辟为纪念馆。馆内先后修建了樱花园、桃花园和盆景园。 位置:重庆市沙坪坝区化龙桥红岩村13号。104、215等路公交可达。 

  林园    曾是林森的官邸,后蒋介石迁入。园内有中正楼、美龄楼、马歇尔公馆、林森公馆四栋楼。林园风光极美,树多、路多、梯多,有林森之墓。 位置: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双河街。

  磁器口古镇  ◆ 始兴于宋,清末时达极盛,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抗日战争时文化名人荟萃。镇上有马鞍山踞中,山上有川东名刹宝轮寺。镇上建筑极具川东民居特色,石板路与沿街民居相依和谐。    位置:重庆市沙坪坝区磁器口镇。    磁器口古镇上的“清韵茶轩”有自己的民族乐队。“龙隐茶楼”每月6、16、26日下午有川剧表演。

  歌乐山烈士陵园  ◆ 原系“军统局”总部,后为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建有戴笠、梅乐斯住宅和渣滓洞、白公馆等20余所大小监狱。建国后辟为陵园,建有歌乐山烈士墓、烈士纪念碑和展览馆。位置:重庆市沙坪坝区。

  渣滓洞    原是小煤窑,监狱分为内外两院。内院有个放风场,有男牢16间,女牢2间。院墙上多标语。

  白公馆    原是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曾为军统局本部直属看守所,后改为关押“案情严重”的政治犯。

  重庆海洋公园  ◆ 多功能海洋景观公园,海滨娱乐为特色,有海滨风情园、而模拟海滩、人造波浪、漂流河等项目。  位置:重庆市江北区欧式一条街。 

  重庆民营博物馆沦落成“孤儿” 艰难生存谁来管?

  2012-05-09 来源:人民网-重庆视窗

  5月。首夏犹清和,很多人爱在这个热烈又婉约的时间段出行游玩。位于奉节的重庆诗城博物馆,却门可罗雀,这样的处境,让馆长赵贵林面对滚滚长江东逝水,总是愁绪万千。

  在山城,和赵贵林一样心境的人还有不少。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民营博物馆馆长。

  记者近日在这里走访时发现,因为缺乏一定的支持和管理,当地很多民营博物馆都默默地走着一段心酸的“文化苦旅”,运营艰难、苦涩。

  看着受损的藏品,重庆诗城博物馆馆长赵贵林一脸苦楚,

  在他身旁,一扇已经严重风化的的屏风更显馆内凋零。

  门庭冷落

  库区“世界级”民营博物馆或歇业

  下午2点过。

  按理应是很多地方繁忙的时刻。但记者近日在距离奉节新县城约20公里的重庆诗城博物馆却看到令人酸楚的一幕:恰逢细雨,天色阴暗,一幢三楼一底的仿古建筑,完全是一片“灯下黑”,孤独、静静地坐落在宝塔坪旅游码头,与其遥遥相对的白帝城却相对热闹,与之形成极大的反差。

  “今天来了多少人?”

  “暂时还没有。”记者的一句开场白,让赵贵林有点难为情,说话的声音很弱,甚至不敢正视人的眼睛。

  “我们能参观一下么?”听我们这么一说,这位67岁的老人,一反刚才的神情,有了青春和活力,上楼梯的脚步变得轻快。

  “这是‘巫山人’发现者、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黄万波教授提供的奉节古人类和古动物化石资料,把中国古人类的历史向前推进了几十万年;这是三峡特有的民风民俗……”没有讲解员,赵贵林自己担当了这个角色。

   博物馆除了墙壁被刷白外,没什么装修,一切都简单朴实。就像介绍自己的宝贝,他在绘声绘色的介绍中,似乎忘记了一切。

  每进一个馆,他都抢在前头,赶紧打开日光灯,出门时他则留在最后,独自把灯关上。从一楼到三楼,赵贵林机械地重复着这个动作,近3000平方米的展厅,总共有15个展厅,他为此开关了15次灯。偶尔,日光灯的开关按钮还和他开个“小玩笑”,因为失灵,一些灯未能点亮。

  “你们平日里都不开灯?”

  “没有多少人来,就是为了节约点电。”被记者打岔,他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很难相信,这里就是被业内外很多人士褒以“世界级”头衔的民营博物馆。

  赞誉并非“名不副实”。

  三峡蓄水后,奉节有四分之三的面积被淹,很多东西都被淹在水下,生活在这里几十年,赵贵林对这里的山山水水、古城遗迹,个个情有独钟。想到很多东西不可能全部搬走,只能被淹没,他心里本就酸楚。

  刚开始,他赶紧拿着相机东奔西跑,目的很简单:留点老城记忆。

  彻底改变他的,还是2002年。

  当时奉节老城拆迁包括了大东门老街,或二楼一底,或三楼一底的老房子,多是清末民初的建筑,见证着这座城的繁荣痕迹。后因资金短缺,这条曾被政府列为整体搬迁的文物建筑,最后只能被被改为资料保存。看着那些精美雕花的窗户、刻满岁月皱纹的门板、简练优美的建筑线条……刚从县旅游局领导位置退下来的他心痛不已。

  辗转反侧,左思右想。

  赵贵林有了一个“胆大妄为”的构想:能不能个人集资,在新城申请一块地,建一个保留部分古城风貌的博物馆?

  打听。

  走访。

  他发现,这是有可能的。早在 1996年,国家在《文物法》中界定了“民办非企业”的概念,批准民间资本建博物馆,自此,民办博物馆摆脱了“黑户”的概念,有了合法身份。

  赵贵林作了个详细预算,博物馆的总成本至少要300多万元。“钱从哪里来?”这让他倍感压力。

  一边盘算,一边呼吁。

  县政府最终同意在宝塔坪划出两亩地支持他。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也将“大东门民居风貌保护研究”作为科研课题,支持了20万元的开办经费。

  这只是建博物馆的零头。赵贵林一狠心,将自家全部的积蓄,加上房产约18万元全都拿了出来,他想到自己的妹妹在做服装,又向她借了20万元,之后就是到其他单位“化缘”, 东拼西凑筹集了80万元。

      2002年10月,博物馆破土动工。为了省钱,他每天在临时的工地递砖、煮饭;为了收藏,他整日在搬迁的废墟上拣窗棂、旧碗……

  梅花香自苦寒来。

  2004年3月17日,博物馆落成,赵贵林喜极而泣。尽管条件简陋,但他一个人,“留”下库区一座城——最为完整地保存下了古城奉节的各种历史人文风貌。

  开始,很多人慕名而来,这个博物馆曾火爆了一把。“最多人的时候,每年有上万人来参观。”回忆过去,他脸上泛起了笑容。

  八年飞逝,好景不再。

  而今,记者看到的却是一片满目疮痍:屏风上的贴花,破碎不堪;展柜里的藏书,风化泛黄;墙上挂的三峡人文图片,翘起了边角……

  “这些东西好像受损有点严重!”

  “嗯,主要是没有资金进行后续维护!”问及苍凉的现状,赵贵林把有些东西抚摸了又抚摸,眼里不时闪过一丝泪花,“如果政府再不帮扶,我支撑不到年底就要‘闭馆’。”一语道不尽万缕哀愁。

  没有了后续资金,赵贵林的博物馆里有些展厅还未来得及搭建。

  扶持政策

  在建设文化高地的重庆成“水中望月”

  “为什么会走到今天的地步?”

  “我们就像没娘的孩子,没人管,少人疼!”谈及后来的生存,赵贵林直摇头,“如果需要解决一个问题,经常会在几个部门之间被‘踢皮球’。”

  常言:人走茶凉。

  曾经在县城的几个部门当过“干部”的他,还真遇到了。赵贵林说,为了在博物馆的沿街外墙挂上诗城博物馆的招牌,他不得不在几个部门之间奔波,工商局说要找文物局,文物局说要城管审批……最后还是找到了县政府,问题才解决。

  没有人“疼爱”,只靠门票收入维持“生计”的重庆诗城博物馆,自开馆来就年年“赤字”。第一年,亏损近5万;第二年,亏损3万……日子越走越难。再后来,赵贵林干脆把所有员工辞退了,就留自己和老伴照顾这个摊子。“空了,就是儿女来帮忙。”赵贵林说,自己不得不最大限度地减少开支。

  2010年1月29日,国家文物局、民政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税务总局等七部门联合颁布了《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文物博发[2010]11号文件),让赵贵林兴奋了很久,上面有一些指导性的帮扶意见。如要求各地将民办博物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切实帮助解决民办博物馆的馆舍与经费保障问题;推广民办公助、公建民营等形式,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政府对民办博物馆单位的资助机制……

  盼星星,盼月亮。

  转眼两年多过去,重庆市级有关部门却一点动静都没有。“望穿秋水”的他咨询过进展,最终杳无音讯。

  赵贵林直言,开馆后直到现在,唯一的“救济”是县里每年5万元的补助。

  “县里财政紧张,这还是在文化工作经费中‘抠’出来的。”奉节县宣传部部长吴宗发说。

  “我们从事的阴沉木雕刻艺术,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奉节县古木轩博物馆馆长刘国君同样感慨,“除了县里有微薄的补助,从来没有见到任何扶持政策”。

  开馆容易,养馆艰难。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像奉节这样,县城能主动划拨部分资金“帮扶”民营博物馆,尽绵薄之力的,在重庆全市的区县为之甚少。因为养馆压力巨大,和重庆诗城博物馆一样,重庆很多民营博物馆都举步维艰。

  在渝中区李子坝见到刘光瑞时,江边一栋6层的灰色建筑还在紧张施工中。出身中医世家的他,1996年在渝中区枇杷山创办了重庆第一家民营博物馆--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

  2000年,他决定把这个馆和原来位于大坪七牌坊的“匾额博物馆”都集中迁移到渝中区李子坝,自掏腰包投资上千万,欲将李子坝这块占地近10亩的地方建成集“中国医药博物馆”、“匾额博物馆”和“国医书院”为一体的国医广场。“修建12年了,至今未能封顶。”看着现场的混乱,他满脸茫然。

  “七部门的指导意见出来后,就没有一点改观?”

  说起这个,刘光瑞有点“激动”。“不要说帮扶,平时办个事情都搪塞敷衍了事!”他道,新馆原本计划2003年修建完成并对外开放,但因博物馆主楼的顶部设计一直未得到市规划局的批复,不能按时封顶,致使整个博物馆的修建工程拖到了现在。按照每年损失100万旅游收入计算,如今已经损失了近千万。

  位于渝中区李子坝的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新址里,玲琅满目的藏品让人应接不暇

  管理乏力

  大家在翘首企盼中艰难“求生”

  “一些人实际不是想办博物馆,而是在搞房地产开发。”走访中,重庆宝林博物馆的陈寅告诉记者,因为缺少“主心骨”,现在的民营博物馆有点鱼龙混杂,用他的话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赵贵林就有过这样的境遇。

  建馆初,正在他焦头烂额之际,一些房地产商主动向他提出合作,他们开出的条件很优惠:把有关部门划给你的两亩土地给我,我把房子建好,底下的两层给你,上面的3、4、5、6楼给我,不要你出一分钱,怎么样?

  犹如天上掉馅饼。

  不操心不动手就一下可得价值几十万元的两层楼房,赵贵林对此还真有些动心。可开发商要建成5、6层高的商品楼,他犹豫了。虽说自己能从中得一些实惠,但如果这样,自己一辈子的追求也全毁了。他告诉老伴:“哪怕倾家荡产也要自己做。”后来,为维持博物馆运转,他把自己在主城给孩子买的房子卖了。

  干博物馆就是个无底洞,但是可以把文化传承下去。”80年代,刘光瑞萌发过创办医院和药厂的想法,但都被父亲断然拒绝。“父亲从医50多年,他说这辈子得干点有意义的事情,东西都留不下,只有具有文化的东西才可以代代流传。”

  自1996年开馆以来,民间医药博物馆收集、保管、陈列了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各种大小文物数万件,其中包括历代名医、名著、名方、藏、蒙等少数民族民间医药文化,相当于是一部中国传统医药活的发展史。

  这些人付出的心思和心血可想而知。

  等不到政府的扶持,又不能“坐以待毙”,很多民营博物馆都在探寻一条条“自救”的道路。

  赵贵林为了出路,早在四处奔波。

  因为和白帝城隔岸相望,他最渴望的是和旅行社合作,靠收取门票“养馆”。“很多旅行社主动和我们有一些接触,后来都放弃了。”赵贵林说,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旅行社顾不上这块“小蛋糕”。

  有人劝他提高门票价格,但他觉得博物馆应该具有公益性质,不能让这个原因成为阻碍公众了解奉节历史的门槛。有一次的谈判是最令人伤心的,一个旅行社希望和他合作,开出的条件是每人收15元的门票,“分成”标准是旅行社拿“大头”13元,博物馆拿“小头”2元。“这个博物馆由我一手筹建,但不应属于我一个人。”赵贵林直言,自己不是商人,不能接受这种太浓的商业交易。

  和赵贵林的“以票养馆”不同,重庆各民营博物馆更多的是在自寻一条“以商养馆”的运行模式,但单一的道路,同样走得艰难。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的前期道路就是这样的。刘光瑞说,十多年过去,主要是以自己平时的稿费和中医少林堂的经营费“补贴”博物馆的发展所需。

  一年。

  两年。

  ……

  随着时间的推移,维持博物馆这样、那样的费用日渐陡增,现在每年的水电和人工支出就将近20万元,刘光瑞感觉担子越来越重。

  最后,他决定另谋生路:增强产业链,实现新的“造血”功能。

  刘光瑞道,自己将博物馆集中迁移到渝中区李子坝,就是想与磁器口、湖广会馆、红岩村、白公馆、渣滓洞等形成一条具有巴渝特色的旅游线路。

  重庆宝林博物馆位于北部新区,建筑面积8000余平方米,刚开馆不久,是目前重庆最大的一所民间博物馆,馆内藏有包括古化石、青铜剑、陶瓷器、书画等多个类别的藏品,共计6800多件文物。

  在这里,经济的拮据同样存在。

  陈寅是馆长陈宝林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就来这里帮助父亲,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博物馆每年的租金和折旧费分别是80万左右,文物的保存和修复费用为100万左右,每年光这三笔硬性的支出就是260万了,加上每年的人工、水电等60万其它费用,实际上,博物馆每年将花费300多万。

  “为了节约成本,我们的工人师傅都采用最原始的办法来保存文物。”陈寅举例说,比如字画类的文物,大都为宣纸,就存放一些樟木和樟脑,达到防虫的作用;对于青铜器和铁器这一类容易被氧化的文物,则装在放有干燥剂的真空袋里,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利用这些“土”办法,可以为我们节约一笔不小的文物保存费用。

  “我们的博物馆是免门票的。”陈寅说,他们走的是一条“以馆带产、以产护馆”的路径:打造以宝林博物馆为核心的渝文化产业基地。整个基地建成后,为文化艺术创意产业提供灵感源泉和展示平台,为各种文化、艺术、商业活动提供交流环境,反过来再加大对博物馆的投入,形成良性的互补互促。

  刚开馆的重庆宝林博物馆内,藏有乾隆珐琅彩御枕头、《唐人写经》、

  《吐蕃文唐代写经》和涡旋纹神矛等国宝级藏品。

     “渝文化基地正式运行后所得的收入,初步估计3-5年后可与博物馆的支出持平。”这是陈寅心中的“规划”。

  但在陈寅看来,一个产业的发展,单靠自身力量还是弱小的,依托政府扶持必不可少。

  他告诉记者,国家七部门联合颁布《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后,西安、浙江、上海等地相继出台了“地方版”的细则,让各地民营博物馆有了飞速的发展。

  “重庆也应该这样。”陈寅道,有一个具体的管理细则,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避免“浑水摸鱼”,实现市场的规范化。

  在西安出台的的通知中,记者看到,对于新建和利用已有建筑改建的民间博物馆,对其中用于展览、修复、库房、科研、设备间、办公室等区域的建筑面积,以政府股权投入的方式,分别按每平方米500元和2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每个博物馆新建或改建项目补助最高金额分别不超过300万元和100万元。

  此外,在西安印发的通知中还有建设优惠、税费减免等多方面的扶持细则。

  这股春风为何没能吹到重庆?

  重庆市文物局博物馆处的黄宇星表示,民营博物馆需要在民政局进行“民办非经营性企业”的审批,同时自愿在文物局进行登记注册审批,手续与条件和公立博物馆差不多,但需要承诺“非营利性,不以经济为回报”。

  他道,目前,重庆民办博物馆有10多家,在文物局登记注册的有5家。与其它地方比起来量比较小,相对遇到的困难会更多,比如用地、服务和享受“国民待遇”等问题。他们已会同有关部门在研究和制定相关实施细则的问题,目前正在征求各方意见。

  “民办博物馆不能单凭对文化的热爱,也不能单纯靠政策扶持。”在黄宇星看来,光靠国家的政策扶持把民办博物馆全部“包养”起来也不现实,只有做长产业链、特色立馆、管理社会化,才是民营博物馆的主要出路,“如围绕博物馆,打造一条龙的产业链,包括茶楼、餐饮店、宾馆等,游客既可享受一条龙的商业服务,又能欣赏馆藏文物,并为各种文化、艺术、商业活动提供交流环境。”

  这和重庆一些民营博物馆时下正在探索的路径不谋而合。最终能否实现“国家配套政策+民营市场运作”的复合型道路,赵贵林、刘光瑞、 陈宝林……还有更多的民间博物馆馆长,都在焦灼等待、期盼。

  “多一天营运,多一天包袱。为何非要坚持到年底?”记者临走的告别语,让赵贵林沉默了片刻。

  “我懂这个道理,不到万不得已,我不愿意放弃人生中这个最后的追求。”人生七十古来稀,赵贵林离这个岁数已经不远,他的回答让人震撼。

  一片丹心图文化。

  重庆,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这里的民营博物馆何时能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