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游记:敬畏杜甫 敬畏文化


  敬畏杜甫 敬畏文化



  杜甫当年的生活情景,摄于唐代遗址陈列馆壁画,右一穿长衫者为杜甫。蔡律摄



公元759 年冬天,杜甫为避 “安史之乱”,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图为水井提水的邻居。蔡律摄



杜甫草堂竹树掩映,草堂内园林十分幽静,蔡律摄



杜甫草堂曲径通幽   蔡律摄



杜甫草堂竹树掩映,浓荫覆地,蔡律摄



夏日杜甫草堂芳菲正浓,鱼跃荷开。蔡律摄



杜甫草堂古树参天,蔡律摄



“吏情更觉沧州远,诗卷长留天地间。”庄重肃穆、清幽雅洁的杜甫草堂。蔡律摄

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于759年冬避乱人蜀,在朋友的资助下,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营造茅屋而居,次年春,草堂落成。到765年春为止,其间除一度流亡梓州、阆州外,诗人前后在此居住了三年零九个月。由于蜀地远离战乱不已的中原,加之草堂又地处郊野,因此杜甫的生活较为安定,心绪也较为恬静,这就使其草堂诗作的相当的一部分带有田园风味。大量描写郊野之景和抒发恬淡之情的作品,构成这一时期创作的特点。然而杜甫毕竟是杜甫,其忧患意识始终存在于他的心底,他也始终不能忘怀现实,故现实中一旦出现促使其忧患意识复苏的因素,诗人便又回到忧国忧民的创作轨道上,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及《病橘》、《枯棕》、《登楼》等诗篇,便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写成的。 杜甫离蜀后,草堂便被后人加以修葺和保护。一千多年,绵延不绝,衍变到现在,已成为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



杜甫草堂博物馆依据杜诗描写和明代格局于1997年恢复重建了“茅屋景区”,重现了诗人故居的田园风貌。诗人先后在此居住了近四年,写诗两百四十余首,其中包括《蜀相》、《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等感人至深的现实主义不朽之作。蔡律摄



杜甫草堂柴门   蔡律摄



溪流环抱,绿树成荫,竹篱柴扉,芳草青青,楠木,松树和竹子是杜甫最喜欢的三种植物,杜甫草堂前有一眼水井,环绕的芭蕉、菜畦和药圃。蔡律摄


杜甫草堂屋顶茅草,导游小杨告诉我,是四川生长的一种草,现依据相关记载编织复原的。蔡律摄



杜甫草堂卧室 蔡律摄



杜甫草堂屋后  蔡律摄



杜甫草堂前面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蔡律摄

 2012年7月26日至28日,我在成都间隙,利用1个多小时探访杜甫草堂,每一次到草堂,都有不同的感悟。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入蜀,营建茅屋而居,杜甫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流传至今的有240余首。离开成都后,草堂便不存,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杜甫草堂是经宋、元、明、清多次修复而成,面对苦难的处境,杜甫希望“天下寒士”都免受其苦,表达出忧国忧民、宁苦己以利人的高尚情怀及精神境界,令人感动!



  “少陵草堂”碑亭,杜甫别名杜少陵,“少陵草堂”四字系清代果亲王允礼所题,其笔力浑厚,笔姿秀润,爱新觉罗.果亲王允礼是清康熙皇帝第十七子,雍正皇帝之弟。雍正初,被封为多罗果郡王,以后又晋封为亲王,世称果亲王。允礼爱诗文,好书画,他于雍正十二年(734)赴泰宁,送达赖喇嘛回西藏,路经成都,拜谒草堂,题写了“少陵草堂”四字,后镌刻成碑。在没有重建茅屋时,人们将其作为茅屋的象征,少陵碑亭也因此成为草堂和成都一个象征性建筑。蔡律摄

10年前,探访草堂时,我想安史之乱那种动荡的年代一去不复返。知识、文化人不必在过那种颠簸流离的生活,用知识、智慧去创造财富。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圣,一生穷困,身世凄凉,情操高尚,正是他创造了现代主义的唐诗文化,为后世传诵。杜甫虽穷,但受到世世代代人们的推崇,尊重与怀念!敬畏杜甫!敬畏草堂!敬畏文化!



工部祠,是因杜甫曾作过检校工部员外郎而得名。祠内供奉有杜甫画像,并有杜诗传人陆游、黄庭坚陪祀,史称“三贤祠”,室内四壁有少许碑刻文物。人们从这些简朴的供物中可以想像当年杜甫的清贫生活。蔡律摄



1200多年来,杜甫草堂屡经天灾人祸而能巍然卓立。杜甫草堂内的大雅堂、花径、大廨、诗史堂、工部祠、茅屋等六大景点完整保留着清代嘉庆重建时的格局,总面积近300亩。草堂内楠木参天,梅竹成林,古典式的园林建筑,带有浓郁的文化气息,成为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的博物馆,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的著名文化圣地。蔡律摄



诗史堂是中轴线上的第三重建筑,也是主体建筑。杜甫留下的1400多首诗歌,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生活画卷,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杜甫被后世尊为“诗圣”,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 素有“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说法,故被誉为“诗史”,“诗史堂”也因此得名。蔡律摄



诗史堂,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以写实手法雕塑的杜甫胸像,微蹙的眉宇,深沉的目光,以及冷峻的嘴角,准确而凝练的刻画出诗人忧虑国家民族命运的拳拳赤子之心。塑像两侧的楹柱上,悬有朱德同志1957年参观草堂时题写的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这副对联道出了杜甫和他的故居草堂在人们心目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小杨导游摄



浣花祠为任姑娘所建,据《新唐书)、《旧唐书)记载,任姑娘成人后,被当时镇蜀的西川节度使崔宁纳为妾。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距杜甫离开成都仅三年),崔宁奉召入朝,留下他的弟弟崔宽留守成都。泸州刺史杨子琳乘机发动叛乱,率精兵数千进犯成都,崔宽不能抵御,形势十分危急。在此紧要关头,任氏毅然拿出家财十万,招募勇士千人,由她亲自指挥终于击溃了叛军,使成都百姓免于涂炭。由于任氏保卫成都,维护统一有功,受到朝廷嘉奖,被封为“冀国夫人”。冀国夫人任氏保卫成都,名垂青史,受到人们的尊崇。后人为了纪念其功绩,便在其乡里的浣花溪畔为她建立祠宇,与杜甫草堂和梵安寺(今草堂寺)相邻,其祠称“冀国夫人祠”。但因任氏的出生和事迹与浣花溪有关,故人们多称她为“浣花夫人”,称其祠为“浣花祠”。蔡律摄



大雅堂内陈列着迄今为止国内最大面积的大型彩釉镶嵌磨漆壁画,“大雅堂”还陈列历史上有代表性的12位诗人(屈原、陶渊明、陈子昂、王维、李白、白居易、李商隐、苏轼、黄庭坚、陆游、李清照、辛弃疾)的塑像于其中。形象地展示了杜甫生平和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蔡律摄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这座李商隐的塑像形象展示诗人在和右下角的爱情鸟含情脉脉观看与对话。蔡律摄



杜甫客居草堂时,曾在《客至》诗中写道:“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可见“花径”是一条两旁栽满花木,通向草堂的小路一条连接草堂影壁和浣花祠的小道,当年这条小道就在杜甫草堂的茅屋前,两旁栽满各种样式的花,后人取名花径。今天行走在这红墙夹道、藤花匐墙的“花径”时,依稀能想见杜诗描写的当年景色。蔡律摄



草堂影壁。在影壁上用青花碎瓷镶嵌的“草堂”二字。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四川劝业道(清光绪三十四年之后,各省陆续设置的一种官署名,其职责是掌管全省农工商业及交通事务)道尹周善培曾在草堂寺通草堂内墙上大书“草堂”二字,以碎瓷砌就,但在文革中被毁。今花径照壁上所嵌“草堂”二字,为其弟周竺君所书。作为草堂的标志之一,此处被称为“草堂影壁”,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朱德摄影留念。小杨导游摄

杜甫是最伟大的中国诗人。正如宇文所安说:在中国诗歌传统中,杜甫几乎超越了评判。一生多历动荡漂泊的杜甫,面对贫穷、饥饿、病危所唱出的痛歌、哀歌与浩歌,跨越茫茫时空而成为民族的文化瑰宝。他用诗歌表述的对战争、叛乱的深度厌恶与痛恨,以及他对安定与和谐生活的极度渴望,都显示了他对时代的巨大超越。

杜甫从天宝5年(746年)始,在长安居住10年,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现实深有体会。从至德元载(756年)以后十二、三年时期内,杜甫四处流亡。由于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转衰,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杜甫与百姓一样,家境凄寒,则漂泊西南,大历5年冬,死于湘江舟上。
 


“人们提到杜甫,尽可以忽略他的生地和死地,但总也忘不了成都的草堂。”冯至先生说的是啊!蔡律摄



  走出杜甫草堂,忽然发现街道人行道上每隔不远便镶嵌着一首杜甫的诗,杜甫的诗就像文化的血液在国人的心头流淌……蔡律摄

杜甫晚年在荆湘颠簸流离,贫病交加,59岁死在漂泊湘江的破船上,令今人唏嘘不已!但人们并没有忘记杜甫,修建杜甫草堂就是为了纪念杜甫,怀念杜甫。杜甫当年身上没有钱,但他是个值钱的伟人啊!文化无价!给今人许多的滋养,敬畏杜甫!敬畏文化!敬畏文化!杜甫虽穷,但受到世世代代人们的推崇,尊重与怀念!今人有富者,如果为富不仁,人们内心不耻。在成都间隙,探访杜甫草堂,小杨导游给我介绍许多新信息及精华景点。杜甫在成都写下240余首诗篇,唐末就有人修草堂纪念他。据小杨导游介绍,草堂现保存有关杜甫的文物5万余件。

杜甫草堂——一座园林式的文化博物馆,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敬仰,一方面杜甫颠沛流离的一生让世人感叹,更重要的是他留下的精神文化遗产让世人感悟!杜甫作为文化人的写照,他对现实生活、忧国忧民的情怀化作笔端诗情流淌在天地之间,以其巨大的文化张力荡人心扉,并不断的到丰富与发展。是的,当今社会,知识文化人用知识、智慧创造财富,可避免杜甫人生最后悲惨的命运,然而杜甫又是富有的,他创造的人类精神文化资产是无价的,这就是千百年来人们纪念他的原因。敬畏杜甫!敬畏文化!

  蔡律    2012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