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月7日央行第一次降息到今天宣布第二次降息,货币放松的速度加快了。上次是个星期4,月度数据还没披露,这次也是。 不到1个月内两次降息,表明了政府的急切心情。从4、5月数据和6月PMI数据看,经济下滑超出预期,初略判断二季度GDP在7.5%左右,CPI可能降到2.5%之下,而PPI肯定是惨不忍睹了。本次降息是第二次,但不对称降息则是第一次。各界把不对称降息赋予了很多含义,诸如“促进利率市场化”,“把银行利润转移到企业”,“提振股市”,等等。站在不同立场,会对此做出不同解释,而我的看法只有一个,经济下滑的速度和深度完全超出决策当局的预期,“老板们”急了。笔者想,再也没有人敢说目前的经济形势“在宏观调控预期范围”了。
这次降息对提振中国经济有没有用,股市会不会热烈响应?很难。
多数人用货币学派的观点指出降息、降准刺激经济增长的机制,认为这会对经济有很大作用,但我不这么看。在有效需求充分的环境下,降息和降准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十分明显,但在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经济可能进入“流动性陷阱”,此时,货币放松的作用可能微乎其微。6月7日的降息,既没有带来贷款的增长,也没有止住经济的下滑,这一次也不会。货币是经济的润滑剂,但不是其根本动力,如果货币宽松就能启动经济增长,日本就不会出现长达20年的衰退了。
中国经济下滑的根源在于分配制度和产业政策畸形所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货币再多,没有实体经济的需求也是白费。在没有产业发展动力的情况下,宽松的货币政策只能导致货币在银行的淤积和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这几年说“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发展新兴产业”,有什么结果呢?普通百姓手里没钱怎么消费?富人手里钱多,但受制于生理极限,他们能吃多少,能穿多少?从我国出口价格和进口价格的反向变动,已经进口增速下滑快于出口增速下滑,都反映我国内在的需求不足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欧美经济疲软只是次生灾害。
这次降息的效果如何?与前一次降息的效果类似,部分板块获益,大盘整体趋势不会改变,如果出现反弹,也是技术性的波动。不要看境外股市上涨,A股市场比不了的。降息后房地产股会暂时走强,银行股备受打击,但几周以后会发现,最终再创新高的是酿酒板块。总体而言,目前放松货币,只是对等量财富进行结构性的调整,而财富总量增长的机制还没有激发出来。
降息何以刺激经济
评论
编辑推荐
1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