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地方政府争抢明星“办演唱会”图啥?


一些地方政府争抢明星“办演唱会”图啥?

  

  国家早就三令五申,地方政府不得以各种借口邀请明星举办演唱会等所谓的节庆活动。但是,一些地方仍然我行我素,一意孤行,全国各地争抢明星大腕,就连一些国家级贫困县也不甘示弱,纷纷举办带国字头的节庆活动,仿佛不搞就显得不合时,不办就显得没发展。

  日前被网帖爆出“顶着贫困县的帽子,却有几千万请明星”的云南省富源县再次将官办演唱会推上舆论焦点。网民普遍认为,如果此事属实,戴着国家级贫困县帽子斥资几千万元开办明星演唱会未免太夸张。而更令人诧异的是,当地官方却回应说,“演唱会”由煤老板出钱筹办。

  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拆巨资请各路明星办演唱会,并美其名曰是以全国专家共谋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辅以创意美食展和文艺演出等活动,旨在探索富源县的工业转型理论路径,推广该县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促进本地文化产业健康发展。这样的借口看起来的确振振有词。而当网友曝料后,官方爆出“演唱会由煤老板出钱筹办”的回应则不仅仅是振振有词,而是让人发笑了。

  孰不知,这个节、那个庆,除了砸了巨资,劳民伤财外,似乎对地方经济发展并没有起到多大的推动作用,甚至有些地方还举债办节庆活动。这种行为和现象,一方面,暴露了一些地方官员向来喜欢拍脑袋决策、拍肚皮表态的官僚主义作风,中央或上级的有关规定、禁令,在他们那里根本起不到任何约束作用。另一方面,还是一些官员头脑中固有的功利思想在作怪,好大喜功,盲目攀比,只图个人出名,而不顾民生民意;只想着往自己脸上贴金,而置可持续发展于不顾,或者找借口搞这样那样的形象工程、面子事业。说到底,还是没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民为先,没有做到一切以群众满意不满意、支持不支持、答应不答应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可以说是一种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必须力戒之、力除之。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是一些地方官员惯用娴熟的伎俩和手段。国家不是有禁令吗,那就搞变通、走偏锋,不让花财政的钱,就借口以煤老板的钱或企业的赞助来办,其实说到底,办节的人马还是那一套人马,钱也是从这个口袋到那个口袋的关系,只是穿靴戴帽而已,本质上还是好大喜功、盲目攀比,所谓的娱乐百姓,也只不过是个借口。至于一场演唱会就能起到什么样的效果,都是骗人的把戏。除了砸钱,还是砸钱;除了愚民,还是愚民。这种官场陋习一天不除,地方干部群众就一天不得安安心心搞建设、谋发展,只会轰轰烈烈走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热闹一阵,肥了明星的口袋,扬了领导的名声,而老百姓还得忍饥挨饿、忍气吞声。

  商人无利不起早。赞助也罢,筹办也成,花了他们的钱,他们还是要索取或要求回报的。特别是所谓的煤老板,他们的钱更不可能随便乱扔,他们肯定会要求地方政府或官员在这方面、那方面行方便、开绿灯,而所谓的安全监管也常常会在双方的“交易”中被搁浅。一些地方之所以会出现小煤窑矿难不断、安全事故频发,一个根本的原因,还是地方政府部门、党政官员的不作为,或者说利益捆绑到了一起。媒体报道称,富源县GDP的高增长没有带来普通老百姓收入的快速增长,只是带来煤老板的快速致富,并带来了悬殊的贫富差距。也就是说,老百姓的民生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保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煤老板的钱更不能花,说不定还会演变为官商勾结、官煤勾结,其后果不堪设想。

  固然,一个地方需要推介、需要宣传。但是,以什么方式,靠什么渠道,还是要慎重对待的。并且一定要征求群众的意见,切忌官方在那边一厢情愿、自我表演。况且,一个地方到底能不能发展,也绝不是开一场演唱会就能推动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是明星或官员说了算,而是老百姓说了算。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

  (倪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