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面协调配合为可再生能源并网创造条件


中国储能网讯:随着可再生能源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也逐步凸显,尤其在风电等新兴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方面,更是困难重重。由过去主要来自技术水平、产业发展能力方面的约束,转变为来自市场机制、发展体制方面的制约,要破解可再生能源的并网难题,需要多方面的协调配合。

 
    首先要有序接入。因为厂网分开之后,当前存在无序发展的情况,有些地方的风电建设超出了高压电网建设的速度。风电等新能源的建设要和线路建设相配合。第二,增加储能。储能技术对智能电网改善电能质量、提高可再生能源接入起着重要作用。具有间歇性、不稳定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会影响电网的运行。以风能为例,电力系统的运行人员虽然通过风力发电预测技术来协助调度,但预测的误差是无法避免,而且在风电变化大的情况下,即使预测精确,仍需要具备一定的储能手段。应用储能技术,可大大增加风力发电的信用度。第三,可再生能源要与常规能源协调发展。要在政府政策基础上,协调好风电等新能源与传统火电能源的关系,双方要形成互补。当然,在满足接纳全部可再生能源发电电量的前提下,常规能源发电(如煤电)的经济性和效率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另外,对风电间歇性和不稳定性而言,需要加强风电功率的预测工作,同时,风电的制造厂家也需要提高性能技术——低电压穿越技术,避免事故的多发以及由事故引发的风力发电机跳闸,进而影响供电和系统稳定性能。此外,我们还应学习丹麦的经验,增强联络线输送功率的能力。
 
    风电和光伏发电要坚持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原则,尽可能就地消化。当前我国是以集中式的风力发电为主,而国外如日本等则是以分散式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主。随着未来我国风电所占比例的逐渐上升,尤其是当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所占比例超过30%时,我们甚至可以考虑利用风能、太阳能通过制作氢,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以供发电。这也是国外某些发达国家正在探讨的技术路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