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说:“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太史公自序》)《孟子》甚至说:“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滕文公下》)《春秋》的写作方法(即“书法”)是“一字褒贬”、“微言大义”,即《史记》所谓“约其文而指博”(《太史公自序》),文字简练,寓意深刻。吴楚之君实称王,而《春秋》贬之曰子,践土之会实召天子,而《春秋》书曰“天子狩于河阳”,变被动受召的耻辱为主动巡视的威风。一字一句,都寄寓了孔子满腔的仁义礼乐用心,《春秋》已不再是简单的史书,不再是旧时的陈迹,而是孔子伦理思想和政治思想的蓝本,是孔子礼乐社会的《理想国》!
做完这些工作,孔子似乎很疲倦了。成天精神倦怠,夜不成寐。从前由于对周礼的执迷和对现实的无奈,常常夜梦周公,神交古人,现在连这点欣慰都没有了,真让他伤心极了!一天夜里,他忽然梦见自己坐在殡丧的位置上,醒来预感到自己大限已到,将不久于人世。次日子贡来见,孔子对他悲歌:“太(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歌罢潸然涕下。7天后,孔子卒,终年73岁。一代哲人就这样悲怆地离开了人世。其时鲁哀公十六年,即公元前479年。
神交古人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