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重点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温总理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言犹在耳,全国税务系统却在税收增速放缓的压力下,不但没有减税的迹象,而且开始“掘地三尺”扩大税源。其中有的做法还显然与法律法规相悖。
据《第一财经日报》4月16日报道,湖南邵阳最近出台了一项税收管理政策,让亏损企业预缴企业所得税。还有媒体报道,有的地方税务部门在企业经营难以为继,申请清算的时候,要求企业先补缴企业所得税。破产企业即使申诉说没有欠税,没理由补缴所得税,税务部门也根本不给如何正当理由,强词夺理表示如果不补缴就不给盖章注销。如此种种莫名其妙的税收增收措施,在国内其他地方也在陆续上演。
而这一切都缘起在于2012年经济减速和楼市调控政策导致的财政收入急刹车。
虽然经济减速,但政府对财政收入的渴求并没降低多少。根据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财政预算报告,2012年全国财政收入的目标是113600亿元,增长9.5%。而GDP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7.5%。尽管财政收入预算增长指标仅比GDP增长率高2个百分点。但从GDP和财政收入的对比关系看,我国的财政收入近20年来一直都远远超过GDP的增速。据公开数据,自1992年至2011年的20年间,我国的财政收入平均增长率近20%。而且,从我国财政收入增长的年度内分布特点看,除了2009年因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当年第一、第二季度负增长之外,各年度基本上呈现前高后低的特点。
但对税务部门而言,眼下的形势并不乐观。在第一季度,我国的GDP同比增长8.1%,增速较2011年的9.7%降低了1.6个百分点。对应的,全国财政收入29976万元,同比增长14.7%,增速较2011年第一季度的33.1%降低了近18个百分点;全国税收收入25857亿元亿元,同比增长10.32%,增速较2011年第一季度的32.4%降低了近22个百分点。
所以,2012年第一季度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增长率陡然下降,开局不利,肯定让税务部门倍感压力。
湖南邵阳向亏损企业预征所得税正是这种压力转嫁的结果。但这种转嫁方式显然对实体经济造成破坏性的影响。尤其严重的是这种税收执法部门的“违法执法”行为,将对政府公信力造成巨大的伤害。
其一、这种征税行为严重破坏了实体经济的增长动力。
由于前期应对金融危机的部分举措失当,导致中国房价如脱缰野马,以致楼市成为一个潜藏巨大社会风险的不稳定因素,楼市调控已经超出了一般的经济意义,短期内是断不会放松。少了原来蓬勃发展的房地产业的支持,加之出口不振,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2012年经济增长压力将非常之大。
在这种形势下,“减税”成了社会各界的共识,通过减税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通过减税来拉动消费,扩大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温总理在其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重点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
然而邵阳向亏损企业预征所得税的行为,在全国无疑是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这种征税行为使得本来已经很孱弱的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更是雪上加霜。“结构性减税”在税收收入增长的压力下,异化为“结构性增税”,税收打压、融资歧视和需求不振共同形成中小型民营企业头顶上沉重的“三座大山”,“支持实体经济”几乎沦为一句空话。
而如果没有了企业的发展,税收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税务部门的征税行为如何持续吗?
其二、这种征税行为严重伤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一直以来,国内舆论总在讨论中国富人大规模移民现象。大凡一个人有了钱,总是想方设法把资产转移到国外,并把自己变成外国公民。其根源就在于对政府缺乏信任、在于我们的执法者总喜欢把法律变成一个可以任由其随意解读和拿捏的橡皮泥。
以邵阳“预征亏损企业所得税”案例来说,税务部门明明知道这是一个违反税收法律的行为,但为了完成征税任务而强制企业缴纳。这种“违法征税”的行为,如何能培养企业依法纳税的意识,如何能让纳税人正确对待自己的纳税义务和公民权力?
如果全社会对法律只有恐惧,而没有了尊重,这个社会稳定的基石又在哪里?
莫让违法征税害了企业祸了国家
评论
1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