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离不开三大空间的协调


  城市是一个物理地理空间,但是它同时又是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的空间。三十年不到的改革开放,我们成绩巨大,但我们的文化心理空间是否跟上了大规模的建设?我们说欧洲有移民问题,造成了文明冲突,中国好像没有移民问题,但是中国城市化的问题,东南西北的广泛流动,移民却成了城市的活力。我们学校的外地本科生70%留在上海就业,多大的压力啊!要买房子,当房奴,有资格当房奴还不错的,你可以付首付,但是还有大批的农民工。他们的文化生活、心理发展空间都需要关注。今天提出和谐社会,是不是也应该关注这一点?我认为城市化绝不仅仅是物理地理空间的变迁。我们不仅仅是需要一个物质的空间,而且需要一个人际交往的经济基础的空间,当然我们更需要文化心理空间。

  

    物理地理空间。我们要想回归自然,但是现在出现了很多人造的自然、人造的山水。实际上买房子的时候,有水的房子肯定贵。最早的研究说,生命最早是来自水中,人最早是从鱼儿变来的。现在买房子,人工挖一个水,实际上维护这个水的代价昂贵,而且接下来的物业费大量也是消耗在水上。

  

    社会经济空间。广州有许多的城中村,对本地人来说,这实际上是他们的根之所在,对新移民来说,这些村为什么不改造掉?城市动迁引起了许多的矛盾。中国的城市化,农民做出的一个贡献就是土地。在美国要造一条高速公路,一个老太太就是不肯搬家,出再多的钱也不搬,最后只有高速公路转弯。过去我们说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有了物权法,以后也有可能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文化心理空间。农村里你要做一点坏事,大家互相都是认识的,但是进入城市里大家都是陌生的,是一个生人社会,对人的心理压抑是很大的。你进入新的世界总有一点恍惚的,总有一点东张西望,这就是文化心理的压力。还有移民的自我认同问题——我究竟是谁。而且进了城的移民依然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有的文化风俗习惯,自我认同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是有很大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