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流域风俗:十二个花馍定下好姻缘


汉水流域风俗:十二个花馍定下好姻缘

  □十堰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马平佺

  讲花馍

  湖北口回族乡回族青年男女的婚事,也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必须经本人同意。一旦男女双方以及父母答应了婚事,就开始筹备订婚了。在订婚之前选上吉日,媒人邀上男方的一个至亲来到女方家,请女方“讲彩礼”。女方请伯伯叔叔、舅舅姨娘以及其他至亲来做见证,也是正式对外公开宣布亲事。
  他们称这一天为“作小揖”:即媒人进女方门要作揖问好,有“我作揖了,请不要讲太多的彩礼,以免我媒人不好传话”之意。媒人还说:“我们会把花馍蒸得大大的。”无论彩礼要多少,甚至什么都不要,但女方的父母或是亲戚最后都要追加一句,“十二个花馍不能少”,“花馍是一定要蒸的”。
  尽管在订婚仪式上,男方给女方送花馍已经成为传统,女方在“作小揖”这一天还是要争讲,因为花馍是订婚仪式上最招人的风景,具有美好的寓意和祝福,是所有亲友都能够分享的快乐。

  做花馍

  花馍制作工艺比较复杂,任何一个环节上出了问题,都会影响美观。磨面要选用上好的小麦,讲究“隔年麦子头箩面”。然后用清水淘净,把湿麦装在口袋里窝几天,让干麦均匀地吸收一点水分,倒出来再细细拣一遍,才能上磨。只取头箩二箩白面,晾干用来蒸喜馍。
  在定亲的前一天,男方家请来做花馍的师傅开始忙碌。送给女方的花馍十二个,分别是莲花、鲤鱼、寿桃、石榴、圆、方形状各两个。每种造型有着一种寓意和祝福。花馍一般每个重一斤半左右。
  和面是做花馍的一个关键环节。酵大了,馍蒸出来便会裂口;酵小了,没楞没角,蒸出来的形象不丰满。而这些,没有测量标准,全凭经验去掌控。和面最费力气,需要一个壮劳力来干。
  制作工具都是手边的普通物件:剪刀、木梳等,关键是一双巧手。圆馍和寿桃最好做,石榴只要做成形状,用剪子将上面剪出笑开石榴的样子也就行了。方盘馍先是做成一个方盘形状,再用梳齿在边沿压成祥云图案。最难做、也最能体现制作水平的是莲花和鲤鱼了。做莲花时,将面团揉好,用木梳的弓背,在面团表面压成层层叠叠的花瓣,用剪刀在底边剪出5个花瓣,像是一朵盛开的莲花。压制花瓣时的手法和力度特别重要。做鲤鱼时,先是将面揉捏成鱼状,在鱼尾上用刀棱压出一条条的鱼尾纹,用梳子在鱼身压出整齐的鱼鳞纹,用剪子在鱼身两侧剪出鱼翅,用黑黄豆镶嵌出鱼的眼睛,用剪子剪出鱼嘴,再用红辣椒嵌在鱼嘴里,这样最难的鲤鱼就做成了。
  接着下来就是上笼蒸了。这蒸馍的火候有讲究,只有那些技术高超的人才能蒸出形状好、不变形的花馍。馍出笼后,趁着热气腾腾时, 用八角或把细玉米杆剪成梅花状,蘸红、绿两种颜色的色水在馍上点上小花。这样花馍算是完全做好了。花馍既有形状上的情趣,也有颜色上的喜庆。

  摆花馍

  订婚的这一天,回族老乡称吃“喜面”。男女双方家都要下面条招待客人,寓意亲戚朋友的情谊长长远远。给女方送彩礼,一般有六个或八个人。十二个花馍用小背笼装好,一般由男方的弟弟或晚辈中的侄儿外甥背送。到了女方家喝过茶,稍做休息后,媒人就开始张罗摆花馍了。先是端上米、面、茶、糖等礼品,再将给姑娘的礼金、首饰、衣服摆上,接下来是给女方父母和其他亲戚的礼品端出来,最后才是摆花馍。十二个花馍分三次摆上:先是摆出两对鲤鱼莲花,媒人高喊“鱼喜莲,将来夫妻恩爱生活甜蜜”;再是摆出寿桃石榴,媒人又高喊“夫妻白头到老多子多福”;又摆出圆馍和方馍,媒人说“婚姻圆圆满满媒人圆盘了”(“圆盘”方言,是圆满完成任务的意思)。女方也要回礼,先是端上一套衣服和姑娘亲手做的布鞋、绣的鞋垫给未婚夫;再把一个鱼和一个莲花花馍给男方家返回端出来;最后端出圆馍和方馍各一个给媒人,表示对媒人的答谢。花馍摆完后就张罗开席吃面了。妇女们议论花馍做得如何白、如何大、如何花,小孩在放花馍的地方围着、瞅着,想去摸还想去拿。大人赶紧把小孩拉开,拍拍他们的屁股说:“快长大,也给你蒸花馍”。

  抢花馍

  “抢花馍”是在定亲宴席结束后,送彩礼的人从女方家返回路上的插曲。女方家送给媒人的两个答谢花馍,由媒人自己保管,返给男方的两个花馍,仍然由来时背送花馍的伶俐小伙子负责送回男方家。沿途人家或过路行人,如果知道了定亲的人家,就抢花馍开玩笑。陌生的人不会抢,很知己的亲朋不会抢。送彩礼的人出发前就预计,在路上可能遭“抢”的地段,让背花馍的小伙子或绕道躲避,或提前出发,或转移给其他人带走,确保花馍不被抢。若碰到了抢馍的人,同行的定亲人一起帮着解围、保护,用预备的喜糖、香烟打发抢馍的人。若抢花馍的人得手了,也只拿走一个,还是要留一个给主人家。假如遇到第二拨抢花馍的人,知道已经被抢过,就不再下手了。大多抢花馍的人都是虚张声势,虚晃一枪。“抢花馍”抢的是热闹,抢的喜庆。

  送花馍

  定亲的十二个花馍,返给男方家两个,送给媒人两个,这是礼仪,也是规矩了。剩下的花馍女方要送给亲朋好友一起分享。送给姑娘的舅舅、姑姑、姨娘等亲戚一个或半个的。或多或少的也要送给左右邻居们品尝。收到花馍的亲朋好友不计较多少,他们收到的是一份喜讯,收到的是一份关爱和祝福。
  湖北口回族乡回族人的花馍蒸了一辈又一辈,蒸出了他们的姻缘,蒸出了他们的追求,蒸出了他们的幸福。