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人体老化是不可逆转的现象!
编者按:昨天在朋友家,偶然看到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写给哥哥的一封信,文字写的入情入理,真诚、理性、豁达,非常感人。这位老人曾是某医学杂志社的副总编辑,知识女性,她豁达的人生态度及对于生老病死的观念令人尊敬。至于我为什么感动,大家看完文字,自己感受吧!为保护个人隐私,文中隐去了真实姓名。
X哥:
来信收到并读悉,感谢你对A第病情的关心。
对你提出的问题“A弟……是否能逐步恢复健康”,实际上我在前信中已经告知,即“向坏处发展是总的趋向”,也许因为我说得过于简略而不太明确,我想在此加以阐述。
A第的病是由脑细胞/组织萎缩、退化、变性以至死亡(以下统称之为“退变”)所致。本来脑的退变是人体老化进程的一部分,存在于所有的老年人之中,不过其进程的快慢不同,发生退变的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如果进程慢,程度轻,就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这些被认为是老年应有的现象,不认为是病;如果进程较快些,程度较重些,超出一般老人的表现时,就被诊断为“病”,其病状由退变的主要病位所在而定。如主要病位在控制意识的脑组织,就称为“老年痴呆”;A第的病位主要在“脑白质”(CT可见明显的脑白质病变),它是控制身体运动系统的部位,所以出现的病状是运动失控,最后致运动无能。
从目前医学的认识来看,脑组织的退变是不可逆的,虽然我很不愿意说“A第恢复健康已不可能”,但我不得不告诉你实话。
为什么A第的脑退变进程较常人快,其促进因素可能是:一、长期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二、由大哥、二哥、及四哥均死于脑退变引起的“脑病”,不能排除“遗传基因”的问题;三、感染。
他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即显病象,走路蹒跚。一次我们同学聚会,他也去参加,我的同学乍见他走路的状态,就提醒我去扶他,而实际上那时他自觉还很好,还能骑自行车。到本世纪初才开始逐渐出现有时走路难以控制(碎步快步,直向前冲,冲到有障碍物或跌倒)的症状,这种现象很象帕金森氏病(四哥的症状应是如此),但又不典型,如没有手足抖动。然后是腿足无力,逐渐加重。早期上肢肌力的衰退还不显,能提起我提不动的重物,到2005年以后才明显出现上肢肌力的减退。
2008—2009年一年之内病情发展(加重)得很快,起于一次“感冒”(此前他从不感冒,并常以此自诩),突发高热,意识模糊,小便失禁,我即急诊送他住院,当时看来,感染较快地被控制,随后还在医院里恢复了一周后出院。但不到一年后,2009年三月又一次“感冒”住院,一个月后出院,这次就没有那么幸运,在家只呆了一个月,到五月一日又高烧住院,直到现在。
在此期间肌力的衰退就非常快,第一次住院后回家,还基本上能自己在房间里走动,自己端碗吃饭;第二次住院回家的一个月里就已不能自己站立,要护工抱坐到轮椅上去,吃饭端不起碗,需要别人喂,而且很容易“呛”;到第三次住院开始直到现在,没有离开过床,鼻饲未停止过,因尿潴留做了膀胱造瘘,瘘管保持至今。
至于这三年住院的情况已如前两信中所述:肌力和神志都没有很明显的恶化,而感染则始终没有完全控制住,约半至两个月“发作”一次(指发热、痰多、缺氧、抽搐等症状发作)。
我所以不厌其烦地叙述A第的病情发展过程,就是想告诉你:①他的病不是近年才得的,其病程长达20年,逐渐发展,在此期间,我们(包括他自己)作过很大的努力,企图减缓这一发展趋势,至于其效果则很难判断,因为没有人能断定这种病在他这个具体的人身上应该发展得多快,人体的变数太大,不像金属制品,多少时间会老化,基本上是个定数(恕我说句外行话);②感染可能是促进病情发展,并威胁他生命的主要因素。
由此,就提到他的生命问题。我知道你可能为今年是他的本命年而担忧。我不相信本命年这种说法,但对他生命的担忧则每天都存在。他已经进过两次ICU (重症监护室),都是因为感染,每次都是命悬一线,现在谁都说不准他第三次什么时候会再次进去,进去以后能不能再出来。这很残酷,但谁都无法违抗。
其实这对任何一个八十岁以上的老人都是一样,那怕是看起来很“健康”。“猝死”发生于“健康”老人的机率甚至比发生于长期恹恹于病床的病人为高,我所熟悉的人中近年来已发生过数起,我也不得不防。所以我现在已对身后之事,作了处理,去公证处办了遗体捐赠(死后不用家属处理后事,无需为火化、墓地操心,何乐不为);家里的重要物件,都给女儿作了交待;死后的遗产的处理事宜,也嘱咐了,虽未去公证,我相信孩子会照着办;……。
前此曾有两天我没有给女儿写QQ,以至她以为我有了什么意外,竟从出差中请假由外地匆匆赶了回来。从那以后,我每天必发QQ,提示我还活着。
我不怕猝死,如果发生了,那是我的幸福,“无疾而终”那是最好的人生终结方式。只不过我不想猝死后没人知道,以至尸体在家里腐败发臭。我希望身后留给别人的印象是个干干净净的老太婆,而不是腐臭的、变形的,丑陋的身形。
我想,不管还能活几天,几个月,几年或几十年(谁也不知道),最重要的是要活得好。“好”的标准是能做自己能干而愿意(喜欢)干的事,舒舒服服,高高兴兴地享受余生。
对自己如此,对A第我也这么想。他初住院时,还能吃少许东西,就给他准备些巧克力,奶油蛋糕等他爱吃的东西。后来吞咽功能更差,他自己也不大喜欢吃了。现在他唯一的乐趣是听相声、说书等,我就从网上给他找很多这类东西,录下来,放给他听。尽量改善他的住院环境,冬天干燥给他加湿器,夏天热给他拿去电扇,驱蚊器(这些都是院方不予提供的,有的是一般不让自己拿去用的,但病房都给予了特许)。我想这些就是除了配合医疗以外我所能为他做的事。
三年前他刚住院时,很少有笑容,满面愁苦,不时还眼圈发红。现在这种愁苦的表现已很少,见我们去,显得很高兴,没人时就听相声、说书,听到可乐处就发笑,有时会像小孩子那样笑得“格格”地。当然这些变化主要的还是他自己的心理变化,认识了并接受了现实,“看开了”,享受着可能享受的余生。无论如何,这种心理状态对他是有利的。我觉得让他好好地活,不管活多久,比硬去找些没把握的、说是能延长生命的措施去折腾他来得好。
说了这许多,不知道是否满意地回答了你的疑问,如还有问题,请来信,我当尽力说明。我的一些想法,如有不正确之处,也希望得到你的指教。
弟媳 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