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半年来的光伏政策,还真是不少:“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金太阳示范”、“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光伏产业十二五规划”、“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太阳能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各省有出台规划也有出台积极电价政策的,好像还有人重提“产业标准推进组”。远远地看去,有规划、有价格、有科技、有并网、还有补助资金的来源落实,应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在国外光伏安装大国纷纷下调补贴的同时,我国的积极态度清晰可见。如果再说国家力度不够,还应加大开放国内市场,如此这般的提法实在值得商榷。面对以上政策,我们还能看到什么?
在积极的同时,国家的态度又是冷静的。最集中的体现在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为今年光伏产业发展确定的基调:在连续几年倡导“大力发展”之后,今年首提“防止光伏产业盲目发展”。它的一个具体表现是,前两天有消息说发改委、工信部两大部委正在建立监测、预警体系,防止包括光伏在内的新兴产业“已经出现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的倾向,一些地区违法违规审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现象有所抬头”。
国家政策的思路又是科学、合理的。前几天工信部专家解读该部《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时说:这个政策的导向是三个方面:强调集约化发展;强调创新发展;强调优化环境,扩大应用。特别是第三点尤为重要,笔者近来不断呼吁:光伏产业的发展必须是行业规划、生产安装、并网流通、价格制定、相关配套的同步发展,它是一个缺一不可,需要平衡发展的产业发展环境。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保证光伏产业不复蹈“德国轨迹”,长期、稳健发展。
这样一个丰富的政策群,会给今年的光伏产业带来什么呢?第一是终端市场需求一定比常规估计的要大。从网上反馈的“金太阳”审批情况看,仅这一项安装量,超过前三年应成定局。第二是今年的政策导向一定是倾斜的,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有偏有向。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是终端市场审批将向并网条件好、具有消纳能力的地区倾斜,3月份出台的《关于印发“十二五”第二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的通知》是对这一判断的最好证明。其次是金融杠杆的倾斜。在资金市场,那些规模化、技术先进、竞争力强的企业一定会得到更多的支持;在资本市场,笔者再次重申:对于那些希望短期内实现IPO的光伏产品产业链中企业,最好就不要在报什么幻想了。而对于再融资的,其难度一定比以往大。
未来一段时间,业内还能期盼哪些政策?影响最大的,最有可能的应当是“配额制”和相关的管理体系的出台。在政策导向十分明确、市场价格走势继续向下微调后趋于平缓,两个清晰的前提下,到了企业家及各地政府面对现实,做出自己判断的时候。
光伏政策:让人欢喜令人冷静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