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离开宝鸡工作岗位的时候已经是深冬,宝鸡着素装与我惜别。2012年盛夏,当我再次踏入宝鸡的时候,已是盛夏时节。这时,宝鸡似乎是刻意换上了盛装欢迎我。或许,是因为在宝鸡工作过的缘故,或许,是因为现在从事林业工作的缘故,置身于盛装下的宝鸡,觉得整个城市都侵润在森林之中,整个城市都被郁郁葱葱的绿色所包裹。我感受到了一个名符其实的“国家森林城市”,特别亲切,特别欢欣鼓舞。此情此景,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森林走进城市,人群走向森林。2003年12月,我开始了宝鸡市市长助理的工作。当时,宝鸡市政府正在紧锣密鼓筹办“2004年中国森林旅游博览会”,简称宝鸡“森博会”。宝鸡“森博会”的主题是:关注森林、保护自然、改善环境、促进发展。本次“森博会”的核心活动是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展览推介。按照市政府分工,我有幸参与了“森博会”的筹办工作。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森林旅游这个概念,这也是我第一次与大林业结缘。宝鸡“森博会”是中国第二届森博会,也是西部城市首次举办“森博会”。对宝鸡来说,举办“森博会”是多年来没有过的“大事件”,必然“举全市之力”。办展会的过程,充满了艰辛。但通过成功举办“森博会”,我们收获了名声,收获了信心,收获了喜悦。宝鸡的知名度提高了,美誉度提升了。太白山森林公园、嘉陵江源头森林公园、通天河森林公园、红河谷森林公园,一时名声大振。在此之后,承接森博会之势,各县区陆续新建了一批森林公园。现在,宝鸡的森林公园已经由当年的4个发展到13个。在全省首屈一指。
一绿遮百丑,万事开头难。2004年11月,我与市林业局的负责同志一起参加了在贵阳召开的首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这次论坛由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倡导和推动,国家林业局、贵州省人民政府、经济日报社联合举办。论坛的主题是“城市·森林·生态”。主旨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深入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广泛参与中国城市森林建设,加快中国城市森林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全面推进中国城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从这次城市森林论坛上知悉,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制定了《“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和《“国家森林城市”申报办法》,并从2004年起,启动“国家森林城市”评定程序。同时,每年举办一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首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在陕西邀请了宝鸡市、咸阳市两个城市派代表参加。我想,这是对宝鸡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抱有希望。参加完这次城市森林论坛,我向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提交了书面汇报,并就宝鸡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提出来粗线条意见。在当时,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还是大家陌生的事务。后来的实践证明,一绿遮百丑,植树造林,绿化陈仓大地,已经成为宝鸡人的共识,宝鸡的绿色意识迅速觉醒。由此,拉开了宝鸡各县区的“植树竞赛”。由此,宝鸡在全省率先开启了持续不断时的“植绿大行动”。那时所栽植的树木,无论是大树还是小苗,如今都已郁郁葱葱、蔚然成林,正在一丝不苟地为宝鸡人民提供生态和景观服务。
绿色宝鸡,捷报频传。经过深入研究,慎重考虑,市委市政府做出建设“绿色宝鸡”的重大战略决策。2005年宝鸡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开展“绿色宝鸡”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可以说,这个意见是之后一个时期宝鸡林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意见提出,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大力植树造林,努力构建“绿色宝鸡”的生态绿地体系,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见明确了“绿色宝鸡”创建活动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实施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小流域治理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在“四沿”区域建设绿色通道1万公里,营造以高大乔木为主体,乔、灌、花、草相结合的生态绿地41万亩;全面实现沿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两侧,沿河流、渠道、库区周围等主要水系旁,沿沟坡、台塬等重点坡面,沿城镇、村庄及周边等“四沿”区域全面绿化美化。全市重点城镇建成生态园林城镇,大部分村庄建成“生态家园”。初步形成南北两山(秦岭、关山及千山)绿色屏障,渭河川塬绿色走廊,骨架完整的农田林网,纵横交错的道路、水系绿色网络,生态型重点城镇点缀的“绿色宝鸡”构架。 “绿色宝鸡”创建活动是宝鸡打造的发展大林业的最主要抓手、最基础平台。可以说是“绿色宝鸡”创建是“一张蓝图干到底”。“绿色宝鸡”创建活动“捷报频传”。2006年建设部授予宝鸡“国家园林城市”称号。2007年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宝鸡“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
百尺竿头,更上层楼。2008年,“绿色宝鸡”创建活动开启了新征程。2008年3月,宝鸡市委、市政府召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动员大会。市政府出台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具体意见。按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要求,《意见》提出: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城乡一体化,大力度推进。到2010年,市域范围新建绿色通道1万公里,营造以高大乔木为主体,乔、灌、藤、草合理配置的各类森林绿地52.5万亩,使全市森林覆盖率从48.6%提高到52%。全面提升沿主要交通道路两侧,沿主要水系旁,沿重点台塬坡面,沿城镇、村庄周围等“四沿”区域绿化美化水平。初步构建起道路、水系、农田林网化,城镇园林化,台塬坡面森林化,农村生态家园化的高品位、近自然的现代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形成沿路沿街林网林带、北坡南山绿色屏障,使森林走进城市,让市民享受自然。《意见》大手笔规划了9大工程:城区绿化工程、台塬坡面绿化工程、交通道路绿化工程、水系绿化工程、城镇绿化工程、生态家园绿化工程、旅游景区绿化工程、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下半年,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决定授予宝鸡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这在西北地区是第二家,也就是说走在了西北的最前列。获得“国家森林城市”这一“金字招牌”,标志着宝鸡跨入了全国城市生态建设的“第一方阵”,标志着宝鸡建设现代化生态园林大城市和创建“两个最佳”实现了一个新突破,生态文明建设迈进了一个新阶段。
生态旋律不走调,绿色脚步不停歇。经过一年多紧张筹划,2011年宝鸡市启动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计划用5年时间,全面提升宝鸡市园林绿化工作水平,力争到2015年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各项指标要求,打造一个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的和谐新宝鸡。生态园林城市比园林城市的要求更高,标准更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把“绿色宝鸡”创建活动推向了新阶段。宝鸡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三个坚持”:坚持既要生态园林城市,又要秀美乡村,把 1.82万平方公里的全域国土作为一个生态“大花园”统筹建设,构建以城区为主体、农村为基础、远郊为屏障、道路河流通道为网络的城乡一体化生态体系;坚持既要处处见绿,又要随处见景,加快推动从“造绿”向“造景”转变,从注重视觉效果为主向注重视觉效果与生态功能兼顾转变,严把苗木品种质量关,做到既考虑生态效益,又兼顾产业发展,还能彰显景观效果,形成宝鸡生态特色;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把生态绿化与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居民增收等结合起来,探索走出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融合共赢的路子来,实现生态永续、宜居永续、发展永续。从园林城市,到绿化模范城市,再到森林城市,一直到生态园林城市,宝鸡在不断推进绿色版本升级换代。
宝鸡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宝鸡人做事认真、扎实,不浮夸、不踩虚。多年来,宝鸡市委、市政府锁定的发展目标和工作举措,一一变成了生动现实,置身其中的宝鸡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是写在陈仓大地上的执政理念、执政成效。宝鸡在发展大林业、构建生态美上一直走在了全省的前列。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盛世兴林。我坚定地相信,也衷心地祝愿,宝鸡如期实现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衷心祝愿宝鸡的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人更富更美。(森林里的宝鸡)
十进大森林——森林里的宝鸡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