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时代,不要被标签迷失(6月17日)


 

在微博的时代,每个人都在为媒体贡献内容,同时也在表达自己,树立自己的独特形象,传播自身所能提供的产品与服务。随着自己的粉丝与关注者数量多了,就会在某个圈子里形成一定的号召力与影响力。

有了影响力与号召力之后,人就会坚持自己所持有的观点,并竭力说服尽量多的人也认同自己的观点,让自己成为意见领袖,与自己的对立面针锋相对。

当别人跟自己的意见相抵触的时候,总是会习惯性地跟其打口水战。并旁征博引地证明自己所持的观点是根深蒂固的,甚至以他特定的观点为核心,做一些相应的延展。

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消遣还是事业,明星还是草根,人都在坚持之中被贴上了相应的标签,并做一些让自己纠结的事情,发一些难以理喻的迷失言论。长久以往,周围的人认同的是特定的标签,而自己也被自己所贴的标签所累。

 

在微博时代,每个人都在关注相应的领域和事件的过程中,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

比如任志强对人生的感悟,茅于轼对民生的追求,对政策的批判,袁腾飞的以古讽今;易中天的末代士大夫口吻,潘石屹对PM 2.5以及学英语的过程,薛蛮子则关注《蛮子文摘》把自己化身为网络通讯员,邓飞忙着从事貌似100%公益的捐赠,李开复执着地跟《非你莫属》较真,郎咸平则更多的引证他的国际化标准。

贾春宝则把每天所感悟到的东西,那些思想观点与经验教训整理成为文字,并以大段的文章和小段的文字的方式跟别人分享。

在那些文字之中,虽然未必都是完美的,未必每一条都有很高的含金量,都会产生相应的价值,但至少基本保证原创,而没有什么是转载的,那些完全是基于自我思考感知的,读来都会有些启发与思想性。

 

其实生命最大的意义与价值,不是张扬自己的个性,博得更多的媒体关注与粉丝追捧,而不是疯狂地聚敛财富,不是让自己的生命充满拼搏争夺的内容,而是有闲暇感悟、思考、整理并传播自己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

生命最大的意义与价值,是带给自己最亲近的人幸福而惬意的生活,是让TA们不会由于自己的存在而担惊受怕,自由而且安全。

 

微博时代,人人处于一种矛盾状态之中。不管沉溺于网络游戏,还是专注于办公室文案,或者是一个人发呆看电视,当然也包括整理博客与微博。

人往往陷入宅的状态之中,却又难以避免那种相对浮躁而焦虑的奔波状态。

微博时代,每个人都试图影响别人,但更多的是被别人影响,浏览、收藏、关注并成为粉丝团之中的一员。但客观事实是:即使人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看博客,回帖上,那么都不可能浏览所有微博中的一小部分。

 

人生之中,励志会让人感觉疲惫,活得充实会让人难以找到时间反刍与感悟,但奔波劳碌也会让人迷茫。人过于自私会让人鄙夷,但关注外界的多了,关注自己内心的就少了,就会失去自己的主见。

当我们时刻在义愤填膺,时刻在以愤青的方式来面对社会的阴暗面的时候;当我们感叹人心不古的时候,就会在内心充满纠结;当我们过于通过变革去探索未知的未来世界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在不确定中迷失。

如果我们关注的都是那些自己本职业务之外的花边新闻,而不能在专业领域树立自身的独特地位与形象。那么网络时代的微博,所提供的也仅仅是消遣,以及消遣之后的无病呻吟罢了。

过于关注外界的事情,就会让我们有迷失的危险。这种kill time是很可怕的!甚至可以说是网络所带来的毒瘤。而避免迷失的好方法,就是保持内敛型的思维方式,凡事多问问自己的内心,多听听内心的真实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