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做拆台的意见领袖(5月8日)


 

网络已经成为晒悲哀、发牢骚、爆内幕的场合。任何机密都很可能在瞬间通过网络的方式爆出来。而且传得满城风雨。因而网络对各种信息的封锁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同时情报工作却未必会更加容易,会有更多的鱼龙混杂性的假情报与谣言来混淆视听。

人们用数字讲述事实,用情绪包装观点与立场,用夸张和客观描述之间的结合来实现相应的传播效果。任何情绪都可以通过网络渲染,并对周围的人和事件发挥影响作用。

 

总是会有一些外界的事情,让我们的内心失衡。比如政府的收入与支出是否合理,投入的地方与额度是否合理,是胳膊肘向外拐了,还是引狼入室了,我们身边的民生问题如何堪忧,政策制订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民意等等。

比如,北京市的交通灯系统非常不合理,经常过一个灯等一个灯。停车等信号是车排放污染最大的时候。北京200万辆车,每天每车因为交通灯无效造成至少50元的浪费,每年浪费超过300亿! 这还没算对空气的污染。信号灯系统优化不过花几千万,回报巨大且造福人民,是最好的投资!

 

我们所纠结的核心,很多时候不是花钱多少的问题,而是在于花谁的钱、投入是什么目的,以及预期收益何来之类的问题。

当在钱方面分出彼此,就意味着划分出了关系的亲疏和远近了。从投资的角度,从消费的角度,从责任的角度,处理你的预算更多的会感受到彼此的真实关系。

民众因何会有不安全感和敌对情绪?那更多的是在自己孤立无助的时候,难以指望会有人施以援手,但在自己落魄并成为弱势群体的时候,总是会有相应的落井下石,利益被争夺的情况出现。如此自然就会强化彼此的敌对情绪。

 

博客与微博,BBSQQ群,到处都是中国人对自己国家和政府的哀婉、嘲笑甚至鄙夷,对别的国家的感动、憧憬与向往,更为令人心寒的是,说那些话,表达那样的感慨,在反思中进行自我批判的,更多的是网络与现实中的名人和精英群体。

民众由此来树立自己的意见领袖,而精英们也乐得受到追捧,并享受着如此的簇拥和膜拜。把花花草草、人情世故、政策政令以及历史事件,自惭形愧之情溢于言表。似乎已经不单纯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更多的是置之死地而后快,打碎一个腐朽的旧世界那样的愤慨。

当学者都在学着做愤青的时候,当精英们都从研究的态度对现实和历史进行鞭挞的时候,难免是凄婉的,因为那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务正业,而是因为他们还残存一点点的良知和责任感,在内心深处还有一丝属于本性的曙光。

 

原本用赋税供养的那些人,是需要用服务来抵偿的,需要发挥其正常的应尽的职能才对。

但纳税人不曾想到,到关键时候他们所供养的那些人,面对自己的艰苦生存状况,不仅袖手旁观,还落井下石,面对外来的争夺自身利益和机会的人,不仅没有奋起维护自己人的权益,反而要帮助外人对自己的同胞乡亲的资产与资源进行掠夺,帮助外人做说客,拼命压低自身的议价权力。

难道这种关系符合基本的逻辑常识吗?

 

回顾历史,慨叹今朝,精英们是讥笑执政者的篡改历史,还是嘲弄当下中国人的无良生存环境?这一切都是由谁造成的,被什么带来的?人伦、人道、人性,被物欲横流的商品、都市吞噬。人们时刻生活在焦虑、贪婪、挣扎与恐慌之中。

难道那些腐化了的人性自古如此?难道人性中的那些丑恶是被暂时掩盖起来的,彰显出来才是真实的?试问那一样不是由于改革开放所引发的国际化、城市化以及泛商品化的力量所推动的?

 

让自己不被封杀,不给亲人带来祸端,不至于让自己在精神上受到折磨。这才是意见领袖们在网络之间发表自己见解的时候,必然要考虑的基本问题。

意见领袖们在网络之间所揭露的都是官员的无知、无奈甚至无耻,百姓的无助、焦虑以及悲愤,中国社会将会朝哪个方向去走之类的宏观战略性的问题?其实细想起来,实在是跟自己的生存没有太多的干系。

 

我们在为历史较真,为现实哀婉,唯独没有对未来的担忧。

我们躺在最近几十年所积累的物质财富与钞票上,却时刻处于惶恐和焦虑之中。是需要纠结较真,还是需要把心胸打开,这在每个人都是需要明确的事情。即使纠结较真,也需要以安全为首要考虑的因素。

难道真的是丧心病狂地赚钱,然后以让自己的后代生活得更美好之名义移民并离开这个国家,让自己和自己的后代跟这个国家永远都不再扯上任何关系,这才是真正成功人士所选择的正确道路?

执政者纷纷朝国际力量倒戈,将话语权、控股权和优质资源换取国际社会对自己的承认、尊重与空间,让自己的国门洞开,让国际势力出入如无人之境,跟外人一同对同胞进行利益的掠夺与欺诈。

 

贾春宝

201258日星期二

 

电话:13269258122,(010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http://weibo.com/jiachunbao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京报网专栏http://blog.bjnews.com.cn/space.php

新浪网专栏 http://blog.sina.com.cn/beking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