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明 突破围堵:中国南海战略需要新思维


                                            突破围堵:中国南海战略需要新思维

                                                                   陈晓明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后,南海主权问题始终争议不断。自2009年以来,南海争端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南海周边国家对南海岛礁海域的争端逐渐明晰和公开化,南海问题国际化与军事固化主权双管齐下的特点日益突出。尤其是自2010年7月美国高调宣布重返亚太以来,更加剧了东海和南海区域的紧张局势。美国不断加快对亚太地区的军力渗透,助长了日菲越等国不断对华挑衅的气焰,使邓小平在1984年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作为中国构筑周边地缘战略所依托的重要基础原则遭遇严峻挑战,中国在南海域的正当权益面临被蚕食的危险。中国“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客观上蜕变成了“放弃主权,任人开发”。目前菲律宾试图拉拢其他国家联手制华,乃至“挟洋自重”,目的就是将南海问题国际化、复杂化,最终混水摸鱼,把本来不属于自己的领土据为己有——这严重地损害了我们国家核心利益,是彻头彻尾地触犯我国维护领土完整的底线的行径。
       中国始终不是海洋强国,直到今天也不是,这是因为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海洋意识一直非常薄弱,所以才有了东海和南海的蔚蓝疆域“有而不占、占而不管、管而不用”的荒唐现象。中国一直坚持“和平外交”,但实践下来的结果是海域被瓜分,海岛被强占,海藏被掠夺。所谓“和谐海洋”则是以放弃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为代价。南沙海域一共有230余个岛礁,露出水面的岛屿和沙滩有36座。南沙群岛岛礁目前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瓜分,越南侵占29个岛礁,菲律宾侵占9个岛礁,马来西亚侵占10个岛礁。而中国大陆自己仅仅控制7个岛礁(台湾还控制2个岛礁,太平岛和中洲礁)。南沙群岛地处太平洋到印度洋的航道要冲,是一条极为重要的海上通道,每天约有400多艘船只通过这里。中国目前进口的石油有70%以上要通过马六甲海峡–南中国海。南沙群岛不仅能扼制南海的海上交通线,而且能对马六甲、巽他和望加锡等海峡(美国要控制的咽侯点)产生重大影响。非法占据我南沙岛屿的诸小国都在企图把南沙问题推向国际化,以图在漫长的谈判过程中肆意掠夺南海资源。如果中国能够有效对南中国海管理控制,在南海的战略回旋余地就很大。反之,若不能有效控制,那么,中国在南海就自毁海上长城——陷入第一岛链的包围,损害海洋利益。在南海问题上,中国过去一直是最大的受害者,南海许多岛礁无论历史上还是法理上都属于中国,却被邻国非法占领并被攫取石油资源。要知道,中国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不是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原则,只是一个过渡性方案,对南海周边国家没有必然的约束力,而这些国家在对这一原则的理解上也存在差异,每个国家都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来维护其主权地位。
       南海问题一直具有复杂、敏感和深刻的国际战略背景,美国作为国家军事和经济霸主,热衷于南海问题的国际化,日韩出于能源战略的输送利益链不希望中国掌控南海生命线,不断加紧扩充远洋舰队,东南亚周边小国依虎仗势也明目张胆加大频率践踏中国容忍底线,关键还是中国远洋海空军还不够强大,作战半径过小,导致我们的海洋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文莱在我们的南海依仗国际强权国家的庇护,肆无忌惮的抢占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中国每年要无为付出近亿吨油气资源的储量成本,而我们还在花大价钱到遥远的中东和拉美地区寻求石油资源,故而受制于列强国家的牵制和战略围堵……我们要警惕美国营造的南海“陷阱”,南海问题是美国整个全球战略中围堵中国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美国苦心营造的旨在遏制中国崛起的一个“陷阱”。这就要求我国要用强硬的态度,牢固的国家核心利益应对南海问题。目前,我们要据南海形势的变化,不断丰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内涵,并及时调整我们的战略是十分必要的。
       解决南海问题首先是要强化主权观念和主权行为,并加强有关立法。“主权属我”应作为“共同开发”的前提条件。没有“主权属我”的前提,就很难“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目标也无法真正实现;其次是加快我国领海基线勘定。这对我们与其他国家的交涉以及增加谈判桌上讨价还价的筹码至关重要。同时,中国的领域区域都要定位坐标,并尽快向联合国提交自己的领海基线主张;第三是加强争议地区有效的行政管理和控制,整合各种海上资源和力量,统一领导和指挥,建立健全应急与应战一体化的海上综合安全保障机制;第四,海洋军事力量是大国海洋政治博弈的重要筹码,因此我们还必须不断加强海军现代化建设。美国对华战略大调整包括三大组成部分:一是对华军事战略调整,二是对华政治外交战略调整,三是对华经贸战略调整。我们应从中国自身的国家战略、亚洲战略、全球战略高度应对和反制美国的对华战略、亚洲战略和全球战略。
      当前的南海僵局主要表现在三个难以解决的困境:首先是多边解决与双边解决之间的争论。其次是地区内部力量与地区外部强权之间的角力;再次是搁置争议的提议与实际占有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在这一困境下,我们中国应坚持的战略选择:第一,将南海问题作为中国崛起过程中的一个代表性问题加以解决,中国必需站在战略高度,将其置之于中国崛起的维度统筹思考;第二,中国需重新规划南海战略,形成解决南海问题的独立思路;第三,中国应主导解决南海问题的议程设置;第四,中国应增强南海地区的军事实力。在当前,中国要面对且正视南海风云激荡的客观现实,突破围堵,在维护南海主权权益问题上需要采取一些新思维和举措。重新调整和定位21世纪中国的南海战略,切实捍卫南海传统9段线内的国家主权权益。我们要组建“南沙群岛巡航编队”,屠宰越菲马;孤立并教训越南,瓦解南沙集团;实施战略工程即南海基地链工程,打造“南海基地链”,彻底控制南海;中国通过南海基地链不仅可以彻底突破“第一岛链”,彻底控制南海,还可以掌控东南亚10国,东进太平洋,西出印度洋,挺进南极……今天的一切,100年后将在历史面前脱得一丝不挂,现在没有必要盖上一层昂贵且愚蠢的遮羞布。现在的享受在历史面前将丝毫没有记载的痕迹。请大家重温一下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学习一下毛泽东的清醒与豪气,我们不做风雨中呻吟的海鸭!

                                                     刊载于2012年《战略与风险管理》杂志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