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追踪研究中国金融中心建设的珍贵文献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金融资源既是资源配置的对象,又是配置其他资源的途径,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动力和血液。从区域发展角度看,区域金融中心形成可以加快区域内资金积累、提供投融资便利、提高市场流动性、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储蓄与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降低融资成本及投资风险、实现宏观金融区域调控等,从而极大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从城市发展角度看,金融中心的形成可以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一方面金融产业作为高端服务业,是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另一方面金融产业作为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引擎,是经济结构重组调整的重要动力。此外,金融资源集聚除有着较强一般资源集聚所带来的竞合效应外,还能促成经济信息和知识性人才等相关资源的集聚。
广义上,金融中心实际上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金融资源相对集聚的场地。这里的金融资源包括金融资本、金融机构、金融人才和金融市场等。因此,由资源集聚区域范围的不同,金融中心可以分为全球性金融中心、国际性金融中心、国家性金融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由集聚资源类型的不同,金融中心可以分为不同类型的专业性金融中心,如私人银行中心、财富管理中心、离岸金融中心、保险或再保险中心等。由以上金融中心概念,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中国内地经过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总体上已经而且需要形成不同层次的金融中心体系。当然,受发展历史和金融体制等因素约束,中国金融中心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还比较小,与很多国际金融中心相比较,中国金融中心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但这都不能否认中国金融中心的存在,更不能否认中国金融中心发展所潜在的深远意义。
关注中国金融中心建设近10年,笔者2006年在《资本圈》杂志发表《重庆,距西部金融中心有多远?》,一直在关注金融中心建设,近百篇相关文论散见于博客文章。我较早关注统计中国提出建设“金融中心”的城市28个。
《CDI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 CFCI)报告》(第1期)
《CDI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 CFCI)报告》首次综合运用前人研究成果,在吸取大量来自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专业人士智慧后,经过CDI课题组近两年时间研究所形成的一个适用于国内金融中心竞争力评价的动态指数体系,根据我国金融中心发展以及我国统计体系的实际情况,编制了我国金融中心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即“CDI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hina Financial Center Index,CFCI),利用已经公开的统计数据,对我国金融中心的发展状况进行客观的评价,旨在为我国金融中心更好更健康的发展提供一定可借鉴的线索,第一期虽然只有141页,内容不太丰满,但向世界展示中国建设金融中心的进展情况,已发表3期,成为系统研究中国金融中心建设的宝贵资料。本文简要综述分享给网友。
首期CDICFCI样本城市24个,选择的原则是我国内地2007年G D P在140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这些城市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并在行政地位上有着一定的优势,有利于金融资源的集聚。
首期CDICFCI综合竞争力排名结果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大连、宁波、南京、天津、沈阳、西安、郑州、武汉、成都、福州、长沙、厦门、济南、昆明、青岛、重庆、石家庄、长春、哈尔滨。排名第一的上海得分为100分,排名最后的哈尔滨得分为17.85分。
首期CDICFCI金融产业绩效排名前十名分别为上海、深圳、北京、大连、杭州、宁波、广州、沈阳、郑州和西安;金融机构实力排名前十的金融中心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天津、宁波、南京、福州和成都;金融市场规模排名前四的中国金融中心分别是上海、深圳、大连、郑州;金融生态环境排名前十的中国金融中心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杭州、沈阳、南京、武汉和成都。
我国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层级极为明显。
根据CDICFCI得分,整体上中国的金融中心可以分为三级:
第一级金融中心,也可称为“全国性金融中心”,具有全国性金融影响力和辐射力的金融中心。得分在60以上,共有3个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和深圳;
第二级金融中心,也可称为“核心区域金融中心”,形成一定区域影响力和辐射力的金融中心。得分在30分以上60分以下,共有6个城市,分别为广州、杭州、大连、宁波、南京、天津;
第三级金融中心,也可称为“次级区域金融中心”,形成一定金融发展规模,并有潜力辐射周边区域的金融中心。得分在30以下,共有15个城市,分别为沈阳、西安、郑州、武汉、成都、福州、长沙、厦门、济南、昆明、青岛、重庆、石家庄、长春、哈尔滨。
在中国金融中心布局方面,中国的3个全国性金融中心和6个核心区域金融中心都集中在三个主要经济区长三角、环渤海和珠三角内。
中国金融中心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全国性金融中心是国家性政策结果,二是层级较高、竞争力较强的金融中心往往具有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三是与知名国际金融中心相比,中国金融中心总体经济规模较小,四是各金融中心平均金融业增加值水平较低,其绝对值分布相对较为不均,而其占G D P的相对值分布较为平均。
《CDI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 CFCI)报告》(第2期)
CDI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 CFCI)是在前人研究的结论基础上,综合运用产业发展、金融发展和城市发展等方面理论,充分考虑我国城市统计数据特征,并听取、借鉴大量来自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专业人士意见后,形成的一个目前适用于中国金融中心竞争力评价的动态评估指标体系。本期评估在前期的基础上,一是增加了国内城市样本,二是增加了对城市金融竞争力发展的动态纵向比较,三是针对中国金融中心的布局特征,开展了不同区域内金融中心的横向比较。
第二期CDI CFCI中国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排名的结果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南京、宁波、重庆、武汉、合肥、天津、济南、沈阳、大连、苏州、青岛、厦门、西安、成都、温州、哈尔滨、无锡、福州、昆明、郑州、长春、石家庄、长沙、南昌。排名第一的上海得分为106.52分,排名最后的南昌得分为17.79分。本期新增5个城市,合肥排名第10,苏州位列第15,温州、无锡和南昌分别为第20、第22和第29。
总体而言,我国金融中心发展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各金融中心城市得分总体呈现良好的上涨趋势。
CDI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 CFCI)报告(第3期)
第三期CDI CFCI在评价方法上进行了较全面的完善,一方面是首次通过网上问卷调查方式将金融专业人士的主观评价结果计入评价模型,另一方面是我们进一步对客观指标体系进行了优化,例如将“金融业增加值增长率”和“金融从业人员增长率”指标替换为“金融业增加值三年平均增长率”和“金融从业人员三年平均增长率”指标以消除当年非常规增长对整体得分和排名的影响,将“金融深度”、“金融宽度”、“产权交易市场”等指标首次计入评价模型等,所以第三期CDICFCI中部分金融中心可能由于评价方法的变化使得其得分和排名与前两期出现较大的变化。因而,第三期CDI CFCI的分析和评价更加注重对中国金融中心竞争力进行横向比较,而对其得分和排名的变化则不做过多解读。
《CDI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 CFCI)报告(第3期)》指出:中国金融巾心在弯道加速!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到2009年,全国29个金融中心金融业增加值三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1.04%,上海、北京、深圳I的金融业增加值三年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23.9 7%、11.8 7%和28.6 3%,大连、沈阳更是高达37。43%和30。00%;29个城市金融从业人员三年平均增长率也达到9.5 7%,上海、北京、深圳分别达到8.8 6%、11.8 1%和18.8 5%,沈阳和长沙更是超过20%。在国际上,在2011年3月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排名前20的金融中心有5个属于中国,分别是香港上海、深圳、北京和台北,其中香港和上海分别排名第3和第5。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金融中心加速发展态势明显。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金融业开放、创新和有效监管的步伐更加坚实,金融中心的发展动力和总体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强。
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的领先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我国金融中心发展的“马太效应”进一步显现。在前两期的CDICFCI金融中心指数中,上海、北京和深圳得分远高于其他金融中心,并具有辐射全国的金融中心影响力,因而这三个金融中心是当之无愧的“全国性金融中心”。在第三期指数里,这三个金融中心继续保持绝对的领先优势,第3名的深圳综合竞争力得分领先第4名的广州24分。此外,在本次CDICFCI的分项指标排名中,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首次包揽分项竞争力全国前三名。
第三期CDI•CFCI综合竞争力排名的结果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南京、天津、大连、成都、苏州、武汉、沈阳、宁波、重庆、西安、厦门、济南、青岛、长沙、郑州、福州、昆明、无锡、合肥、南昌、长春、温州、哈尔滨、石家庄。与去年发布的第二期指数相比,29个金融中心的综合竞争力得分整体上出现了显著的上升。从排名来看,前六名的金融中心排名没有变化,排名上升的城市有13个,其中升幅最大的城市是成都,从第19上升到第9,排名下降的城市有10个。第三期CDI•CFCI结果显示,上海、北京、深圳三个全国性金融中心的领先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我国金融中心发展的“马太效应”进一步显现。
在第三期CDI•CFCI中,这三大金融中心继续保持综合竞争力上的绝对领先优势,并且在分项指标排名中首次包揽各分项竞争力全国前三名,其中上海在金融产业绩效和金融市场规模上位居首位,而北京在金融机构实力和金融生态环境排名第一。其余26个城市是分布于东北、中部、西部、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六大区域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大连、武汉、成都、天津、杭州和广州分别是本区域金融中心的领跑者。
东北地区四个区域金融中心综合实力低于全国区域金融中心平均水平,同时表现出较大的竞争力差异,大连和沈阳综合竞争力位居区域金融中心前列,而哈尔滨和长春则排名靠后。
北部沿海地区四个区域金融中心综合实力同样也低于全国区域金融中心平均水平,而且整体排名下滑。除天津上升了4个名次,其余三个城市的排名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东部沿海地区共有六个区域金融城市参与评价,数量最多且总体实力最强。在七个进入综合实力前十的区域金融中心中,东部沿海地区占据三席。
南部沿海地区三个区域金融中心表现出整体优势,除广州继续紧追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并保持区域金融中心头名的位置之外,厦门和福州金融中心的排名都出现不同程度上升。
中部地区共有五个金融中心参与评价,武汉继续在中部地区保持领先,长沙、郑州、合肥、南昌四者的得分和排名则非常接近,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西部地区四个区域金融中心竞争力表现出远远超过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成都进入金融中心十强之列,重庆和西安排名也较为靠前。这三个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对比屡次发生转换,西安和重庆分别在前两期CDICFCI中位列西部地区区域金融中心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