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台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
据报道,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40个部门制定的《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6月1日对外发布,这是我国发布的首个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报告》共八章,包括总论、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的原则立场。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杜鹰表示,自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以来的20年,中国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国情出发,不断丰富可持续发展内涵,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一系列重大挑战,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在控制人口总量、提高人口素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我国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推进科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目的,把加快消除贫困进程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紧迫任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着力点,把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保障。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20世纪50到60年代,人们在经济增长、城市化、人口、资源等所形成的环境压力下,对增长=发展的模式产生怀疑,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最初于1972年提出,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 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可持续发展注重社会、经济、文化、资源、环境、生活等各方面协调“发展”,要求这些方面的各项指标组成的向量的变化呈现单调增态势。
可持续发展定义包含两个基本要素或两个关键组成部分:“需要”和对需要的“限制”。满足需要,首先是要满足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对需要的限制主要是指对未来环境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限制,这种能力一旦被突破,必将危及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棗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共同发展 、协调发展 、公平发展 、高效发展 、多维发展 ,涉及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三方面的协调统一,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和谐和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这表明,可持续发展虽然缘起于环境保护问题,但作为一个指导人类走向21世纪的发展理论,它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环境保护。它将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已经成为一个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性战略。
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科学定义
我国发布首个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
中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发布会实录
《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发布
我国探索出符合本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发改委:协调稳增长与转方式成可持续发展挑战
国新办就中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等情况举行发布会
我国出台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