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小猴子和猪八戒
最近看《柏拉图文艺对话录》,其中《会饮篇》里讨论了一个什么叫爱情的故事,觉得非常有趣。有一天,有人问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说:我请你穿越一片麦田,去摘一株最大最金黄的麦穗回来,但是有个规则,你不能走回头路,而且你只能摘一次。 于是,这人按着苏格拉底的话去做,许久之后,他却空着双手回来了。 苏格拉底问他怎么空手回来? 这人说道:当我走在田间的时候,曾看到过几株特别大特别灿烂的麦穗,可是,我总想着前面也许会有更大更好的,于是就没有摘。但是,我继续走的时候,看到的麦穗,总觉得还不如先前看到的好,所以我最后什么都没有摘到。苏格拉底意味深长地说:这,就是爱情!
由此我联想到小时候听说过的小猴子掰玉米故事: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它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它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它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走着走着,看见一只小兔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它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小兔跑进树林子,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把这两个故事放到一起比较,觉得是多么相似呀。难道人的本性就该如此吗?自私、贪婪、挑三拣四、好高骛远、永不知足,不知害苦了多少世间男女。柏拉图正是看清了人类这一劣根的本性,所以他坚决要做一个超凡脱俗的圣贤,由此他标举了一种追求心灵沟通而排斥肉欲的精神恋爱。然而,后世真正能践行柏拉图式恋爱的人毕竟是极少数。
显然,柏拉图式的爱情,是一种禁欲式的,违反人的自然本性的。其实,在精打细算、精挑细选、唯我独尊的利欲驱使下也同样造就了诸多剩男剩女,他们在追逐利欲的同时,也在煎熬着某种禁欲的日子。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一个脚踏实地富有人间温情的有血有肉的人呢?由此我又想到猪八戒娶媳妇的故事。
在《西游记》里,猪八戒是唐僧师徒四人中唯一娶过老婆的。猪八戒本是天庭里的天蓬元帅,做的职务比起只做了弼马温的孙悟空高多了,后来因为一次酒后失态调戏嫦娥遭贬。猪八戒在随同唐僧西天取经之前,曾主动到乡下做了倒插门的女婿,娶了一个相貌平平的剩女高翠兰。猪八戒婚后并不是人们所熟知的那种又懒又贪的形象。在高家,猪八戒非常勤劳,而且能干,像农村里的扫地通沟、搬砖运瓦、筑土打墙、耕田耙地、种麦插秧等等杂活都是一把好手。高家本来很平淡清苦的生活,自从有了猪八戒,一家人的生活从此过得红红火火,有滋有味。在农村人眼里,猪八戒俨然是一个创家立业的好男人标准。在《西游记》里,我们看不出猪八戒有什么什么野心,可以说是淡泊名利。所谓西天取经,得道成佛,对于猪八戒来说,纯粹是赶鸭子上架,根本就不是他的远大理想。虽然他曾经做过天蓬元帅,但他并不眷恋天庭里富丽堂皇豪奢极欲的生活,而是始终念念不忘他的高老庄。猪八戒的想法很简单:粗茶淡饭,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一个非常朴实的农民理想。
据说人是从猴子变来的,难怪小猴子聪明,所以它能把人类的劣根性演绎得精彩。柏拉图是圣人,他的理想超出了凡夫俗子,所以我们一般人望尘莫及。看来还是猪八戒好,憨厚朴实,勤劳持家,忠贞不二。难怪有的女生说,宁愿嫁给猪八戒,不愿嫁给孙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