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价的银行股举例——民生银行


我们总是说,在股价被低估时买入,在被高估时卖出,可是事情到了眼前,却总是犹豫了、彷徨了、手软了、不能下决心了。为什么会被低估,总是有各种原因的,利空总伴随着低估。如果利好不断,预期明朗,股价还会低估吗?但问题是我们是追逐前者,还是后者。如果追逐前者仍不能获得理想收益,那我们是不是怀疑经济循环规律失效,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理论是否还有用?我认为,有些规律是永恒的,不会失效的。
白菜价的银行股,仍然跌跌不休,投资者仍义无返顾的卖出、卖出,为什么呢?他们不追求低估值的股票了吗?非也,他们是被恐惧占据了头脑。
我们以民生银行(600016)举例。以2012年6月6日收盘价6.29元计,并假设分红能维持2012年净利润30%的水平。2012-2014年为预测数据。
 
年份    每股收益   市盈率   每股分红  分红率
2011     1.05       6      0.3       4.8%
2012     1.47      4.3     0.44       7% (假设净利增长40%)
2013     1.91      3.3     0.57       9% (假设净利增长30%)
2014      2.3      2.7     0.69       11% (假设净利增长20%)
 
当看到这些数据,我觉得语言已经没有力度了。有人会说,你预计的太乐观了,呢我们就再把这个结果打个7折吧,打折后结果仍然很诱人。现在看来,看空者的唯一理由是,将来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会大幅上升,侵蚀银行的净资产和利润。但是这个可能性有多大呢?出现这个结果,也就意味着中国经济已经崩溃,30年的改革开放结果付之东流。
 
注:我只是做一些对比、论述和猜测,并未给出结论。我的观点不构成投资投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