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3月,国务院批准建立武汉东湖、南京等26个国家高新区,并出台了全国适用的扶持政策。20年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探索出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一面旗帜。
国家高新区在科技、教育、人才、财税、金融、土地、经贸和开放合作等方面开创性地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一大批高科技企业在国家高新区成长壮大。2011年,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6万家,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的41%;国家认定创新型企业106家,占全国的29.8%。 国家高新区涵盖绝大多数现代高新技术产业门类,一些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生物技术、新能源及高效节能技术、环保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产业已初具规模。
国家高新区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重大民生需求,承担了大量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及科技计划项目,取得了一大批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成果,成为引领我国产业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天河1号”千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时速达486.1公里的高速轨道列车、国际首台高效直流变频离心机组、北京一号小卫星、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万米石油深井钻探装备等方面相继获得重要突破,开辟了产业发展新方向。
中国的高新区战略
评论
1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