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改革的办法推动经济稳增长
● 陈 宏
7月9日上午和10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主持召开两次经济形势座谈会,听取专家和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温家宝强调,稳增长还要与财政、金融、企业以及其他方面的改革结合起来,用改革的办法,用市场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高产业竞争力,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可持续性。(7月10日 新华网)
当前我国经济呈现总体上运行平稳而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的特点,而稳增长不仅是当务之急,而且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以推动收入分配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等为核心的深层次改革,关系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长远发展。
当前,要切实加快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着力启动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劳动者工资增长赶不上企业利润增长。要扭转初次分配中劳动份额下降和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增强劳动者在劳动关系双方利益分配中的博弈能力,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调节行业工资收入,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缩小贫富差距,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辩证看 务实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2》一书数据显示,2005年至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高低收入差距由2.33倍扩大到2.41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差距由7.8倍扩大到11.9倍。表明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没有根本解决。今年上半年,我国已有16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据报道,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的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将在下半年出台。
在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抓紧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列入规划,明确的责任单位为: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资委等。由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只是总的框架和规范,需要持续地细化、分解与完善。
据《2012年消费市场报告》指出,2011年尽管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高达11.4%,比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高出2.2个百分点。但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实际增长速度仅为8.4%,低于GDP9.2%的增速,尚未实现“两个同步”的增长目标。这可能使得十二五消费目标的实现面临挑战。要实现消费的快速增长,需要保证居民收入水平和GDP(国内生产总值)同步增长,最重要的是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因为触及深层次矛盾,势必遭到既得利益集团的极力反对和阻挠。如果不与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国企改革等体制机制改革相结合,仅仅局限于外部推动和政策层面,将难以实现既定的改革目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成败,将关系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民心向背。
要坚持用改革的思路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加大改革攻坚力度,解决深层次的体制矛盾,构建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注重用改革的思路、可持续的办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权力运行监督,深入推进省直管县(市)改革试点,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环境税费、行业准入等领域的改革,深化电力、电信、石油、民航等行业改革,推进邮政、铁路行业和城市公用事业改革,推动政府采购、劳动就业、税收、土地、教育等改革。
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需要法律保障。要做好预算法、劳动合同法、劳动法、证券投资基金法、邮政法、粮食法、安全生产法、环保法律法规等的修订,早日出台政府采购法、住宅保障法、电信法、电商条例,做好房地产管理法、土地法的修订。
与此同时,要全面推动金融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要加强信贷投资、上市融资改革,改善市场融资结构,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并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抓好“新36条”实施细则的落实到位。
要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围绕科学发展与转变发展方式,以更大的决心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为经济稳增长营造良好体制环境和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