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精神依然在
没有祖国,就没有幸福。每个人必须植根于祖国的土壤里
——屠格涅夫
从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屈不挠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赤胆忠心;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豪情壮志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在天安门上空回荡时的庄严激昂……中华民族精神,在历史长河中闪烁着灿烂的光芒!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在世界硝烟弥漫的今天,中华的民族精神仍然在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且不说为了祖国的利益,有多少人在艰苦环境中努力奋斗;且不说在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有多少医护人员为了患者的生命而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就说汶川地震中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坚持不懈,我们就可以很肯定很自信的说:民族精神依然在!
有人说,民族精神如一缕春风,像寒冷时母亲给儿女们送来之温暖;有人说,民族精神是一泓清泉,像酷热时母亲为儿女们扇出之凉风。
突破空间之约束,翱翔历史之长空,我们之热血会开始沸腾。“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文天祥《指南录》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我们之激情四处燃烧。突破时间之束缚,我之思绪会变得飘逸。“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之言语更是让我们为之震撼。
是什么让他们如此信念坚定?是什么让他们奋不顾身?是母亲,是祖国,赋予了他们伟大之精神——民族精神。不必说远古之屈原、文天祥,也不必说近代之关天培、林则徐,感受一下你所熟知之生活,你会发现我们有着同样之思想感情,透过“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之壮语,我们看到了民族精神之伟大力量。
滔滔的黄河,叙写了华夏的开始,延续了华夏的不灭香火。曲曲折折的几字黄河,就如同华夏的文明历程,有过辉煌,成就了繁华的汉唐盛境;有过屈辱,历经了百年他国侵略;然而,它没有倒下,没有倒在铁蹄,兵刃下。一曲黄河大合唱,唤起了一个民族的崛起,‘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黄河水,哺育了华夏民族,更唤起了民族的觉醒,继往开来。
有人说,有歌者,没有曲谱,难以成歌;有曲谱,没有歌者,也难以成歌。华夏民族,缺失他们吗?不,不缺。
千百年来,中国就不缺少唤起前进的笔杆,千百年来,中国就不缺少激起奋斗的情怀。那,滚滚的黄河水就是舞动奋进的线谱,那楚大夫就是爱国的歌者,原来崛起只等奋进的激情了。
有人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了。华夏民族变质了,爱国,爱民族的凝聚力没了。看有人把侵略国的国旗穿在身上,有人看不起自己民族的人,有人崇洋媚外。的确,民族的凝聚力在他们身上看不出来了,但不是没有了,华夏民族的凝聚力还在。
长江后浪推前浪,滚滚的长江水,是华夏的民族魂,就如同这水一般滔滔不息,奔流前进。
歌者,不是永远的歌者,歌者的爱国灵魂,爱国情结会永陲不朽。没有永远的歌者,只有永远的情结。是什么情结,爱国心。
如水一般的民族,如水一般的精神。如水一般的永远流淌,生生不息。
中国青年如何进行思想建设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