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武汉的优势
论科研机构,武汉的实力在全国位居前三,相信没有人提出异议。东湖之滨英才汇聚、人杰地灵,这里有著名的武汉大学(其前身为张之洞于1893年创办的讲武堂,1893年即毛泽东出生的那一年)、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南民族大学、武汉体育学院、等48所高等院校、56个中央及省部属科研院所、1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和700多个技术研发机构;这里还有旨在培育光谷持续创新能力而建造的光电国家实验室、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武汉)和P4实验室。作为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的东湖高新区拥有着强劲而持续的创新激情与创新活力,每年申请的知识产权专利在1000件以上。
这里有60多位两院院士、20多万名专业技术人员和100万名在校大学生(在校大学生总数居全球城市第一)。各类职业技术学院遍布武昌洪山与东湖高新技术产业园,来自全国各地的经营学子在这里学习、就业,因此,在这里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不愁找不到人才。
新崛起的中国光谷,作为城市中枢和核心吸引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入驻,高中级人才的汇集,很快促进武汉高技术企业的发展。人才集中,带来一系列的服务型产业的产生和快速成长。
看看光谷步行街,看看光谷天地人潮涌动,你会发现,这里蕴藏着无穷的商机。这里年轻人具有创新的头脑和创业的冲动,企业吸收的大学毕业生在不断增长,过去武汉市纯粹为外地培养人才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
光谷的CBD在短短的十年间,就快速升级,现在,多处E—CBD正在兴建。根据居于前沿地位的开发商的诠释:传统的CBD高度集中了一个区域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力量,而在城市E化后,传统CBD也必须E化,因此E—CBD就是代表一个城市E化后的升级版CBD。
这种人才、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在其它城市并不多见。这比我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所看到的情形更让人感到踏实。武汉也许代表着中国经济的方向。而那些躺在国家政策优惠而暴发然后因金融危机而快速沉沦的城市将生锈或快速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