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呼唤当代书画大师
2012年5月18日下午,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重庆市美术作品展在美术馆拉开帷幕。
2012年5月18日下午三时,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重庆市美术作品展在美术馆拉开帷幕。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余远牧,中国美协副主席、重庆市文联主席、市美协主席、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罗中立,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王超,市文广局副局长李廷勇,市文联副主席、秘书长杨矿,市美协副主席孙汉军,市美协副主席戴政生,市美协副主席谢关键,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侯宝川,重庆画院书记、常务副院长邓建强等出席开幕式。罗中立院长为展览致辞。(来源:重庆市美术家协会、美术馆)
真理永存 (油画) 秦孟立作 蔡律摄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蔡律摄于重庆市美术作品展
金辉岁月(油画)余都作 蔡律摄
“大师”这个对世界、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的杰出人物的尊称,大师因没有公认的标准,前几年由于有人自封、由于泛滥而饱受争议,大师不是神仙,他们以超人的付出、杰出的成就德艺双馨赢得社会的尊重。中国当然需要更多的大师。近日我参加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重庆市美术作品展,带着敬仰的心情,观看重庆书画家520件作品,边看边想,抗战时期重庆艺术大师云聚,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艺术作品,在海内外产生巨大影响。抗战时期重庆书画家群星灿烂如徐悲鸿、张大千、张书旃、王临乙、傅抱石、潘天寿、关山月、李可染、陈之佛、吕凤子、丰子恺、林凤眠、吴作人、刘开渠、黄君璧等等,然而重庆在当代的公认的书画大师屈指可数如冯建吴、陈子庄、苏葆桢、晏济元等等,重庆呼唤当代书画大师!
源远流长(国画)谭德毅作 蔡律摄
山水(国画) 陈勇作 蔡律摄
大江浩气(国画)正军作 蔡律摄
家山聚翠(国画)古启洪作 蔡律摄
仿古山水(国画)阎琴章作 蔡律摄
书画大师一般指在书画领域有突出成就、大家公认并且德高望重的人。大师,是指有巨大成就而为人所崇仰的学者而言。徐文景先生撰文指出,大师是一个民族在特定历史时代的学术精英,他们的学术活动和学术思想也是该民族在该特定历史时代的精神之光,同时也“蕴藏着超越该特定时代的最大信息量”。大师涌现的时代,往往也是一个民族鼎盛的时代,或者是鼎盛到来的前夜。的作品也是一个时代的里程碑,或标志着人类精神的重大转变,不仅有艺术上和艺术史上的价值,而且还要有审美上和审美的时代性的贡献。这样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往往是跨越式的、划时代的,具有标志性意义,如达·芬奇、毕加索、顾恺之、王维、石涛等。
白云戏青山(国画)王富国作 蔡律摄
事事如意(国画)汪欣作 蔡律摄
竹(国画) 马媛媛作 蔡律摄
群山静观清泉流(国画)冯统标作 蔡律摄
葫芦峡(国画)黄定波作 蔡律摄
朱光荣先生总结归纳出大师的10条标准:“一是技巧十分高超、精深;二是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和笔墨语言;三是拥有独特的艺术观点或著述;四是传统的积淀深厚,又能推陈出新;五是影响巨大,追随者众;六是文人气息十足,文学修养丰厚;七是多方面的才能汇集于一身;八是具有高尚的人格和朴实善良的情怀;九是得到艺术界、社会各界广泛的认可和推崇;十是起到承前启后、缺一不可的核心作用,为美术史增添独一无二、亮丽绝伦的艺术遗产。”“吾以为,中国画家成就可分为几个层次。一是大师,二是大家,三是名师,四是名家,五是画家,六是普通画人。能达到上述10个标准的为大师;达到8个标准的为大家;达到7个标准的为名师;达到5个标准的为名家;达到3个标准的为画家;一个都达不到的是普通画人。”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员郎绍君评论说,“当下没有堪称大师的画家,也缺乏激动人心的伟大作品,但有创造性的探索、鲜明的风格、成熟的技巧。”郎绍君说,“我们生活在充满机会、希望,也充满矛盾和危险的时代,但中国画对它的反应不敏感,画家缺乏深刻情感与思想的表达。”
三月味道(国画)吴融作 蔡律摄
巴东云溪图(国画)刘代惠作 蔡律摄
神州多胜景(国画)沈光瞳作 蔡律摄
蜀乡三月(国画)邓鉴宝作 蔡律摄
清风凌云图(国画)金墨竹道作 蔡律摄
当代中国画为什么产生不了大师之作?没有可以记住的画家、没有记得住的作品?
黄宾虹研究学者王中秀认为,现在没人讲“穷画家”都是在讲富画家,这对艺术家而言也是有利有弊的。国画的历史是在死亡与激活之间游走,当时为什么要提“国画复兴”,就是因为濒临死亡。王中秀说,民国头十年,国画的地位很可怜。过去画家苦,当时拜师学画,老师问你家里有没有钱,画师不挣钱的,要挣钱你去做别的,当时提出要有经济基础才行。“黄宾虹认为职业画家出不了大师,大师必须要有大师的路子,不为其他人左右,你要做职业画家,你要卖钱,买画的顾客要看他的口味,我们看到有些画家不断地改面目,为什么?他要明白哪些画卖得出去。”
“经济的变化是非常有意思的双刃剑”,艺术史学者洪再新说,“我们现在用高铁的速度来搞中国画,这是一厢情愿,艺术如果是这样搞的话那太容易了。六朝时讲‘生年不满百,但怀千岁忧’。现在中国的忧患意识没有了,现在叫做滋润,日子过得很滋润,忧患意识没有精神就没了。”(来源99字画网)
壮怀激烈(国画)春月放虎谷主人 蔡律摄
李颖稚(工笔)蔡律摄
龙莉(工笔)蔡律摄
节奏(工笔)蒋才作 蔡律摄
绿云(国画)邹昌义作 蔡律摄
和顺古镇(国画)解军作 蔡律摄
“互联网飞速发展,信息瞬间万变,我们不断接受冲击,不断更新、融合、发展。生活在这个‘地球村’里面,与过去相对封闭的社会区域大大不同,凡事也当然不可同日而语。”曾宪锦先生评论说,“不仅当代中国画坛没有大师,未来也不再有大师!”深圳画院美术馆馆长陆佳认为,过去是乱世出英雄,受地域限制,资讯较少,一个有杰出成就的人足以影响整个行业。但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里,没必须唯“大师”马首是瞻。“我们没必要执着“大师”一词,大师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世界贡献了多少。更何况,现代对"艺术"的理解已经与过去有所不同,当代的艺术是全球化下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产物。”
重庆人记住的并引以为骄傲的书画大师冯建吴、陈子庄、苏葆桢、晏济元值得简要梳理一番。
陈子庄书画作品
陈子庄(1913~1976),著名国画大师,名福贵,又名思进,别号兰园、石壶、南原下里巴人,四川荣昌(今属重庆永川)人,自幼习书画,艺术上宗唐、宋、元、明、清诸家,兼吸民间技法,博采众长,自成一格,亦工书法,曾向著名大画家黄宾虹、齐白石学习。1950年入西南军政大学高级研究班学习。他的绘画艺术植根于数千年传统文化土壤,在长期研究中国传统书画理论的基础上,他在50年代开始变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思想体系和独特的“子庄风格”, 被誉为“中国的梵高”。
冯建吴书画作品
冯建吴(1910—1989),四川仁寿人;字大虞,别字游,书画家;擅国画、书法、篆刻;擅长山水、花鸟、人物,工写兼长,画风雄健、浑厚、洒脱,颇得吴昌硕画风真传。用大山大水的雄浑境界和凌空俯察的宏大胸襟把中国艺术的这种哲理境界由恬然淡远推向雄肆壮阔之极致,这也正是对中国传统精神的一种继承,也是一种勇敢的阐释与宏扬。冯建吴先生是20世纪川渝地区中国画的奠基者、传播人,是百年来川渝地区少有的艺术大师;师从王一亭、王个簃、潘天寿、诸乐三等名师;1932年在成都创办东方美术专科学校;1956年在四川美术学院担任山水、书法、篆刻、诗词教学,一生桃李满天下,为中国美术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苏葆桢书画作品
苏葆桢(1916.5—1990.6),江苏省宿迁县南蔡乡埠子镇苏圩村人。西南师范大学教授(现西南大学), 硕士生导师 ,原重庆国画院副院长。其父系清末秀才,开办私塾教书,喜书画。葆桢自幼受其父熏陶,以善画闻名于乡里。1939年考入设于重庆沙坪坝的中央大学艺术系,获得艺术大师徐悲鸿、张书旗、傅抱石、陈之佛、吴作人等的教诲。苏葆桢创造的墨彩葡萄图,构图精巧、设色秀丽、珠圆玉润、典雅端庄,达到融中西绘画技艺于一炉的境界,画界以“苏葡萄”尊称,作品流传遍及亚、非、欧、美的许多国家。
晏济元书画作品
晏济元(1901.—2011.2),名平,别号素贞老人、老济、济公、江洲散人,七岁从父习书画,古典诗词、魏晋书法。并在求学中博览古今书画群书,钻研理论技艺。走上了书画艺术的大道,树立了自己的风格。晏济元擅长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篆刻,书法,亦精通诗词。他不仅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力,而且对工笔、重彩、写意、泼墨、白描等多种绘画技巧无所不精,无所不能。其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及书法、篆刻皆精,画风飘逸洒脱,高古隽秀,在我国当代书坛画苑中,堪称一位德高望重,为追求艺术高峰,信心百倍,不落晚气,艺术高超的书画大师。在近一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中,同郭沫若、张大千、张善子、于右任、谢无量、何香凝、谢玉岑等交情深厚,从艺一生,影响甚巨。晏济元开飘逸洒脱之晏氏画风一代宗师,其画不仅在国内影响甚大,在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亦有广泛影响。
清明(国画)吴小华作 蔡律摄
黄梅迎春(国画)王怀平作 蔡律摄
春暖(国画)邓建强作 蔡律摄
马蹄莲(国画)雷述兰作 蔡律摄
云海仙阁图(国画)刘汉杰作 蔡律摄
徐文景先生撰文道:什么是中国画?中国画怎样画?如何发展?标准何在?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中国画家?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要自始至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坚定一个信念(也是真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没有民族的全球一体化的艺术是很糟糕的东西。艺术不同于经济,更有别于政治。经济落后,政治混乱,往往艺术反倒繁荣。中国画的方法、思维、格调、境界,本来出手就很高,是形而上的东西,决不等同于西方艺术。不要认为国家强大,经济腾飞,艺术就进步。经济,中国确实还落后,这是历史的原因,但中国的艺术绝对不落后,甚至可以说是先进的(文革除外)。特别是中国画,是“国粹”,土壤在中国,西方国家根本不了解,也绝对不可能了解得了。画中国画决不是装腔作势就行,当中国画大家就更不是那回事,绝对是要神于好,精于勤,灵于悟,博采众长,厚积薄发的。吹毛求疵,做表面文章,玩表面效果,钻艺术空子,走艺术捷径是行不通的。唯有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点学问,真正进入到中国画艺术的深层中去才是正道,不然,就是自欺欺人,而且是死路一条。
喜事多多(国画)汤继芬作 蔡律摄
清香(国画)朱红君作 蔡律摄
我家的牦牛(油画)彭一虹作 蔡律摄
深不见底的忧伤(油画)耿德法作 蔡律摄
钢筋森林 (版画)刘铃涛作 蔡律摄
如果老是自我膨胀,玩表面、钻空子,痴迷这种自大现象而不悟,那么你永远只能是个艺术领域的“花花公子”“玩家”。艺术是清纯无暇而无限高尚的,容不得任何人去弄虚作假、装神弄鬼,也不容许任何人去偷梁换柱、玷污抹黑的。只有勤奋、踏实,老老实实,诚心诚意,不骄不躁,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才有希望到达中国画艺术的巅峰,称得上“艺术家”、“大师”。自大心理,胡乱装扮粉饰,急功近利是要不得的,会玩火自焚,误了自己,害了别人,坏了国家。
生存空间八(油画)黄子军作 蔡律摄
山城步道 (油画)袁修跃作 蔡律摄
军训第一次摸枪(油画)薛凯作 蔡律摄
重庆画家侯耘、蔡跃宏在“火凤凰”趸船模型旁合影。蔡律摄
笔者与重庆画家侯耘、蔡跃宏观看以火凤凰LOGO和巴渝神鸟在祥云簇拥下展翅欲飞的“火凤凰”趸船模型。
重庆美术馆就坐落在四川美术学院。蔡律摄
四川美院雕塑。蔡律摄
四川美院《收租院》群雕。蔡律摄
交流 切磋 蔡律摄
是的,呼唤大师出于某种美好愿望。然而,由于我们的教育过于局限在某个领域或学科,综合素质的不足是致命的。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产生的“当代名家”,大多仅仅是某一方面的专门家而已,很少有学贯中西的通人之才。一个时代要出艺术精英或者艺术大师,必须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的具备和有机的结合,而且缺一不可。
知识贫乏、文化浅薄、教育畸形、缺乏艺术主见、崇洋媚外、急功近利、拜金主义是产生不了中国画的艺术大师的! 徐文景先生在《当代中国画十论》中提出“成就中国画大家的几个条件分别是:一、兴趣,二、天赋,三、勤奋,四、生活,五、学识,六、品行,七、境界,八、长寿。兴趣、天赋、学识是基础,勤奋、生活、品行是必须,境界是必备,长寿则是保驾护航。”言之有理,我想,不仅仅是中国画大师,能做到这些,在其他领域也能成为大师。
笔者非书画界专业人士,与许多书画界交往、学习,耳濡目染,形成对书画艺术的兴趣、爱好、直觉,姑妄言之姑妄听之,本文展示的重庆书画界40余幅作品,可以看出老一辈书画界功力深厚,给中国书画增添万千气象,部分青年书画家开始形成独特艺术风格,以敏锐的视觉反映现实生活,还有一部分折射出青年书画家迷茫、求索、奋进的状态。我想,重庆市委、市府应加大力度,文化立市,制定重庆大师脱颖而出的政策环境;社会各界对书画家投入更多的关注、支持与帮助;书画家加强自身修炼,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准,创作出反映我们时代变迁的伟大作品,重庆呼唤当代书画大师,中国更需要!
蔡律 2012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