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重庆民间收藏的国宝


  抢救重庆民间收藏的国宝

  一个不重视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也是注定没有世界地位的民族,世界上任何一个强大的、有生命力的民族都拥有先进的或者独特的文化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五千年生生不息的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因子,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书法、绘画、陶瓷和马可波罗游记中的绸缎王国……这种诗意神秘、在世界独一无二的文化绝对绝对震撼性,仅一只康熙五彩瓷瓶上的隐逸恬适的耕读景象就绝对让人五体投地……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可以预见,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真正春天即将来临!



  刘少林、刘光瑞父子当初就建博物馆或者建医院、制药厂曾有个思考、决策,刘少林说,钱财生不带死不带去,留给后人的有价值的还是文化,金钱会带来嫉妒,而文化却能带来尊严和尊重。只有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一切困难都可以过。刘光瑞说,我之所以倾力修建中国一流的民间医药博物馆,当人们看到一件件内涵丰富的医药文物、匾额文物时,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敬畏感油然而生,我从收藏、展出到研究文物的价值,为中医文化走向世界作准备。蔡律摄



  从收藏、展示到研究,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少林堂刘光瑞在海内外已出版发行30多本医学著作。这是参观者浏览刘光瑞的著作。蔡律摄



  2012年5月14日,湖北省政协常务副主席李佑才率政协代表团来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少林堂、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考察、调研。蔡律摄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一个不重视文化的城市也是没有希望的城市,城市的发展如果没有文化底蕴,即使在短时期内可能有显著的成绩,但却因缺乏文化的支撑也会后继乏力。要保持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如果不把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打造好的话,如果不有意识地提升市民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这座城市很难保持可持续发展。



  2012年5月14日,湖北省政协常务副主席李佑才率政协代表团来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少林堂、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考察、调研,与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少林堂刘光瑞座谈民间博物馆发展问题。蔡律摄

  重庆是一座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但关注重庆文化艺术及文化产业的社会各界人士总感到有些尴尬。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文景曾说过,重庆城市建设变化巨大,我惊得目瞪口呆,但重庆的艺术现状令人非常失望,只有可怜的“三个一”:从建国初到现在,重庆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成果只有一本书(罗广斌、杨益言的小说《红岩》)、一幅画(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一朵梅花(川剧《金子》中的扮演者沈铁梅散获梅花奖)。重庆还有什么?我感到了一种更深层次的悲哀。



  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明朝崇祯年间的“善鹿斋”匾额(下方)。蔡律摄

  重庆有源远流长的巴渝文明,有闻名中外的抗战陪都,为什么人们总认为重庆只有码头文化、袍哥文化,火锅文化,美女文化等等,而高雅的文化艺术在海内外有影响的屈指可数?!近几年来,重庆个别领导人也重视文化,但采取的方式的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运动式文化,让重庆的文化人很尴尬,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重庆藏龙卧虎,重庆亟待传承、发扬光大的高雅文化遭到冷遇。



  2008年6月,《刘氏刺熨疗法》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蔡律摄



  2012年5月14日,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少林堂门诊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氏刺熨疗法》传承人刘光瑞在给青海省西宁市来的客人演示刘氏刺熨疗法,红色的火焰在客人头顶盘旋,就像杂技一样,治疗以后,客人觉得浑身轻松,神清气爽,连赞“刘氏刺熨疗法有疗效!”蔡律摄



  “翔鸾凤舞”日本东京宏文学校毕业生杨步云为令侄花烛志庆匾额,.鲁迅先生1904—1909年先入东京弘文学院预科,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肄业。蔡律摄



  “瑶池开宴”,曾国藩匾额。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蔡律摄

  本文仅举一例,重庆中医少林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单位,主要是在中医针灸类,即《刘氏刺熨疗法》受国家明确保护,堂主刘光瑞属国家级传承人,并先后创办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湖广会馆的匾额馆等等,刘少林、刘光瑞父子30多年收藏医药文物1.2万件、3200多块古匾,“国医书院”拥有3万余册线装书,博物馆既有上万年的化石,更有从秦汉以来的堪称国宝的文物,其中有属国家一级医药文物100多件,匾额属国家一级文物200余件。刘少林、刘光瑞父子创办博物馆的初衷并非以赢利为目的,而是以发扬中医文化为毕生使命,让世人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这种具有教化功能和公益性的民间博物馆在重庆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政府个别相关职能部门百般刁难,在李子坝新建博物馆10余年不能向社会开放,有些珍贵书籍文物因博物馆设施不完善面临损害的命运,抢救重庆民间收藏的国宝已刻不容缓!



  “椿荫茂承”,李鸿章匾额,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权倾一时,谤满天下”的晚清重臣李鸿章临终诗云:“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这块匾额又可窥见李鸿章的另一面。蔡律摄



  重庆也有许多有识之士呼吁政府有关部门要高度重庆民间博物馆的境况,尽快完善博物馆基础设施,让博物馆早日开放以造福社会。如渝富集团董事长何智亚先生,他致力于重庆本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运作,著有 《四川古镇 》、《重庆古镇》、《重庆老城》 、《重庆湖广会馆:历史与修复研究》 等等一系列著作受到人们的尊重。巴蜀重视宗祠文化已成民风。蔡律摄



  “勤俭可风”,左宗棠匾额,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何智亚非常了解渝中区枇杷山刘少林父子修建的中医药博物馆,在即将出版发行的《中国匾额学》一书中,他写道:为了收集这些匾额,他们风里来雨里去,东奔西跑十几年,行程数万公里,可以说是历尽千辛万苦,才将这些笨重的匾额一块块运回家里。这些匾额时间跨度约二、三百年,内容大致有功德身望、贞节孝贤、婚喜寿庆、官府门第、医德教泽、庙宇宗祠等类型,反映了清代和民国时期的人文风情、社会风俗、伦理道德和前人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当时我就产生了将这部分既有历史文化价值,又有艺术观赏价值的匾额收入重庆湖广会馆,开辟一处专馆展出的想法。



  “永镇龙溪”,韦昌辉匾额,韦昌辉,太平天国前期领导人之一,又名韦正,广西桂平人。壮族。道光二十八年(1848)入拜上帝会,不久成为中坚,与洪秀全、冯云山结为兄弟,称天父第五子。为金田起义做了许多准备工作,金田起义后任后护又副军师,领右军主将,官封北王,称六千岁,地位仅次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参加各项军事和政治的指挥活动,在太平军和群众中影响颇大,1856年,正当太平天国不断取得对满清政权的胜利,并向全国范围推进之时,在天京却爆发了决定太平天国命运的“天京之变”事件。洪秀全为维护其最高权威令韦昌辉奉“天王密诏”诛杀杨秀清,太平天国走向覆亡之路。蔡律摄



  “天地长春”,冯玉祥匾额,民国时期著名军阀、军事家、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爱国将领、著名民主人士。蔡律摄

  “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在刘光瑞锲而不舍的坚持和努力下,当然也得到规划、文化等部门和笔者在内的相关人士支持,终于在渝中区化龙桥滨江路修建中,找到一处基本没有拆迁的斜坡地。此后,光瑞用了约五六年时间、全身心去修建他的博物馆。建设程序不熟,设计、施工经验不足,资金窘迫,地质滑坡,建筑与滨江路、牛滴路上下的衔接,审批面积与实际需要的矛盾等等,诸多想象不到的问题和困难都压到光瑞肩上,修建过程可以说是一波三折,个中艰辛难以言喻。



  “德并鸿光”,蒋中正匾额,介石(1887.10.31—1975.4.5),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国民党当政时期的党、政、军主要领导人。这块匾额是民国十八年蒋介石任南京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时赠送给曾庆培老先生的,表彰他捐资助学。蔡律摄

  2010年下半年的一天,我应光瑞之邀来到李子坝一座颇具巴渝风格的建筑内,当数百块陈列有序的匾额铺天盖地、扑面而来时,当时就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这不仅是视觉的震撼、更多是心灵的震撼和感动。光瑞十多年的心血在这里凝聚,最终几乎完美的成果需要一种多么坚韧、多么执着的精神支撑和情感投入。

  光瑞的突出之处和难能可贵在于,他不仅费尽心血把上千块匾额从各地搜集到自己的博物馆,还对中华匾额厚重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典故进行了深入持久的研究和考证。通过他的研究考证,中华匾额文化的深邃及高雅品味被提炼、发掘出来,使一块块没有生命的木板充满了灵性、故事和无穷的想象。

  幸亏重庆有刘少林、刘光瑞父子这样以毕生心血爱护民族优秀的文化,幸亏重庆有何智亚这样的智者官员,相信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等将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重庆文化发展的春天即将到来!



  在重庆乘坐轻轨2号线到李子坝站或佛图关站下车,步行几分钟到李子坝公园,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少林堂就在公园下面。蔡律摄



  修建十余年的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少林堂因重庆政府有关部门的掣肘,尚未完工。蔡律摄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国医书院 蔡律摄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国医书院墙上汉砖。蔡律摄



  与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国医书院一沟之隔的重庆某加油站,没有多少文化内涵,但因财大气粗比国医书院高出几层,这是重庆文化事业斗不过商业一个绝妙的活生生的缩影。蔡律摄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少林堂就在嘉滨路李子坝公园下栖身,远处就是嘉华大桥。蔡律摄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少林堂上方是通往沙坪坝的街道公路,由于寸土寸金,刘光瑞把它建成供市民参观的碑林。蔡律摄



  尚未完工的碑林仿佛向人们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蔡律摄



  少林堂藏书楼 蔡律摄



  少林堂藏书楼 蔡律摄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国医书院收藏的古代方块“活字典”。蔡律摄



  民间医药博物馆国医书院收藏的1906年《国际邮政公约》、《九国间关于中国关税税则之条约》(1922铅印本)、《解决山东悬案条约》(1922年2月4日,出席“太平洋会议”的中日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订《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国际联合会盟约》(1927年影印本和珍本)等等珍贵文献 。蔡律摄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工作人员小袁精心收藏珍贵文献。蔡律摄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收藏的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书影。蔡律摄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馆长、法人代表刘光瑞先生在查阅古籍。蔡律摄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藏书楼一角。蔡律摄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藏书楼一角。蔡律摄



  少林堂藏书楼收藏的50、60年代的《光明日报》合订本。 蔡律摄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藏书楼已整理出的部分珍贵古籍之一。蔡律摄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藏书楼已整理出的部分珍贵古籍之二。蔡律摄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藏书楼已整理出的部分珍贵古籍之三。蔡律摄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藏书楼已整理出的康熙年间的古籍《针灸大成》蔡律摄



  明代张景岳所著《景岳全书》记录了张景岳毕生治病经验和中医学术成果的综合性著作。共64卷,100多万字。已被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藏书楼整理出来。蔡律摄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藏书楼,书架上悬吊的锥竹篮里放有少林堂配置的檀香、薄荷、苦参、雄黄、花椒等中药材防虫蛀。蔡律摄



  亟待抢救性整理的医学古籍之一。蔡律摄



  亟待抢救性整理的医学古籍之二。蔡律摄



  亟待抢救性整理的医学古籍之三。蔡律摄



  亟待抢救性整理的医学古籍之四。蔡律摄



  少林堂藏书楼里书架是从解放碑一家商场服装展柜朋友送来改装书柜的,变废为宝。 蔡律摄



  少林堂医药博物馆。蔡律摄



  历代名医行医图。蔡律摄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少林堂收藏的《正人明堂图》长20米,高2.8米,可以申报吉尼斯纪录。蔡律摄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少林堂收藏的文献之一。蔡律摄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少林堂收藏的文献之二。蔡律摄



  瀚匾园  蔡律摄



  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  蔡律摄



  2012年5月14日,湖北省政协常务副主席李佑才率政协代表团来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少林堂、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考察、调研。蔡律摄



  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里设计的“凿墙偷光”很有创意,也令人遐思。蔡律摄



  卧薪尝胆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蔡律摄



  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真读书人”匾额富有哲理,每一个匾额都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哲理故事。蔡律摄



  “只栽花”的匾额对今人又有什么启示呢?蔡律摄



  这40多档300多块组成的匾额活动板犹如一部纪录片,向人们展示功德身望、贞节孝贤、婚喜寿庆、官府门第、医德教泽、庙宇宗祠等类型,反映了清代和民国时期的人文风情、社会风俗、伦理道德和前人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堪称一绝。蔡律摄



  从嘉陵江畔看另一面40多档300多块组成的匾额,别有一番意境、韵味。蔡律摄



  不要小看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少林堂收藏的数百个唐代以来的小药瓶,药瓶上的图案、文字都是中国武侠小说的素材来源,如“还魂丹”、“见血消”等等,这也是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少林堂一绝。蔡律摄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少林堂收藏的数百个唐代以来的小药瓶(1),蔡律摄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少林堂收藏的数百个唐代以来的小药瓶(2),蔡律摄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少林堂收藏的数百个唐代以来的小药瓶(3),蔡律摄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少林堂收藏的医学文物,蔡律摄



  早已停产绝迹的狗皮膏药纪录着中国医药产业的历史。蔡律摄



  藏医外科器具。蔡律摄



  藏医外科器具。蔡律摄



  针灸器具展示出中国针灸发展史。蔡律摄



  针灸外科用具。蔡律摄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收藏的镇馆之宝——西周“青铜熏炉”。蔡律摄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收藏的镇馆之宝——古代医药文物。蔡律摄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收藏的镇馆之宝——汉代医药文物。蔡律摄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收藏的镇馆之宝——汉代医药文物。蔡律摄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收藏的镇馆之宝——古代医药文物。蔡律摄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收藏的镇馆之宝——古代医药文物。蔡律摄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收藏的镇馆之宝——古代医药文物。蔡律摄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收藏的华佗时代的医药文物。蔡律摄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收藏的镇馆之宝——栩栩如生的古代医药文物。蔡律摄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收藏的镇馆之宝——元朝“碾药槽”。蔡律摄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收藏的镇馆之宝——古代医药文物。蔡律摄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收藏的镇馆之宝——唐代医家王焘文献。蔡律摄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收藏的镇馆之宝——古代医药文物书籍。蔡律摄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收藏的镇馆之宝——古代医药文物。蔡律摄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收藏的馆藏植物标本。蔡律摄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收藏的馆藏穿山甲标本。蔡律摄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之太医阁。蔡律摄



  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收藏之蒙医、藏医介绍。蔡律摄



  “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的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收藏的明代著名医学家、药学家李时珍雕像。蔡律摄



  原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迟浩田上将书赠少林堂刘少林教授  蔡律摄



  原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张爱萍上将题词张爱萍书赠“发展神农医学,创新祖国医药。”蔡律摄

  一位新加坡的游客到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参观后深表震撼,游客告诉刘光瑞,在新加坡有两块匾额被奉为国宝,为此出版发行了3本书,相关研究论文有300篇,没想到重庆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有3200多块,要看匾额,还是要来重庆。据说,在四个直辖市中,重庆民间收藏的文物占总量70%左右!重庆!重庆!抢救重庆民间收藏的国宝刻不容缓!民间博物馆并不一定向政府伸手要钱,但是一定要制定好的政策,法律,让民间收藏家既感到政府的阳光雨露,又使国宝得到有效的保护!

  蔡律    2012年5月15日

救救那些散落民间的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