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改革在金融领域内深化


      一篇来至搜狐网描绘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先生倡扬“淡化管制、强健市场”的文章。笔者认为这是中肯的。

      在中国市场化进程因为国有企业依靠行政垄断而不断“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受到经济危机周期波动和政府行政管制而不断弱势运行的时期,市场信心受到30年来最大考验的时期,中国政治高层终于开始启动金融领域内的市场化改革信号,希望为市场重新注入信心。从温州金融创新改革,到股市政策组合拳,都在强化这个信息。

      今天中国各个阶层都在讨论二次改革的紧迫性问题。市场化再次被突出在首要位置。这是积极的。而股市,本身是市场化改革的产物,但20年来,却严重受至于行政管制,高度垄断的行政干预,导致政策市的主导格局。人们习惯于政府的救市手段。这种市场依赖病,导致股市成为各种灰色力量博弈并获利的重要场所。失去市场活力的中国股市,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赌场。

      郭树清先生主政后,在做一些市场化观念普及的努力。但这种努力的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从强调分红回报,到限制过度炒新的新规,再到交易税费的降低,这些努力都在于唤醒市场沉睡已久的信心。而淡化行政管制需要用到的是借助现有行政管理的手段,去实施一些放权的计划,这个信息传导还不够力度。监管层弱化行政管制信号,需要在制度层面作出努力。投资者市场化教育依然需要放在首要位置。改革会涉及到一些原有利益格局的再平衡。而弱化市场对政府的依赖,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历史进程。政府“救市”论调更应该进行管控。中国当今的大多数散户有依赖政府公信力的习惯,这一点恰恰是被一些利益集团操纵的出发点。利益集团的舆论导向尤为重要。政府不能够干预市场的言论自由,但是涉及到对监管部门的一些错误信息解读,就应该及时出来进行阐释。始终牢牢把握市场化主导这个核心思想,并植入到各类投资者中,让市场的理念发生根本改变,这才是一切改革的出发点。

       改革需要试错。而今天培育市场化观念,正本清源还需要多多努力。从证监会做起,让市场各方人士切切实实看到这种改革方向,彻底消除股民们对“政策市”的依赖,这才是最为根本的市场化建设。未来的改革历程还会很长,但总是看到一些新的元素,这正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