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放缓或是经济再平衡的开端
作为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标志GDP增速显著下滑,今年上半年GDP增速放缓至7.6%,为2009年初以来的最低水平。国内政策是使GDP增速下降的最大因素。过去的六个月或许正是我国亟需的经济再平衡过程的开端,它将改变过度依赖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式,增大向消费的倾斜。也就是说,我国经济目前发生的转变也许正是我国以及世界所需要的。
以增长放缓促进经济再平衡是一个好现象。在脆弱的全球经济背景下,我国不温不火的经济增长也许看似不受欢迎,但另一种情境更令人担忧。如果现在不引导经济增速温和放缓,未来几年随着劣质投资项目持续积累而导致经济崩盘的可能性将显著扩大。近年来,我国政府的债务规模快速上升,不迅速扭转多年来的持续过度投资趋势,我国将面临严峻的问题,甚至可能引发危机。
越早启动经济再平衡,调整过程的痛苦程度也将越低。然而,目前我国国内消费占GDP比重仅勉强超过全球平均值的二分之一,投资占GDP比重则为全球最高水平,因此实现经济再平衡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比例的关键,在于提高居民家庭收入水平,改变其占GDP比重处于前所未有低水平的局面。这些措施将导致我国经济增长放缓。尤其是,隐形的“金融抑制税”既是导致我国经济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推动我国令人惊叹的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强制提高实际利率水平,是我国政府为纠正国内经济失衡、减少低效率投资所能采取的最重要举措。但这就不得不降低国内投资增速,我国GDP增速也必须显著下降。我国的投资增速必须连续多年下降,居民收入占GDP比重才可能达到足够高的水平,进而使消费取代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目前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需要平衡短期增长和长期增长之间的关系。即不应仅关注短期内的经济增速放缓。随着我国经济再平衡的推进,理论上经济整体增速将放缓,实际利率水平将快速上升,而这正是我们目前所看到的。人们不应感到恐慌并要求政府逆转调整进程,而应为我国的问题终于开始得到解决舒一口气。
面临政府换届,政府不希望经济增速猛然下降,恐其导致失业问题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动荡。随着各项指标显示经济走势疲弱,中央政府小心翼翼地转向了“促增长”战略。我国央行已降息两次,鼓励银行增加放贷,特别是对小型企业的贷款,并推出补贴政策促进消费者支出。必须以极其审慎的态度处理此次政策方向调整。如果政策刺激力度过大,投资规模将再次大幅增加,未来我国将出现更多的无人居民区、闲置的工业园区以及“绝路桥”。今年的经济复苏将以未来经济形势严重恶化为代价。最坏的情境是在放松货币政策的同时放开对房地产领域的调控措施。如果处理不当,则可能加剧经济不平衡。
其实,经济增速放缓不会引发国内社会动荡,并对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形势构成干扰。目前我国经济温和下行,7.6%的GDP增速仍高于其他任何一个主要经济体。只要管控得当,这种情况就不会发生。我国经济再平衡要求我国居民收入增速连续多年超过GDP增速,即使我国GDP增速显著下滑至3%,只要居民收入维持5%至6%的增长水平,就远远不会引发社会动荡。
世界其他国家并不需要我国经济更快增长,而是希望来自我国市场的需求扩大。我国经济再平衡能够满足这一点,尽管我国贸易顺差很可能会先增长,然后才开始下降。这将导致硬商品的价格下跌,但我国市场需求增长以及商品价格下滑有利于全球经济整体增长。
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增长模式,我国经济再平衡一定要拿出非常大胆的改革措施,控制投资、鼓励消费,以增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为了引导我国经济摆脱对投资的过度依赖,政府进行了多管齐下的努力,央行增加市场力量对利率和汇率的作用;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减少对国企的贷款,努力引导资金流向更具生产性的领域。财政体制改革也取得了一些进展,这些改革措施就是这种努力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