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民币贬值应保持谨慎


对人民币贬值应保持谨慎
 
自5月以来,人民币即期汇价、远期汇价与中间价之间大幅倒挂特征,没有明显改变,反而在近几个交易日出现价差拉大的情况。这反映出在美元走强背景下,人民币贬值压力逐渐增大。人民币对美元似有贬值趋势。美元走强并引发一些新兴市场货币大幅贬值,一旦美国经济保持稳步复苏、美元自身不再面临新的“稀释”,那么强势美元预计将在中长期继续对包括人民币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形成更为明显的贬值压力。在利率比照因素及我国外贸出口需求影响下,人民币短期或有进一步贬值的可能,我国理应对人民币贬值保持谨慎。
 
其实人民币自2005年7月启动汇改以来,对美元总体呈单边升值态势。不过,在单边升值期间,人民币也曾经历过短期的暴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人民币是目前唯一对美元保持升值的新兴市场主要货币。在实现了3年爬行盯住汇率制度并引起人民币对美元大约升值20%后,人民币现在似乎正在向对美元近乎硬盯住(hard peg)的汇率制度回归。我国汇率政策已经出现了意味深长的变化,其中的核心要义在于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保持稳定。值得强调指出的是,中国采取了和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类似的策略。
 
人民币之所以短期贬值,首先是人民币之前已两次降息,而随着CPI的下降,人民币未来仍有降息的空间。相反,目前美元的利率已接近底部,未来两个币种的利差将会缩窄,套利空间遭压缩。其次,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相对美元大幅贬值。降息因素均给人民币的即期和远期汇率制造了压力。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下,我国的出口增长开始大幅减速。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和预期主要与中国经济运行和流动性情况有关。如果四季度经济回升且增长态势明朗,资本流动将相对平稳,贬值压力将相对减轻。
人民币温和的贬值最直接的好处是降低了外汇储备管理难度。我国巨额外汇储备较低的投资收益率长期以来颇受诟病。次贷危机爆发以来,随着欧美发达经济体国债收益率的大幅下滑,外储增值的难度随之增大。从中国经济宏观形势上看,人民币的确有贬值需求。此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出口退税政策,以保持外贸出口的稳定,以缓解出口企业的经营困境,而随着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不仅可使出口企业受益,同时也可减轻财政负担,使财政支出发挥更大效益。尽管如此,如果人民币汇率由市场自由决定,相信其持续贬值的风险很低。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作为最重要的宏观经济的变量之一,人民币汇率仍存在根本性低估——中期而言仍需向均衡水平升值。在没有中央银行干预的情况下,要实现人民币贬值市场对外汇的需求必须大于供给。如果央行强力干预外汇市场,即使存在大规模的净外汇流入,人民币也可能贬值。要实现人民币贬值,央行可以买入超过市场卖盘规模的外汇,从而抬高外汇价格。
 
然而,从可持续性的角度考虑,实际操作中,央行可能进行以减缓国内货币升值速度为目的的干预,而不是彻底扭转升值的趋势——因为这会使得外汇储备愈加堆积。在提出人民币贬值没有市场基础的同时,需要意识到人民币汇率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一种政策工具——即处于严格管理之下,而不是一个由市场决定的价格变量。如果从政策的角度认为必须贬值,便无法完全排除人民币贬值的可能性。
 
从防范升值风险到防范贬值风险的转变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程中必须承受的历练。人民币贬值有利也有弊。贬值最显而易见的好处是让我国出口商的产品更具竞争力。目前我国出口行业所面临的困境更多源自外部需求的严重恶化,而不是来自强势汇率。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贬值也许能减缓出口下滑,但并不能逆转出口恶化的趋势。在目前市场对许多新兴经济体信心非常脆弱的时候,至少出于三个理由,我国理应对人民币贬值保持谨慎。其一,人民币贬值可能会触发大规模资金外流,动摇国内金融市场稳定。其二,如果作为区域稳定象征的人民币发生动摇,可能会对整个地区的其他货币产生较大的负面溢出影响。这样一个后果,正是期待人民币未来跻身主要国际货币之列的我国不想看到的。其三,随着倾向于在一般贸易争端——尤其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对我国采取更强硬立场的美国民主党入主白宫和国会,我国也许并不希望在民主党执政之初便以人民币贬值的方式与之对抗。值得重视的是,保持我国货币与财政之稳定益处是巨大的。因此,从长期看,人民币汇率将基本保持稳定,进一步大幅度升值的可能性不大。未来人民币汇率保持相对平衡的可能性很大,持续长时间贬值的可能性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